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成人礼的隐性德育价值
2017-05-17常鑫吴启光
常鑫+吴启光
中学成人礼活动最有价值之处在于,它让中学生提前感受成人的世界,在校园生活中以换位视角去体会他者的感受。实际上,“理”与“情”在中学生身上具体表现在其品行的培养上,其外延可扩展为中学生未来进入社会中对个人德行的评判准则。
中学生正处在一个由稚气未脱到逐渐成熟、转向社会化的转型阶段,学会适应社会生活环境与社会生存法则本身就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中学成人礼活动的开展,预示着中学生要从“小公主”“小王子”的暖房中走出来,逐渐接触外部环境,深入明白自己应承担的家庭责任与社会义务;开始摆脱他者“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指导,在实际生活中建立自己的道德观和人生观;日益减少横冲直撞的莽撞习气,遵守与维护社会法规与道德准则。所以,中学成人礼具有知义承责、明理达情、遵规守则等三个方面的重要教育作用。
一、知义承责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认为社会责任与个人道德应相结合、相统一。[1]古人将修养心性作为教育的第一要务,同时认为修心即修德,德行是个人“足下之行”的根本,也是建立美德、品行与赢得世人尊重的立足点。
中学生正处于形成责任与义务观念的重要阶段,非常容易吸收外部文化给予的刺激。然而,由于目前中学生一方面受升学压力影响,另一方面在生活中长期习惯依赖家人,使得他们在家庭、学校或社会上,动手能力偏弱,甚至很少有机会参与基本的义务活动。未曾参与就会对义务的认识模糊不清,则其责任就不可避免地被忽视。长此以往,中学生就会形成一些不良习气:只知道对他者提要求,而自己从不奉献;只知道求给予,而并不知道心怀感恩;只知道一味索取,却忽视了自己应尽的责任,等等。
在充满仪式化的“成人礼”活动过程中,学生们接受润物无声的文化影响,不仅能进一步提升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激发其内在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增进个体乃至群体的内在道德修养,而且能够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对义务与责任有较为明晰、深层的认识。
中学生不能仅限于知识层面的学习,还应加强对道德伦理的内化与运用。他们也不应只限制在学校范围内承担责任与义务,还应在家庭、社会中扛起履行义务与责任的使命。在学校层面,学生的责任就是始终把学习知识与提升道德水平放在首位;在家庭层面,作为家庭内部成员,力所能及地参与家庭生活事务是其义务,对家庭成员给予的关爱进行回报与感恩是其责任;在社会层面,遵守社会道德、讲求秩序等是义务,维护社会道德与法治等是其责任。中学成人礼通过一系列环节的展现,诸如宣誓、致辞、表达父母的期望及颁授“成人证”或“成人纪念品”等,帮助中学生逐渐接受个体社会化的转型——以成人的行为或角色为模仿榜样,以榜样为蓝本进行有目标、有规范地行动。[2]
基于此,中学成人礼活动的开展是在创设道德文化环境,在无形的文化氛围中隐性深入学生精神世界,以此引导、提高中学生道德领悟的思想水平,以使这种思想迁移到具体的社会生活中来。
二、明理达情
礼作为中国自古以来衡量道德的标准,一直是人们共同维系社会关系的一个关键。而“理”,即通晓事理。“理”是礼的基本原则,简单地说,就是能够辨清是非曲折,具有独立的判断能力,“只有对现有见解的批判中才会形成自己的判断。”[3]中学成人礼活动一项重要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做堂堂正正的人。
中学生作为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个体,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无论其处于学校、家庭,还是社会其他地方,都需与他者进行交流沟通,需要明事理。不过,如果一个人只懂“理”,缺乏自我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能完全实现人际关系的融洽。所以在“理”之上,还应该有“情”。情,即人情,是中学生彼此建立友谊、信任、合作等关系的基础。情是形成“理”乃至“礼”的内在要求。在中学成人礼活动中,教师与长辈们通过躬亲示范所表现出来的礼,使中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更好地体会仪式所具有的“理”与“情”之隐意。
近年来,中学校园暴力频繁发生、校园伤害案件不断上升,究其原因是中学生不能很好地协调与把握“理”与“情”的关系。中学成人礼活动最有价值之处在于,它让中学生提前感受成人的世界,在校园生活中以换位视角去体会他者的感受。实际上,“理”与“情”在中学生身上具体表现在其品行的培养上,其外延可扩展为中学生未来进入社会中对个人德行的评判准则。所以,有必要对中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维护。中学生道德品质的维护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需要他者约束与道德自律。第一,他者可以是教师对中学生的思想教导,可以是长辈们言语上、行为上的循循善诱,可以是在社会文化氛围中不断地纠正其错误,以达到改正的效果。总之,目的都是以第三者的外部规则去规范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第二,唤醒中学生的自我认识,激发其独立的特性,帮助他们在自我约束的文化环境中,去自我调节其内部对于“理”与“情”的感知。第三,将他者约束与道德自律结合起来,促进和提升中学生的道德水平。
三、遵规守则
在各项社会活动中,有各種规则与体系,在其规则体系的相互交织与融汇中,大家逐渐达成一致与认同,也由此产生了社会文化的道德契约。道德规则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道德法则是人的行为的惟一普遍和无条件适用的规范。”[4]229它对人的行为进行判断,并施以裁决,通过事实来说明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哪些行为应予以赞赏并进一步的扩充,哪些行为则应予以制止并应努力将其阻止在萌芽状态。中学成人礼活动所传达的道德精神与其他课程活动一样,都极为重视社会的规范作用,并将遵纪守规内化到学生心中。
当前,有些中学生不管是在校园生活中,还是在社会活动中,时常以不遵守规则或扰乱秩序为乐。在他们眼中,这种破坏规则的行为是其个性的一种表现,对秩序破坏得越彻底,自己就越是与众不同。殊不知,他们已经被非主流糟粕污染,这也是中学成人礼活动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学成人礼活动就是要把所谓有个性的学生重新拉回群体之中,矫正其在规则方面的失误,以使其再次回归到遵规守纪的轨道上,提高其道德素养。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通过成人礼活动对中学生进行德育,让中学生恪守礼仪、遵守规则,其实是引导中学生将规则作为一面镜子,时刻检验自己的行为端正与否。中学生应时刻谨记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遵守社会法规和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
总之,在中学成人礼活动中,一方面,要实现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平与知识水平;另一方面,要实现中学生未来融入社会的社会化转变,“社会化意味着个人不仅适应着社会及其文化,而且这种适应过程本身也是受社会——文化影响的。”[4]71但是,不管是为了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还是其社会化发展,道德品质、道德情操的培养都是学校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中学阶段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有些可以通过教导而提高,有些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习惯的培养而提高,有些可以通过多次纠误的练习而提高,有些则可以通过仪式化的活动而潜移默化地提高,中学成人礼就是通过仪式化的活动促进和提高其道德水平。单纯就道德在当前社会中所承担的重要作用而言,道德规范具有其他社会规范与规则体系的不可替代性,它是整个社会得以延续的基础,是当前中学生学会生存、立足社会的必备前提。社会的进步在于其所培养的人才规格是否适应于社会的发展需要,那么,其人才培养规格的核心则在于所培养人才的思想意识。所以,在今天,开展中学成人礼活动非常迫切且必要,这将有助于中学生的未来发展,并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常鑫.宋代自学的郁勃及其对教学改革的启示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33.
[2]武尔夫.教育人类学[M].张志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38.
[3]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M].李其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17.
[4]茨达齐尔.教育人类学原理[M].李其龙,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常鑫,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吴启光,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生】
责任编辑︱黄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