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集中体现

2017-05-17王子骄

世纪桥 2017年2期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

王子骄

【摘 要】中共中央于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旨在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是关系到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以人民为中心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所强调的重要内容,意在阐释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增强全体党员的宗旨意识。在笔者看来,五大发展理念正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生动体现,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集中表现。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集中体现

【中图分类号】D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2-0028-03

中共中央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为内容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在经济“新常态”下党中央为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制定的发展指南。邓小平同志就曾说道“发展才是硬道理。”唯有不断推进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逐步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中国共产党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牢牢稳固执政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五大发展理念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思想精华,对日后社会经济的持续繁荣发展,人民生活的全面改善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一言以蔽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贯穿于五大发展理念之中。

一、 创新发展激发民众积极参与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过去30多年的经济社会的快速增长已成为过去,要素配给、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等都需要调整甚至改革。近几年来我国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市场在资源调配中扮演的角色越发重要,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供给效应和资源环境的约束作用愈发明显,经济增长逐步下滑属于正常现象,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面对这样的局势,如何避免经济陷入滞涨,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加快经济模式的更新升级就显得非常重要和紧迫。在这样的背景下强调创新发展愈显意义深远,中共中央将创新置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下简称公报)明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公报》从多种角度阐述如何开展创新,包括“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和“构建发展新体制”,强调要“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充分说明党中央决心将创新置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所涉及的领域和维度都有着明显的扩大和深入。

创新的大潮离不开人民群众。随着社会创新画卷的展开,他们会在这个过程中灵活运用专业知识,探索新领域新模式,洞悉社会的潜在需求,创造更多的财富,实现自我价值。当下政府正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就已不再仅仅局限技术创新,更多涉及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新兴公司纷纷涌现。据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的《全国市场主体发展报告》显示,2014年1~7月,中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707.09万户,同比增加96.87万户,增长15.87%;注册资本(金)11.12万亿元,同比增长75.06%。新注册企业数的“井喷式”增长,反映大众创新的巨大积极性。在这场创新大潮中,人民群众既是参与主体又是受益者,他们身体力行,将新方法新技术新模式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不仅从这个过程中收获财富,实现自我价值,更重要的是推动整个国家社会发展模式由资源驱动模式转向创新驱动模式,他们从中也会得到更和谐健康的生活工作环境。

二、 协调发展缩小居民差距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举世瞩目伟大的建设成就,GDP总量雄踞世界第二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城市化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明显。能在当时“一穷二白”的时代条件下经历这么短的时间取得如此的成就,确实值得肯定。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可否认的是发展的两级分化趋势愈发明显。民众在改革开放以来确实收获了好处,但每个人收获的好处相差很大。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区间有助于刺激社会经济增长,持续保持发展活力,這是对过去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合理变革。但如果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将造成两极分化,会降低低收入者的生产积极性,波及社会消费水平,降低社会生产效率,进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对两极分化带来的危害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得到了中央的重视,邓小平曾多次讲到:“如果改革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正是看到了发展差距带来的问题,如今党中央将协调发展归纳与五大发展理念之中。差距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想要一蹴而就改变这一局面并不现实,必须要从多面着手,花大力气解决这个发展难题。党中央在《公报》就提出要从区域协调、城乡协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与国民经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四个方面一起入手解决。区域协调旨在缩小我国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形成新的发展点,让各不同区域扬长避短。这不仅能发挥各个地区间的优势,形成有序的产业循环圈,推动经济增长。城乡协调意味着要打破城乡二元制结构。推进城乡平等交易,资源合理配置和社会保障均等。当下我国城乡发展差距呈逐渐扩大的态势,农村的弱势地位没有改善。和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生活保障还不够全面,收入来源也比较单一。党中央明确指出要在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优化农村公共设施环境,同时城市也将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等。这些都是为了消除城乡发展间的不合理差异,增强城乡居民生活的幸福感。而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上,症结主要在如何让精神文明的发展和物质发展同步。和物质文明的发展相比,精神文明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实践积累。这就意味着政府既要继续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凝聚人心,也要扶持文化产业与时俱进,加快文化体制改革。这样不仅可以让人民充分享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发展大繁荣带来的成果,还能让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造福于人民。而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上,是要打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人民军队,同时不断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现代化,健全军民融合发展体系,保持军民关系的良好互动。这四点都是在为协调发展布局,缺一不可,对改善民众生活水平、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处处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三、 绿色发展保护人民的生活环境

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迅猛增长带来的负面效应主要是自然环境的严重恶化,自然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环境问题集中于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固体废弃物和植被破坏严重。以水污染为例,目前我国湖泊被普遍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和富氧化问题。我国主要淡水湖和水库的氮、磷污染面积大,需要花更多成本转化为饮用水,治理也需要数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水资源的污染问题已造成全国近百座城市严重缺水,严重影响甚至威胁人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其他的污染同样严重。环境的严重污染影响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每年全国人大政协会议上均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环境问题的提案。这说明环境问题已经引起广大民众的注意。

五大发展理念正是对民众呼声的直接回应。坚持绿色发展正是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正是要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约束政府、企业和公民对环境的活动。在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同时保护人民自身;建设主体功能区则是要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以生态功能区的方式保护物种,发挥功能区经济和生态的双重价值作用;推动低碳循环发展意在推动资源革命,推进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党和政府将优化能源结构,增加非碳资源比重,推进交通低碳化,控制碳排放,实施循环发展计划。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提高居民空气质量,改善民众生活水平;节约资源旨在保护资源,形成健康秩序的发展观。运用经济指标引导企业公民自觉减少浪费,严格管理水和土地资源,创新碳资源运用方式,倡导理性消费。这会引导民众树立健康绿色的消费观念,减少资源的过度消耗;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可以打击破坏环境的非法行为。既要从治理方式和地理区位两个方面着手,同时要从法律制度上发力,多维度打击破坏环境行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能够缓解破坏程度。加快绿化建设活动不仅仅能够修复森林、湖泊和草原等自然环境,还能减缓环境破坏速度,增强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四、 开放发展深化国际互利合作

当前世界多极化趋势愈发明朗,资本、劳动和知识等生产要素加速在世界流动布局,国际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合作与竞争愈发频繁,孤立隔绝的发展模式已然脱离时代的发展要求。“开放导致进步,封闭带来落后”已被证明是颠簸不破的发展真理,我国近30多年来的高速发展同样与坚持对外开放的国策分不开。如今我国在对外开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越来越多的国人走出国门,中国企业在国际合作和竞争中扮演的角色日趨紧要。但随着对外开放的持续深入,我国传统型的开放模式逐渐暴露出问题,体现在对外开放水平总体上还不够高,如何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还不够强和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争取国际经济活动话语权的能力还比较弱等等方面。

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的开放发展,是党和政府决心创新开放理念,提高开放水平,拓展开放领域,深入开放程度,造福于人民的直接表现。完善战略布局,从区域、投资和贸易三个维度进入,从而优化国际资源在我国的配置,迎合市场需要,为企业和个人的发展减少堡垒阻碍,提高区域贸易水平;形成新体制,从制度上建立良好的营商环境,健全以合作互助为基础的投资机制,尝试跨进电子商务新体制,既有利于国际企业走进中国,引入新的投资和贸易模式,也能拓宽国内资本走向世界的渠道,便于人民币在世界的流通,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结算货币;推进“一带一路”,以双边互信合作为基石,遵循“共商、共享、共建”原则,引入市场化机制,发挥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低、用时短和成果佳的优势,惠及一带一路周边国家,推进中国企业参与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合作和竞争;深化内地与港澳台合作,在承认政治共识的前提下,鼓励内地政府、企业和个人加深与港澳台地区的经济文化合作,为两岸人民增加福祉,让更多的普通民众和中小企业收益;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治理。为了中国企业和公民在国际经济金融和旅游等领域中获取更有利的合作位置,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成了中国政府义不容辞的义务。积极参与国际新领域规则的制定,不仅在当前为中国企业和个人谋求更合理的发展路径,更是为日后的国际竞争中提前布局,把握新的发展机遇期;承担国际义务,创新援助方式,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维护周边和国际和平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 共享发展保护人民权益

不同的历史时期民生问题有着不同的含义。在古代,民生一词最早出现于《左传》中的“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生产难以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再加上战乱频繁,民众生活苦不堪言,对物质生活满足的渴望成为民生问题的主要内容,经济问题成为民生问题的主要内涵。明代政治家于谦就有诗云:“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到了近代,随着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大量西方思想传入中国,民生问题的内涵不断扩充,民主民权等公共社会理念逐渐注入民生问题的内涵中。例如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将民生主义视作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的归宿,认为民族和民权主义都是实现民生的手段,而民生主义、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相融合,互相促进。到了现代社会,民生内涵逐渐拓展到精神文化生活、社会生活及人所依赖的生态环境系统等整体生活样态。它是一个包含多样化、多层级、多方面的人的有序生活系统。如今民众对关乎个人和家庭生活发展的问题非常关注。在这样的时代条件下,共享发展理念应运而生。

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意在从数量解决。政府需要创新供给方式,加快社会事业改革,推进教育、医疗卫生和就业等公共设施建设,努力实现全覆盖。这样偏远地区的居民同样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优质公共服务,生活幸福感逐步提升;实施脱贫攻坚工程要彻底解决农村贫穷问题,目前我国还有5 000多万的贫困人口,这阻碍我国社会健康发展。通过精准帮扶、扶贫搬迁等方式解决好贫困问题,对维持社会的公平正义,全面提高民众生活水平,保持社会稳定有着极大的积极意义;提高教育质量。“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完善义务教育体系,增强学生创新性和实践性,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的学生,让更多的普通人实现“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这对我国以后的社会发展大有裨益;促进就业,意味这要营造更加优越的就业环境和市场,加强职业培训,推进劳动人才的自由流动,完善就业体系,这对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新的技能,适应新的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在于健全社会养老金制度和商业保险可持续筹资方式,统筹救助体系。这对稳定社会信心,维持社会稳定有着积极的意义;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和人口均衡发展,同样是从医疗和人口多的方面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和延缓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合理方法,这对缓解社会矛盾起着积极地作用。

五大发展理念表现了党和政府积极依据时代要求更新发展理念的决心和勇气,吹响了新时期改革的号角;五大发展理念处处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深刻体现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深切关注;五大发展理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和群众观,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维的精华总结。正确认识和学习五大发展理念,用新的发展理念指导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有着极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对体现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大有裨益,让全民都感受到发展带来的好处,享受发展带来的红利。真正做到让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正是对如何落实“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最好回答。

参考文献:

[1]郎丽华,赵家章.中国经济发展转型与宏观政策选 择——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2013)国际高峰论坛 综述[J].经济研究 ,2013,(9).

[2]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 2015-10-30.

[3]邓小平著.邓小平文选[M].民出版社,1994.

[4]陶军辉.当代中国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初探[J].南方 农机,2015,(5).

[5]陈金龙.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历史作用与当代价值[J]. 科学社会主义, 2011,(1).

[6]贺方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研究[D].北京:中 共中央党校,2013.

[责任编辑:褚永慧]

猜你喜欢

五大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五大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研究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法治保障
以“五大发展理念”统领推动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创新发展
以新理念开启新征程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群众观的逻辑建构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