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辅导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策略

2017-05-17吴妍

青苹果·高一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辅导员院校

吴妍

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多指高校内发生的具有强烈冲击力和影响力的重大事件。类型多样,有自然灾害类、意外事故类、社会安全类、网络舆论类等,一般都具有突然性、扩散性、后果严重性和情绪性。辅导员作为一线的工作者,在处理突发事件中地位重要。本文深入探讨了高职院校辅导员如何有策略的应对突发事件。

1 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型及特点

1.1 突发事件类型

1.1.1自然灾害类。难预见、危害性强,容易引起师生恐慌。包括地震、泥石流、海啸、火灾、雷电、台风、冰雹、江河泛滥等灾害。

1.1.2意外事故类。常发生在高校附近或校园内。不少高校位于郊区,校外公路人烟稀少,车辆往来时不注意控制速度,学生穿越马路时就容易发生车祸。此外,由于学生私拉乱接电线,使用违规电器也是火灾一大隐患。

1.1.3社会安全类。主要是财物被盗。由于大部分90后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往往给其配备了高端手机、电脑,这就造成了财物失窃的隐患,当宿舍里没有学生或者夜晚学生熟睡之时,盗窃事件就时有发生。

1.1.4网络舆论类。在网络成为大学生最便捷获取信息的途径时,网上的负面言论也充斥着生活。网络舆论类突发事件指利用校园网络发送、转发有害信息,破坏校园网络安全运行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

1.2 突发事件特点

1.2.1突然性。高校突发事件产生的过程较为短促,且难以预测、扩散迅速、影响程度较深。其中有不少突发事件是由不可控的人为因素如冲动、疏忽大意造成的。

1.2.2扩散性。大学生们正处于青春年少、思想活跃、敢做敢为,但由于缺乏阅历和实践经验,易于盲动,容易引发事端;且由于高校是集体生活,一旦事件发生,大学生们便会聚集观看、讨论甚至参与,激发出强烈的感情和冲动。

1.2.3后果严重性。高校突发事件常伴有学生的死亡或致残,如自杀、他杀、被伤、意外受伤等。我院2013级一名男生因患有哮喘,长期服药,有一次在午休前因发低烧将几种药一同服用,导致口吐白沫,意识模糊,幸而室友及时找来辅导员、校医、拨打120,才挽救该同学于危难。

1.2.4情绪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大学生之间情绪互相感染,在特定环境的刺激下,大学生可能会不顾现行社会规范的约束,借助突发公共事件宣泄情绪。

2 高校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

2.1 网络环境原因

网络无国界、地域的限制,不同形态的价值观自由传播,大学生容易受到外来思想的冲击。此外,网络的虚拟性也失去了为所作所为承担责任的风险性,容易导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2.2 高校原因

2.2.1高校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制仍不完善,虽有应急预案,但往往不完善、可操作性差。对学生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长期教育,一般只在新生入学或学期末进行寥寥数次的安全知识教育。

2.2.2高校依法治校的观念薄弱。当前高校依法治校的观念薄弱,高校及各责任人应该各自承担哪些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等,这在法律上都还没有明确的依据。当突发事件爆发时,只能通过报警,临时寻求法律的帮助。

2.2.3高校规模扩张与教育质量的矛盾。在扩招的背景下,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也导致生源质量的下降,特别是高职院校,录取分数逐年下降。然而,教育资源有限、师资力量与学生的比例失调、办学条件紧张、管理难度增大、硬件设施配置也存在问题,容易引发突发公共事件。

2.3 学生自身原因

2.3.1学生思想和行为的特殊性。高校学生心理上具有敏感性和从众特点,法制意识单薄。一些敌对分子趁机利用大学生思想不够成熟的弱點对其诱导,搞煽动破坏,进而引发大规模的学生运动。

2.3.2学生自身的素质问题。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通过自主招生,生源质量下降,而学生心理问题却日趋严重,缺乏应对、解决问题的能力,遇事易冲动,出现用打架斗殴来解决问题,或者用盗窃、抢劫等不正当行为非法获得财物。

2.4 辅导员层面原因

2.4.1辅导员的责任意识不强,职责不清。辅导员除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进行党团活动、学习、生活辅导和学生干部培训,事务繁杂,导致辅导员认为学生不出问题就皆大欢喜。此外,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技能专业学习和培训较少,导致缺乏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

2.4.2辅导员缺乏危机意识的培养,管理技术手段不够丰富。大多数高职院校辅导员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往往是“事后动员”而非“事先防控”,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中,各种信息处理技术都很少使用。

2.4.3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心理干预缺失。有的突发公共事件是由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发的,许多辅导员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的防范性教育,对心理危机的防范和教育缺失。

3 高职院校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的策略

3.1 积极做好预防措施

3.1.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和安全教育。辅导员是学生工作核心,在平时的管理活动中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和安全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独立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首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定期开展思政教育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免受不良信息的干扰。

其次,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关注单亲家庭、经济困难、性格内向的学生,主动与其沟通,了解他们在生活和心理上是否存在问题。

再次,加强安全教育。包括防火、防盗、防灾、防病等,将理论与模拟实践相结合;还应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

3.1.2增强沟通交流,提高日常管理。辅导员要利用课余、晚自习后时间,深入宿舍,与学生交流。利用QQ群、微博、微信等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状态。另外,辅导员要组建一支强有力的班委队伍,班委应定期向辅导员汇报班级事务和问题,与辅导员共同解决。

3.1.3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辅导员要加强自身的政治素养,关注国内外大事和党的方针、政策,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敏锐的政治眼光,这样当突发事件发生时,辅导员才能根据自己平时积累的知识和阅历来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

3.2 积极应对突发事件

3.2.1辅导员要第一时间到现场。突发事件发生之后,辅导员应立刻赶到现场,并及时向上级报告情况,递交书面材料,与学校共同处理,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

3.2.2辅导员要迅速抓住事件关键点。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辅导员要第一时间明确事件发展的来龙去脉,抓住主要矛盾,快速反应及决策。特别是在发生自然灾害时,有序的组织学生疏散,平稳学生情绪,将事态控制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

3.3 积极做好善后工作处理

3.3.1消除负面影响。突发事件处理完后,辅导员还应做好善后工作,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及时消除负面影响,对造成突发事件学生予以相应处分。并通过班会分析事件原因及严重性、危害性,使當事人和其他学生吸取教训。

3.3.2抓住事件进行思政教育。突发事件在给学校带来危机的同时也给辅导员进行思政教育提供了一个机会。辅导员在突发事件后要进行反思,对事件产生的原因做一个详尽分析,不失时机地向学生开展突发事件事后的教育工作,让学生正确认知,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

3.3.3加强人文关怀。辅导员针对学生在事件中产生的负面情绪与心理问题要及时地引导疏通,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这个大家庭的关怀,重新融入到集体中,开始新生活。

3.4 关注网络舆论加强网络管理

3.4.1关注网络舆论传播。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高校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就很可能在网上通过帖子、照片的方式迅速蔓延,不仅在本校范围内甚至很快波及到周边院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大对网络舆论的关注度,特别是突发事件后网上的学生信息反馈。

3.4.2加强网络管理。从制度、机构、技术等方面综合考虑,督促计算机后台中心研发网络舆论监测软件、建立健全网络信息管理工作责任制、校园论坛实名制、运用相关技术手段阻断有害信息的传播,采用跟帖引导、封贴观察、删帖处理、屏蔽非法广告等方法,从源头上净化网络。

院级项目:高职院校辅导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策略研究(编号:YJ201404SK〕。

(作者单位: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辅导员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及应对策略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收益共享—回购联合契约下应对突发事件的供应链协调策略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