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α—硫辛酸与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8例疗效对比分析

2017-05-17杨金华王彩玲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2期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硫辛酸

杨金华+王彩玲

[摘要] 目的 观察α-硫辛酸与甲钴胺合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68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在控制血糖和改善循环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α-硫辛酸和甲钴胺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疗程2周,对照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94.1%,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11例,總有效率67.6%(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较单用甲古胺疗效显著。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硫辛酸;甲钴古胺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1(b)-007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α- protagen and cobalamin in treatment of diabetic neuropathy. Methods 6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diabetic neuropathy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34 cases in each,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α- protagen and cobalamin on the basis of controlling blood sugar and improving the circulation,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ecobalamin on the basis of controlling blood sugar and improving the circulation, and the treatment course was 2 weeks, and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14 cases were markedly effective and 18 cases were effective,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4.1%, in the control group, 7 cases were markedly effective and 11 cases were effective,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67.6%(P<0.05), and the difference in the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as obvious(P<0.05). 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α- protagen and cobalamin in treatment of diabetic neuropathy is more obvious than the single cobalamin.

[Key words] Diabetic neuropathy;Protagen; Cobalamin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的老龄化,使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2007年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率是9.7%,至2010年这一数字上升到11.6%,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后危害人类健康的第3位疾病。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可导致多种慢性并发症,而糖尿病围神经病变是其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大约50.0%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无症状且早期体征不明显,常不易引起患者的重视。据统计,糖尿病患者病程在10年左右的发病率约50%,病程在20年者发病率高达90%,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及早发现其周围神经病变并进行有效的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仍然是医学界研究的课题之一。该院自2011年应用硫辛酸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2014年6月在该院住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68例作为随机样本,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女性20例,男性14例,对照组34例女性21例,男性13例。两组基线资料见表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按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及2009年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制定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规范(征求意见稿) 中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68例患者全部确诊为2型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病变排除标准:如颈椎病、腰椎病、急性脑梗塞、格林巴利综合症、急性感染、肿瘤、肝肾功能不全等引起的代谢毒物对神经的损伤,入院前两周内未使用过其他治疗DPN的药物。

1.3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将血糖控制在良好范围。同时给予前列地尔改善循环、他汀类调脂治疗。治疗组α-硫辛酸60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滴,1次/d;甲钴胺1 mg,静推,1次/d,1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甲钴胺1 mg,静推,安慰剂(生理盐水)250 mL,静滴,1次/d,两周1个疗程。

1.3 观察方法

所有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静卧30 min后,使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筛查包进行跟腱反射、音叉实验、温度觉、10 g尼龙丝足底压力觉及本体感觉等检查,记录好患者的临床症状。神经传导速度(NCV)采用丹麦产KEYPOINT型肌电诱发电位仪在室温25℃下测定正中神经、腓神经的运动神经及其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

1.5 疗效判断

显效:肢体麻木、刺痛好转或消失,针刺痛觉、踝反射、温度觉、振动觉恢复正常。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5 m/s。有效:肢体麻木、刺痛减轻,针刺痛觉、踝反射、温度觉、振动觉部分恢复。神经传导速度>2 cm,<5 m/s。无效:肢体麻木、刺痛未减轻。针刺痛觉、踝反射、温度觉、振动觉无变化;神经传导速度<2cm或无变化

1.6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组间比较及自身对照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有效率94.1%,对照组67.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增加,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远端对称性的多发性神经病变为常见类型,患病率达67%[1],主要表现为双下肢对称性的麻木、刺痛或触电样感觉、也可有蚁走、虫爬、发凉、灼热等感觉异常,往往从远端脚趾上行可达膝上,患者有穿袜子与戴手套样感觉。呈昼轻夜重。当运动神经累及时,肌力常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晚期有营养不良性肌萎缩,严重者可发生下肢溃疡、甚至截肢。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因素,其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血管损害:长期的代谢紊乱致血管内皮受损,内皮细胞增生肥大,基底膜增厚,管腔狭窄。同时血液粘滞度增高,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导致神经内滋养血管堵塞,发生神经营养障碍和变性[2]。②氧化应激:高血糖可致糖基化终末产物(AGE)及游离的脂肪酸生成增多,线粒体活性增强,使高活性反应分子性氧簇(ROS)和活性氮簇 (RNS)生成增多,从而启动了氧化应激机制。这些活性分子可直接氧化和损伤DNA、蛋白质、脂类,高血糖症同时也使机体的抗氧化系统功能障碍,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歧化酶(POD)等活性降低使患者血清中的脂质过氧化物(LPO)增高,进一步增加组织内氧自由基的积聚,导致膜功能异常和神经功能异常,LPO是神经损害的一个“毒性性因子”[3]。③代谢和生化异常学说:持续的高血糖激活葡萄的代谢旁路-多元醇通路,使多余的葡萄糖经旁路代谢。醛糖还原酶和山梨醇脱氢酶是多元醇通路中两个限速酶,高血糖时其活性增强,组织器官内山梨醇和果糖生成增多,而神经组织内不含果糖激酶,不能使果糖分解利用,细胞内大量的极性化合物积聚,形成高渗状态,细胞肿胀和破裂,导致神经节段性脱髓鞘。多元醇途径活性过高,细胞膜的肌醇转运系统失活,细胞外液中的肌醇进入细胞内减少,使细胞内的肌醇耗竭。另外,葡萄糖与肌醇的立体结构相似[4],可以竞争性地抑制神经细胞对肌醇的摄取,细胞内磷脂酰肌醇的合成减少,钠-钾-三磷酸腺苷磷酸酶活性降低,干扰神经磷脂代谢和功能。蛋白非酶糖基化,持续的高血糖使患者周围神经细组织中血糖升高,糖基化终末产物生成增加,AGE可能通过改变周围神经的结构、降低内皮细胞NO的合成,参与氧化应激对神经细胞造成损伤。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除以上原因外,还与神经蛋白的合成和轴浆转运障碍、神经生长因子缺乏,自身免疫和遗传因素、维生素缺乏等有关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导致神经轴索的变性和节段性脱髓鞘为主要的病理改变,其中线粒体超氧化物生成过量是包括DPN在内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病的共同机制。α-硫辛酸是目前公认的抗氧化剂,在体内通过清除氧自由基,螯合金属离子以及再生其他抗氧化剂,发挥抗氧化作用[5]而且硫辛酸能增加周围神经滋养血管的血流量,增加Na+-K+-ATP酶的活性。宋利格等[6]研究发现硫辛酸除能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加速神经冲动传导外,还能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内皮素及C-反应蛋白。甲钴胺为维生素B12甲基化活性制剂,是蛋氨酸合成辅酶,能参与体内甲基的转移,促进神经组织内核酸、蛋白质及卵磷子的合成,从而修复损伤的髓鞘,改善神经传导。对于老年患者,α-硫辛酸比甲钴胺更能显著地缓解老年患者DPN阳性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7]。因此,它和甲钴胺可作为对症处理的第一阶梯用药[8]。通过治疗组和对照组检验结果表明,采用α-硫辛酸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两药合用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加速神经传导速度,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77:120.

[2] 朱禧星.现代糖尿病[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333.

[3] 朱禧星.现代糖尿病[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335.

[4] 罗敏.分子内分泌学(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55.

[5] 章曉燕,刘芳,贾伟平.α-硫辛酸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J].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5,25(4):262-264.

[6] 宋利格,李颖,周筠.α-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7,23(2):166-167.

[7] 王结胜,马彩艳,王钦贤.α-硫辛酸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6):447-449.

[8] 胡仁明,樊东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规范(征求意见稿) [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9,17(8):639-640.

(收稿日期:2016-10-27)

猜你喜欢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硫辛酸
分析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
强电场对硫辛酸分子性质的影响
黄芝通脑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5例临床疗效观察
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神经电生理的影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不同药物治疗的疗效分析
红外线照射联合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患者的疗效观察
硫辛酸对内毒素诱导的SIRS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前列地尔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