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方案与防治措施

2017-05-17张颖利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7年6期
关键词:中小河流防治措施

摘要:通过中小流域治理户县涝河流域防洪工程项目的实施,对工程建设可能出现的水土流失情况及其主要影响进行分析,预测新增水土流失量。以此为根据,从两个方面提出预防方案,并指出具体防范措施,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一定技术支持,进而形成科学、完善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和工程治理效益。

关键词:中小河流;河流治理;水土保持方案;防治措施;防洪工程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V87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6-0103-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7.06.052

1 中小河流治理户县涝河流域防洪工程建设概况

涝河,古长安八水之一,发源于秦岭,是户县境内最长的河流,也是户县人民的“母亲”河,该河属渭河右岸一级支流,河长82公里,其中山区段43.8公里,平原段38.2公里;流域面积663平方公里。其中山区流域面积416平方公里,平原流域面积247平方公里。

20世纪80年代,户县对涝河流域进行了治理,但由于投入少、标准低,部分河段甚至没有堤防,加之河道挖砂取土和工程水毁失修,致使涝河流域水土流失现象极为严重,流域防洪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流域洪涝灾害频繁发生。为此,我们争取国家支持,从2011~2016年,先后实施了四期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项目,共治理河道长度19.6公里,新修加固河道堤防工程40.9公里,新建护坡工程36.4公里,堤防临水侧和背水侧植草护坡40.9公里,硬化了堤顶道路及其他附属设施,工程总投资1.2亿元。

2 中小河流治理户县涝河流域防洪工程水土保持方案与防治措施

中小河流治理户县涝河流域防洪工程的实施,提高了涝河的防洪能力,有效改善了流域水土流失恶化的现状,减少了洪涝灾害,同时优化、美化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提升我县城市品味,可凸显经济及社会效益,并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但是,很多工程在开展施工时,由于未采取必要保护措施,导致很多新增水土流失现象,引起大面积水土流失,严重影响到工程的对生态效益。为此,在开展工程建设过程中,需对环境保护问题加以关注,并对工程区水土流失采取必要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2.1 水土流失预测

水土流失主要是由水土资源不合理开采造成的,使得土壤覆盖物遭到严重性破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水土流失逐渐加重。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三种类型。水土流失出现后,不仅对人类生产活动造成明显影响,同时也会对人们生活带来一定制约,其危害主要包括:其一,土壤肥力丧失。土壤是绿色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土壤肥力能够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是供应植物正常生长的主要来源。若肥料逐渐丧失,则会加重沙漠化进程;其二,加剧沟壑发展。随着水土流失程度的加深,沟壑发展也日益加剧;其三,阻塞河道。水土流失必然会导致水库淤积,不仅抬高河床高度,同时也会阻塞河道,导致河道泥沙量明显增加。这种情况下,大量泥沙会对河道流失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会导致河道通航里程被缩短,对河道航运事业产生制约,并导致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落后。在此基础上,河床不断抬高后,很多河流可形成“地上河”。若遇洪涝灾害,则易导致“地上河”出现溃堤,严重威胁人民财产生命安全。

2.1.1 水土流失预测时段。结合工程的特点,根据运行状况,通常工程施工所带来的地面扰动主要集中在正式施工期间,这个期间取土、弃土等施工环节,也会对植被造成明显破坏,从而导致水土流失,因此水土流失预测时段选择为施工建设期。

2.1.2 水土流失预测内容及范围。针对新增水土流失区域,要对相关防治范围、防治责任等进行明确,并采取必要、有效的管理措施进行相应治疗。水土保护责任范围一般分为两个区域:一是项目建设区;二是直接能够影响到的区域。其中,对于项目建设区来说,其主要保留取料场、施工临时道路、主体工程区域等位置。而直接影响区主要是项目建设区周围5~10米范围。

2.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预防要求和技术规范,对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总体目标进行明确,根据项目建设特点,积极合理地配置各种水土保持防护措施将因工程建设带来的人为水土流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2.2.1 防治原则分析。在开展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工作时,要以“预防为主”,做到全面立体规划,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因地制宜实施相关防治工作,并在此过程中强化管理实效。将上述作为水土保持防治原则及主要方针,对工程施工管理进行合理配置工程,兼顾到生物预防措施,使两者达到统一协调。与此同时,在主体工程设计时就要关注环保问题,将水土保持上升到工程建设未来发展高度上,保证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根据主体工程施工和产生水土流失的特点,实行分区治理;尽量减少对原地貌和植被的破坏。

2.2.2 水土保持方案与防治措施。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按照分区防治的碑帖,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

在施工设计环节,本工程不仅仅作为一个单独个体,而是充分兼顾建筑项目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并对生态条件、环境质量进行分析,使建筑项目能够与上述因素联系起来,突出城市文化底蕴。为此,应对资源进行优化和正确配置,从而使施工设计更为合理。减少环境负荷原则: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消耗大量各类能源,同时也需要占用大量自然生态能源与资源。在绿色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尽量降低建筑项目对环境带来的破坏,并减少环境负荷。

第一,主体工程防洪区。根据堤防开挖余土填筑调配情况,施工期间没有挖余土方堆放。堤防主体工程在背水侧布置草皮护坡,水土保持增设防护林措施设计。堤防土方工程竣工后,根据用地宽度营造護堤林带,并配置种草,发挥速生草的防风固土的作用;考虑到堤防两岸房屋、道路等建筑分布情况,堤防背水侧耕地分布情况,因地制宜布设防护林带。堤防工程采取了格宾石笼护坡和草皮护坡等措施,同时在堤顶及堤坡建设纵向和横向永久排水沟,不再产生因水流冲刷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对堤顶及护堤地采取种植灌木及散播草种等植皮措施进行生态绿化,以达到绿化美化的作用。堤防防治区堤防经过的草地段,在距堤防2.0m外布设护堤林,株行距为1.5m×1.5m,三角配置,裸地全面种草;城镇居民密集段,根据房屋道路布设情况,建造绿地花园,绿地点缀观赏性强的绿化灌木;途经耕地段考虑农业生产环境的要求布设护堤林,距堤防2.0m栽植双行乔木,行距为1.5m,三角配置,裸地全面种草;根据当地的土壤及气候条件,选择适生草种和树种。另外,为了减少项目施工中发生新的水土流失,可沿施工场地周边布设修建临时排水沟,接入自然排水系统。

第二,取料防治区。取土场防治区取土场开采前,先剥离腐殖土,在取土场一侧堆放保存;要求采挖时按设计挖深取料,避免超深度取料给土地功能恢复带来困难;施工期间水土保持重点布置好地面径流疏导措施;采料结束,利用工程挖余弃土填筑取土场,进行土地整治,回填腐殖土,恢复土地功能。(1)临时排水措施取土场利用编织袋填土设置挡水埂,控制外水汇入采区,造成土料含水量增加,避免因增加土料晾晒程序而带来的一系列水土流失问题;(2)取土坑治理措施取料结束后,根据弃土筑情况进行土地整治,整理边界,分层压实。经取土、弃土平衡分析,弃土足够填筑取土坑到原来的地面高程,整地覆回腐殖土,恢复土地功能;(3)土地功能恢复措施取土场全面整地,撒播草籽恢复草地,草籽选用当地适生的草种。

第三,弃渣场防治区。弃渣场工程施工时,应先对表土进行剥离,将其堆置一侧,然后进行取土。施工结束后,进行场地清理、弃土场表面应平整,表面及边坡水土流失防护采用绿化措施。

第四,临时道路防治区。在施工结束后,对临时道路进行清理、表面整平,然后复耕绿化;对工程区临时排水沟,及时回填,然后植被绿化恢复。

2.3 水土流失监测

实现绿色施工,要对项目管理模式进行彻底转变,并对管理理念进行不断更新,打破传统管理模式的桎梏。为此,要不断对绿色施工管理范围进行有效拓展,从而使施工环节得到优化和整合。水土流失监测就是从保护水土资源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出发,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水土流失的成因、数量、强度、影响范围及后果等进行动态的监视和测定活动。根据工程实际总体布局情况,确定工程水土流失重点区域为主体工程施工区、取料场、弃渣场、场内临时施工道路等部位,并在各个监测区布设监测控制点。对水土流失危害(包括泥沙淤积、植被破坏、生态环境破坏)及水土保持工程的效果进行评价。水土流失监测对堤防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1)通过长期监测,为深入认识水土流失规律奠定基础;(2)水土流失监测为土壤侵蚀预报模型提供数据支撑;(3)水土流失监测是坡面和流域水土保持效益分析的有效手段;(4)水土流失监测可为区域水土保持的决策提供技术服务;(5)对水土流失情况开展动态化监测,可对项目水土保持方案错做出定量评价。

3 结语

现阶段,国家对环保重视程度逐渐加深,人们的环保意识也不断加强。重视生态环境质量,倡导“绿色革命”,推广绿色管理理论,能够为相关管理学科变革产生一定促进作用。在工程建筑项目中不断渗透绿色管理理论,能够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并节约更多建筑材料,避免浪费。水土保持方案与防治措施在中小河流治理户县涝河流域防洪工程施工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构建科学、完善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减少水土流失,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和工程效益的及时发挥。户县涝河流域防洪工程水土保持方案与防治措施,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水土保持防治、勘测教材[S].

[2] 全国重点地區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2009~2011、2013~2015)[S].

[3]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 51018-2014)[S].

[4] 中小河流治理户县涝河流域防洪工程相关设计资料[S].

作者简介:张颖利(1976-),女,陕西西安人,陕西省西安市户县水务局涝河管理站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利水电工程。

(责任编辑:蒋建华)

猜你喜欢

中小河流防治措施
广德县中小河流山洪灾害的防治问题浅谈
蝴蝶兰软腐病的防治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中小河流生态治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