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男生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
2017-05-17王辉华
有时候,对孩子打人的行为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去处理。我们要用心去倾听孩子的需求,用智慧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用真情去点燃孩子的信心,用爱心慢慢打开孩子暂时紧闭的心灵之窗……
攻击性行为在男生群体中是一种常见的不良行为,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发展、学业进步等都具有极其消极的影响。一年级男生产生攻击性行为有多方面的原因,教师要分析研究,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引导学生重新回到正常的轨道。
一、问题与分析
(一)攻击性行为的表现
小孔是一名小学一年级学生,也是一个典型的有攻击性行为的男生。他的调皮捣蛋在班级、年级甚至全校都出了名。他自控能力特差,生性好动、好斗,几乎天天都有受他欺侮的学生来办公室告状。由于他的不良行为,同学们都挺怕他,没人愿意理睬他,没人愿意和他一起玩,有时还会有家长找来和他算账。更让老师头疼的是,他上课经常随意离开座位,或用书打同学,或用剪刀剪同学的头发,或跑到窗外向教室里扔东西。当老师干预他的行为时,他就会满校园跑,甚至躲在校园的某个角落。老师跟他讲话时,他还直瞪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这些行为严重影响课堂纪律与正常教学。我担任班主任已有二十多年,形形色色的学生都见识过了,但这样一个随时都可能爆炸的“炸弹”,还是头一回碰到。这无疑是对我班主任工作的考验,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二)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根据心理学理论攻击性行为是指他人不愿接受的、出于故意的伤害行为。这种有意伤害包括直接的身体伤害(打人)、语言伤害(骂人、嘲笑人)和间接的、心理上的伤害(如背后说坏话、造谣诬蔑)。我认为造成小孔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主要有几点。
不良家庭教育因素。小孔平时由外公外婆照顾,老人对他溺爱过度,他在家就是个小皇帝,想要什么就要什么,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父母是工薪阶层,对孩子的要求很高,但教育方法不当,夫妻意见不统一。爸爸教育方式简单暴躁,一旦孩子犯错,不是骂就是打,久而久之,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这种情绪一旦无处排解,便会转嫁到别人身上,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他人。而妈妈对孩子盲目宠爱,当爸爸在教育孩子时,妈妈就会找理由掩饰。在孩子与同学相处中,也决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受一点委屈。不管孩子和其他同学发生什么纠葛,都认为是别人的错。
自身个性心理因素。小孔常常把盲目大胆视为“英雄”行为,把打架看作是“勇敢”,认为使用暴力对自己有利,缺乏道德观念与法制意识。在性格方面,他好胜心强,易与他人发生冲突,情绪不稳定;在意志方面,他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班级环境因素。小孔对价值观、道德行为规范的认知有偏差,不能正确地理解人际交往,以至于对自己被排斥的境况不能理智归因。因为老是让同学挂彩,所以同学们不喜欢他,甚至嘲笑他。其他家长也教育自己的孩子远离他。这就使他产生强烈的挫败感,感觉不受欢迎,被排斥,从而对同学充满敌意。敏感、冲动、好胜的小孔一旦遇到挫折,就会反应过度,情绪失控,行为偏激,攻击同学。
暴力影视因素。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攻击是观察学习的结果。小孔告诉我,平时无聊或者节假日,他会看一些打斗的书籍、电视,还玩一些冲关游戏。其中有一个叫“杀僵尸”的游戏,里面激烈的打斗场面使他无比兴奋,忍不住要模仿里面的动作,并在同学身上尝试,这就间接地强化了他的攻击性行为。
二、措施与效果
(一)及时沟通,树立信心
树立信心对人际关系的改善有很大帮助。美国哈佛大学“罗森塔尔”实验说明:只有教师主观上充分相信“问题学生”能有所作为,才能让他们树立起“我还行”的信心。在辅导中,我主要运用了尊重、倾听、理解、真诚、共情等心理战术,让小孔卸下心防,有效地消除了对我的防御心理,彼此间建立了信任的辅导关系。在交流中,我对他微笑,投去信任的目光,说鼓励的话语,让他通过老师的表情和话语感觉到“我还行”。
帮助家长树立信心,向家长传授心理辅导知识,提高家长心理辅导的水平。通过家访,我让家长认识到攻击性行为给他人造成的危害,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正确面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爸爸的“暴力教育”和妈妈的“溺爱教育”,我进行了认知指导,希望家长能改变以往的家教方式,不能以简单粗暴的方法教育孩子。家庭教育要统一目标,与老师的意见保持一致,接下来能积极配合。另外我还建立家长联系单制度,让老师和家长及时掌握小孔的情况,以便及时进行心理辅导。
(二)心理疏导,转移情绪
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为了使自己的行为合理化,他第一反应是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说是别人先惹他们的,然而让矛盾升级的往往是他们自己。所以我运用调整认知的方法,让小孔意識到这一点。虽然小孔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但他认为有时不能控制自己,于是我建议他进行愤怒控制训练。方法一:做放松操。当受了委屈、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时,暗自对自己说“不要发脾气,不能动手,要冷静”。做放松训练,深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地呼出,同时想象心里的怒气随着呼气慢慢排出体外。方法二:转移情绪。离开当时的环境,或找老师开解,或到操场跑步以发泄自己的情绪。方法三:数花的颜色。当忍不住想打人的时候,可以去门厅数一数有几盆花,这些花有几种颜色,数着数着,头脑也慢慢清醒了。小孔很高兴地接受了我的建议,再遇到情绪激动时,很好地运用了这些方法,打人的次数也逐渐减少了。
(三)营造环境,唤起爱心
良好的班集体,对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我有意识地找到与小孔关系好的同学,对他们提出要求,让他们多与小孔交心,主动关心他,帮助他转变观念,慢慢进步。同时与他们一起商量帮助小孔的方法、时间、内容等。其次,改变集体对不受欢迎学生的固有看法,使小孔体会到集体的温暖,主动融入集体,在集体中发展自己的交往能力。
发动全班开展一些有益活动也是纠正攻击性行为很有效的办法。针对小孔冷漠、缺少爱心的情况,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爱心活动,如举办热爱集体的“我为红领巾添光彩”活动,开展关爱同学的“寻找闪光点”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让他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
为了帮助小孔能更好地处理问题,我请来了他的几个同学,让他们一起进行模拟情景训练。例如他在玩的时候,“不小心”碰他一下;在他看书的时候,突然抢走他的书,等等。我们让小孔对一些突发的情况作一些回应,从不同的角度谈谈感想,从而懂得换位思考。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小孔的课堂行为有所改善,扰乱纪律的行为明显减少。
(四)建立评价,抑制行为
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学生思想具有反复性,如果教师没有对他们进行及时正确的评价,在教育中没有创造成功的机会,他们很可能又重新回到“问题学生”行列。一段时间后,小孔又开始不安分了:用石头砸吴同学,把刘同学从楼梯上推下来……
为了抑制这种反复的攻击性行为,我单独为他建立了评价机制。我让他把自己最喜欢的物品或者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按喜好程度写在纸上,然后和他一起制定了评价和奖励制度,有自评、同学评、老师评、家长评,家校一起参与评价。在评价中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为自己通过努力而取得进步感到高兴。
经过以上四个阶段的辅导,在与老师、家长、同学的访谈中,我了解到小孔的脾气没有以前那么火爆了,攻击性行为发生的频率减少很多,甚至有时候还能给别人力所能及的帮助。小孔和同学、老师的关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一个学期后,通过努力,他的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这让他很满意,也更有信心面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
三、反思与结论
让爱心伴随教育的全程。有时候,对孩子打人的行为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去处理。我们要用心去倾听孩子的需求,用智慧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用真情去点燃孩子的信心,用爱心慢慢打开孩子暂时紧闭的心灵之窗……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好孩子。只有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走进孩子的心田,才能创造美丽的教育童话。
让集体的力量引领同伴。班集体是学生成长最直接、最有影响力的课堂。向上、向善的积极氛围,是改变学生不良习惯的重要因素。作为教师,我们在教育特殊学生时,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帮助他、关心他、爱护他,向他伸出友爱之手,使他感到班集体的温暖,使他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友谊。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引导人、陶冶人、教化人。
让温暖的亲情感化孩子。对一些特殊学生,还要为他构筑起一个强大的家校支持系统。要想获得有效的辅导效果,老师和家长必须要诚挚的沟通。老师要告诉家长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孩子,老师要获得家长的支持、理解和配合。家长要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教氛围和良好的成长环境。
让个体的差异得到尊重。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一位学生都是有尊严的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座丰富的宝藏。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尊重学生,尊重其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正确看待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承认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承认每个人的个性心理都獨具魅力。教师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王辉华,浙江省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教师】
责任编辑︱黄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