把小记者做成大平台新产业
2017-05-17魏遵明
魏遵明
[摘要]小记者是亲子教育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传统媒体融合转型的优势资源。本文通过对襄阳日报传媒集团小记者工作的深入分析,探索亲子教育产业转型新路径,着力打造产品、服务、文化于一体的高智力产业,努力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小记者 亲子教育 转型发展
转型发展,是传统媒体应对新常态、顺应新形势的共同声音。传统媒体转型突围的渠道有多种,但发展以小记者为代表的亲子教育产业是成功几率较大、发展前景看好的路径选择。襄阳日报传媒集团探索的产品、服务、文化“三步走”战略,对传统媒体产业转型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一、曾经的小记者工作,立足于产品思维,是私费订报的顶梁柱
小记者,现在已然成为很多中小学生的另一个身份。在新闻媒体“大记者”带领下,这些校园小记者利用课余时间采访、写稿、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成为很多学校、城市,尤其是媒体产业发展的一抹亮色。襄阳日报传媒集团的小记者工作起步于2008年,前身是“襄樊晚报小记者”。发展之初,其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报纸征订、活跃版面两个方面。
(一)以小记者带动报纸征订。当历史的年轮进入21世纪时,都市生活类报纸的征订发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央三令五申要进一步治理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切实减轻基层和农民负担。根据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的文件精神,只允许三级党报纳入公费征订范围,严禁其他报刊搭车征订。多年依靠公费订阅的《襄阳晚报》一下子失去了政策保护,而在私费订报市场上又受到外来都市生活类报纸的严重挤压,可谓举步维艰。
那时,报纸发行量不仅是衡量报纸质量和市民认可度的重要指标,更是广告客户投放广告与否的决定因素。公费订报“全军覆没”,私费征订“四面楚歌”,直接危及到了报纸的生存,一些地方开始用小记者开拓订报新领域。于是,报社组织专班外出学习考察。2008年12月,襄阳晚报小记者工作部正式成立。其操作模式与发行部办读者俱乐部“订报纸、送服务”的做法如出一辙,目的就是“搭售报纸”。由于是新生事物且契合了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家长渴望孩子成才的需要,仅三个月时间,市区的小记者就突破了1300人。
(二)以报纸专刊拉动小记者上量。与小记者部同步创办的“小记者专刊”,当时每周只有一个版。版面内容以刊登小记者作文为主,最初的这一探索并非出于营利目的,更多是为了让报纸内容更丰富、多元,以满足小记者、家长、老师等不同读者的需求,增加私人订户。由于小记者发展很快,发表作文的需求很强,2009年4月,《襄阳晚报》便推出了每周四个版的“小记者特刊”。在此基础上,通过连续不断地精心策划、组织小记者活动,如采访奥运冠军、劳动模范,参与慈善义卖、公益活动等,给小记者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和优秀作文见报的几率。就这样,学校、家长、老师对“襄阳晚报小记者”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仅两年时间,小记者人数就突破3000人,拉动订报5000多份,使《襄阳晚报》在报业的寒冬站稳了脚跟。到2016年底,小记者在籍总人数超过万名,覆盖襄阳市区95%的小学及重点中学,直接拉动私人订报20000多份,占据了报纸发行的半壁江山。“襄阳晚报小记者版”也从一个不起眼的版面,孵化出了每周四个版的“教育周刊”和八个版的“小记者特刊”,成为当地影响力强劲的都市生活类媒体品牌。
即便如此,此時的小记者仍然是以卖报纸产品为主要特征,缺乏服务粘性,产业链功能延伸不够明显。
二、现在的小记者工作,立足于服务思维,是媒体转型的轻骑兵
随着小记者队伍的日益壮大,襄阳日报传媒集团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优势,不断整合社会资源,组织小记者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和素质提升活动,让小记者融入大社会,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丰富了生活,提升了素养,并由此建立起了相对稳固的核心读者群。
2013年,以移动互联网为主导的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形成的强大冲击波,迅速从一二线城市波及到三四线城市,地方媒体特别是都市生活类报纸再次面临深重危机。不少“晨报”“早报”不断谋划转型:减版、减人甚至停刊。《襄阳晚报》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怎么办?通过权衡利弊,襄阳日报传媒集团果断决定,把小记者产业作为传统报业生存发展的逆袭之路,全力支持小记者产业成为媒体转型的轻骑兵。
(一)丰富实践活动。对内,襄阳日报传媒集团将过去的“晚报小记者部”升级重组为“小记者俱乐部”,实行更加实惠也更为紧密的会员制。即:往年要成为小记者,必须订一份全年的报纸,而现在订报纸已经不再是硬性要求,只是作为“优秀小记者”的一种赠品。对外,则将小记者服务重心转向采访、写作、影像、体验、培训等实践活动的组织,有些项目直至成立相应的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逐步向一体化一条龙式的亲子教育服务产业拓展。近年来,集团“小记者俱乐部”先后衍生孵化了“少年生活实践家”“公益小天使”等活动平台,一年之内,至少组织8岁至14岁的孩子参加校内四次、校外四次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强化家校互动。一个小记者的加入,带动的是一个家庭读报,直至订报,甚至有“一带六”的辐射效应: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报纸广告不断流失的情况下,如何围绕小记者即中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实现创收目标,成为众多报社发展小记者的主要诉求。襄阳日报传媒集团始终把学校关心素质教育、家长关心孩子成长作为小记者工作的原动力,把适当的经营工作置于学校和家长的认同之后,在家校互动中实现了业务拓展。例如:每年的寒暑假作业,要求学生刷题、抄单词、做试卷,家长都不堪其烦。“小记者俱乐部”则通过组织会员体验交警、消防,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通过乘坐公交车,用眼去观察、用脚去丈量自己生活的城市,探索“玩中学、学中玩的亲子教育新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小记者俱乐部”则在活动、托管、培训等环节获得了收益。一位老师感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理想的学案应该给学生参与设计的空间,像小记者这样的实践作业,在活动中提高其动手动脑和操作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个体自主探究的能力,彰显学生主体地位,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三)组织用户联动。小记者首先是读者、是用户,并非报社真正的记者。万名小记者就意味着几万名固定的读者。襄阳日报传媒集团运用互联网思维,整合所有订户,让所有的订户成为用户,并为小记者提供更加精准的体验服务,让所有的订户都能从中受益。实践表明,“小记者”已经成为最佳最优客户,很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也因为他们家中的“小记者”,而成为报纸的忠实读者。有了稳定的读者群,媒体就有了最大的资源优势和转型资本。
可见,现在的小记者是以卖配套的增值服务为主要特征,缺乏文化品位,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三、未来的小记者工作,立足于文化思维,是成风化人的奠基石
马克思曾生动地指出,报刊“通过油墨向我们的心灵说话”[1]。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新形势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时,明确提出“成风化人”的要求[2]。成风,是指用人们普遍认可的道理、有目共睹的事实、耳熟能详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舆论,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化人,是指利用新聞的信息传递和教化功能,达到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的效果,让人们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结合小记者和报纸工作实际,我们不难发现,小记者工作使得小记者家庭、学校与媒体之间形成了一种互惠、信任关系。其一,小记者家长、学校老师与报纸之间有着共同的目标——培养孩子成长成才。报纸通过组织活动、刊登习作等方式加强社会对少年儿童的关注;而家长则在这个过程中积极配合与参与,与报纸一起为孩子的成长而努力。共同的目标为相互信任打下了基础。其二,媒体通过组织活动或进行专业培训,帮助小记者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因而家长必然会关注报纸、阅读报纸,并加入到报纸的活动之中,双方形成互惠关系,并通过互惠的过程加深联系,产生认同。最后,在形成互惠、信任关系基础上,小记者家长与媒体之间形成了类似于同质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认同。这样一批忠实读者的形成和稳定,对于遭受新兴媒体冲击和洗礼的都市生活类报纸意义不言而喻。毋庸置疑,这种互惠信任关系更是地方主流媒体完成“成风化人”职责使命的重要基础所在。
(一)借助主流媒体公信力传媒平台,促进素质教育创新。近年来,襄阳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不仅报社的小记者持续发展壮大,电视台的小记者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做好小记者工作,对于增加报纸发行量、扩大主流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培养市民读报习惯、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引导孩子在学中玩、玩中学,为素质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有效载体。
(二)借助亲子教育产业闭环式服务,规范培优市场秩序。2017年1月,中国教育学会发布的《中国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中小学辅导机构的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3]。在“吸金”能力急速提升的同时,由于资金链断裂和监管不力,一些地方出现了民办培训机构圈钱跑路事件,给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了阴影。纵观襄阳日报传媒集团,以延伸小记者服务产业为突破口,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先后成立了“襄阳市小记者团”和“湖北省亲子教育产业联盟”。通过做大平台,在更大范围筛选整合传统文化教育基地、风景名胜区、科技馆、博物馆、生产技能体验基地和培训机构等,为小记者提供更多参与社会实践和享受优质培训的机会,不仅彰显了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而且走出了用媒体公信力净化和规范中小学生培优市场的路子。
(三)借助小记者客户群精准数据库建设,推动教育产业转型。扩大发行量、抓经营收入显然不应成为主流媒体的唯一目标,与之相比,增强主流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传承优秀文化,关心关注少年儿童的成长成才,更是职责所系。2016年11月,襄阳日报传媒集团在成立“湖北省亲子教育产业联盟”的倡议书中这样写道:作为具有舆论引导、文化传播和倡导文明风尚、培育良好社会风气职责的主流媒体,应当本着诲人不倦的态度,运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专业知识,引导教育孩子,不仅教会他们科学文化知识,教会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更要通过与各行业联合举办体验活动,提升孩子从小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能力,提高少年儿童和他人的沟通能力;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培养和激励少年儿童乐于挑战自我、勇于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少年儿童在走上社会的时候真正学以致用,真正成为一名合格人才。为此,他们在媒体融合转型大潮中,着手建立了小记者数据库,包括小记者的基本信息、参加的活动、发表的文章,以及对各类培训、文化活动的需求,等等。通过数据库密切关注孩子的社会活动需求和成长情况,并及时与家长沟通互动,为小记者及其学校、家庭提供他们所需的精准化、订单式服务,把“小记者”变成“小客户”。
综上所述,未来的小记者工作,应该是集产品、服务、文化于一体的高智力产业,是不同于课堂教育而又与其形成高度默契的社会课堂,追求的是市场价值与公益文化深度融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注释:
[1]高雷、景玥:《总书记和新闻工作者在一起》,http://www.jwb.com.cn/bd/sz/201702/t20170219_4721644.html
[2]霍小光、李斌:《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http://www.jwb.com.cn/bd/sz/201602/
t20160221_4605031.html
[3]2017年1月11日 人民网-人民日报
(襄阳日报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