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党校姓党 创新党校党性教育模式探究

2017-05-17李璐

世纪桥 2017年2期
关键词:党性教育模式创新

李璐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中对各级党校党性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和新部署。转变党性教学理念、改革和创新党性教学方式,赋予党性教育以鲜明的时代特征,不断提高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为当前党校教学工作的重点任务。本文对当前党性教育的自身规律进行探索,对创新党性教学的路径和方法进行深入探讨,使党校充分发挥在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深化党性教育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改革,走出一条新常态下党校党性教学的新路径。

【关键词】党性教育;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2-0048-02

習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中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各级党校要把党性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党校党性教育单元要加大力度、增加分量,安排足够时间,形成党性教育课程体系,有效改进党性教育方式方法,提高党性教育实效。”在新常态下,如何发挥党校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赋予党性教育时代感、感召力,真正使党性教育达到情景交融、触及灵魂;真学真信,入脑入心;务实管用,落小落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探讨:

一、要注重把党性理论教学作为党性教育整体布局的关键支点

党校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党校教学的特殊规律和自身特点,党性教育的内容是丰富的,党性理论教学又在党性教育中处于关键地位,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经历95年的发展壮大,是一个有意识形态的政党,是一个有着信仰的政党,是一个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政党,这些理论是我们党未来发展的力量之源、生命之源,必须使广大党员干部代代相传,真学真信。通过理论教学,保持广大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战斗力,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引导其加深理解党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和经验,进一步坚信党的领导,更加忠诚党的事业、忠于祖国和人民。通过系统的党性理论学习、辅导,学员的理论修养更加系统,理论武装更加扎实,理应成为党性教育的首要任务。过去有些人认为理论教学都是空洞的,没有说服力的,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使理论教学生动鲜活、实现明史知理、凝聚共识的目的,是我们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选择党史教育基地就是要探寻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内容与形式、激情与理性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在一定史实资料基础上,通过详实的史料再现党史的情境,用史实与党员干部对话,用英雄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实现与党员干部跨时空对话,让党员干部在历史事实和真实场景中亲自去感知和体验,从而有效地把外在的教育内容内化为自己的党性修养,促使其党性修养、政治品质和道德境界有效提升。

党校教师的讲解有别于讲解员的对史实介绍性讲解,针对一些重点历史事件、典型人物进行深入分析讲解。在现场教学行程中,学员们边听边问、兴致盎然,党校教师解疑释惑,深入挖掘。通过学员学习和教师点评的紧密结合,突破了灌输式的传统课堂模式,教学方法更加灵活、有效。通过移动课堂的形式把枯燥冗长的理论教育融汇于对革命先烈的学习敬仰之中,回到学校之后再为全体学员上一堂生动的党性理论教育课,相比于过去一味说教式的理论教学,更能使学员们入脑入心,通过这种方式给学员打造一个情景式、开放式共同探讨的移动课堂,调动了学员们积极性和主动性,然后再回归课堂的理论教学会使学员对党性修养的体会和认识更加深刻,入脑入心。

二、要把党性教育聚焦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体现时代性

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员干部的党性更多体现在斗争、牺牲、发动群众上。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对党员干部党性的要求在不断的增加和拓展,党性不再是以流血牺牲这样的方式体现出来,而更多的表现在一方工作岗位上履职尽责和责任担当上。党校党性教育的教学资源并非仅仅局限在党史教育资源和历史教育资源中,党史历史资源固然是带有红色基因的教学资源,但现代楷模的力量和新开发现代教学基地的使用,会使党性教学更加具有时代感和现实意义。学员们走出革命历史的教学课堂,感悟了革命先烈那种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取得革命胜利的法宝,而教育学员在新的历史时期,立足本职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是党性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着重探讨的问题。

利用现代教学基地通过先进典型的党性实践开展对照检查,把课堂移动到身边的楷模和典型。组织学员以学访团的形式深入到这些现代楷模和典型人物的身边。通过把党性教育聚焦在当前党员干部所处的现实工作与生活中,引起大家的共鸣,这种时代楷模的感召力和示范作用在党性教育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所以新常态下的党性教育只有和时代同步,才能使党性教育鲜活生动起来。

三、要遵循党性教育知行合一的原则力求务实管用落细落小

党性教育是外在灌输和内在消化吸收的过程,也是知行合一的过程,要使让党性在党员干部的头脑中生根发芽,并内化成为党员干部的行动自觉,关键是做到紧扣实际,研机析理,廓清迷雾,指引实践。使党性教育既解决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深处的问题,又要解决行动自觉的问题,这就要求在这个过程中,给学员机会去“行”,而“行”的落脚点要实,要细、要小。

可以以民情大调查为载体进行党性修养的具体实践。为了进一步强化对学员们的党性教育效果,学校不仅组织全体学员走进基层,学习先进人物事迹,分别组织学员深入基层开展党情民意大调查,并以此为载体对学员们进行以不同主题的党性修养具体实践。学员们分别与基层党员干部和居民举行座谈会,围绕一些具体议题交流工作经验,了解基层百姓心声。同时,可以分组入户走近百姓,走访各类有代表性的群众,认真听取他们对党组织和党员的意见,广泛征集群众的愿景和诉求,仔细了解他们需要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切实摸清民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知晓百姓的所思、所想、所盼。在深入进行党情民意大调查的基础上,全体学员可以以“圆梦使者”身份,每人认领社区百姓的一个心愿,为群众真情地提供一次服务或切实解决一个实际困难,通过给困难群众送温暖、为人民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使百姓亲眼看到党组织和党员崇高党性觉悟的具体行动,切实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得到社区群众的热情配合和好评。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使学员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完成一次有效的党性锻炼,而且受到了一次过去从未体验过的基层教育和群众教育。以民情大调查为载体,通过为百姓办实事、解决百姓微心愿的方式,把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与凝聚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把学习到的党的历史经验与解决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把党校教育与群众教育结合起来,达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实现了党性教育“知行合一”的目的。

四、要注重党性教育中学员“反思升华”的关键阶段

近些年,党校学员出现年轻化的趋势,他们的自我意识相比于过去的党员干部更强,适时的在感悟体验与实践教学后,辅以反思教育,总结自己在党性修养上的认识和收获,认真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通过党性分析,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展思想交流,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政治素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党性分析有三项行动措施:召开民主生活会、撰写党性分析报告、严格考核。

(一)召开民主生活会

召开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党性分析。在党性分析中,要努力做到评议标准“高”,以《党章》的要求为标准,从党性党风的高度,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深刻开展党性;自我剖析把握“准”,紧密结合自己思想和工作实际,找准自己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相互评议突出“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讲真话道实情,把党性分析作为剖析自己,帮助同志,互相提高的过程。

(二)撰写党性分析报告

第一,查摆问题要准确。找准问题是写好党性分析材料的前提。把重点放在查找党性方面的突出问题上。查找问题时不可避重就轻、避实就虚,避免“假、大、空”,敷衍应付。

第二,解剖思想要深刻。严格解剖思想根源便成为写好党性分析材料的重要环节。剖析时,要从思想上去剖析自己,不仅要摆出问题。更要上升到一定的思想政治高度来找原因、挖根源,真正实现增强党性修养、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第三,整改措施要到位。对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要表明改正态度,明确改正的措施和努力的方向。整改措施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

(三)严格考核

相关部门要对党性分析报告进行评审,要加大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实效的考核力度,将学习考核和党性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党员领导干部在扎实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受到严格的组织生活锻炼。对每位党员领导干部在培训学习期间的表现情况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学员管理部门要写好鉴定,将考核的结果填入学员学习档案,按程序报送组织部门,作为学员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总之,黨性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的教育过程,党性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单一枯燥的,不是脱离实际的,它应该贯穿于党校教学的方方面面,不断根据时代要求创新党性教育模式。在当前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对于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更是一个知、情、行的统一的过程,不是单一的理论学习,也不是单纯的技能培训,而是贯穿着对党的热爱、党的认同、对党事业忠诚的态度,在知、情、行的党性教育过程中提升党性修养,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做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从而实现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理论的具体化、形象化、典型化,使学员对党性理论教育听得懂、看得见、做得到,寓理于形,寓教于行,知行合一。

[责任编辑:秦 超]

猜你喜欢

党性教育模式创新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基层党校党性教育系统化探索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三严三实”视域下构建党性教育新常态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