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互联网思维指导内容生产
2017-05-17赵洪松张小燕
赵洪松++张小燕
[摘要]“煎饼姐”的报道是融媒体报道的一次成功尝试。它产生的良好效果,增强了传统纸媒人推进媒体融合的信心。这组贯穿融媒体报道思维,由视频直播引爆,包括图文、纸媒稿件、直播预告海报、H5产品等多种产品形态共同组成的系列报道,让媒体融合的推进路径开始变得清晰了。
[关键词]煎饼姐 视频直播 融媒体报道
2016年12月15日至12月24日,楚天都市报及其新媒体推出了“小小煎饼摊撑起一个家”的系列报道。
“煎饼姐”汪天姣在连遭儿子脑瘫、丈夫突患白血病打击之时,擦干眼泪坚持每天上街出摊卖煎饼,为儿子、丈夫筹集康复和治疗费用,她自立、自强,力图用柔弱的肩膀撑起全家的故事,让人动容。经过楚天都市报及其新媒体报道后,几十万网友为她加油点赞,很多人自发通过支付宝、微信为她捐款,到她的摊前排队买爱心煎饼,在网上网下掀起了一场网友和广大市民自觉参与的爱心大行动。从首篇报道见报的当天起,短短5天内,汪天姣就收到了67万元捐款,创下都市报创刊20年单个事件新闻的慈善捐款之最。如果不是她自己出面叫停,捐款数额还会继续增长。
“你感动了我,我温暖着你”,汪天姣的坚强、坚韧带给网友市民的感动,和网友市民回馈赠予她的大爱,犹如两股暖流,相互交融,在这个寒冬绽放出人间最美的焰火。楚天都市报及其新媒体的这组报道也获得了广泛好评。网友为之点赞:“大爱江城,天寒人暖。为有这样有温度的新闻点赞。”“为她的坚强点赞,为楚天都市报的报道点赞!社会需要正能量!”
这组完全由图、文、视频等形式组合,新媒体与纸媒密切配合完成的报道,可以说是融媒体报道的一次成功尝试。它产生的良好效果,让打着传统纸媒标签的我们感到振奋:只要勇于探索和创新,传统纸媒人也可以玩好新媒体。新媒体报道手段的成功运用,有效增强了报道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媒体融合的推进路径开始变得清晰了。
一、运用视频直播引爆新闻热点
总结这组报道的成功之处,除了汪天姣的故事本身很接地气、很打动人外,最关键还在于在汪天姣故事见报的当天,策划了让记者到现场帮汪天姣吆喝卖饼行动并同步进行视频直播。正是这场持续了90分钟的视频直播感动了网友,调动了网友情绪,引发了网友和市民的爱心大行动。
善于发掘草根人物,于平凡中展现伟大,是楚天都市报的强项之一。此前,楚天都市报先后发掘推出了长江大学英雄救人群体、“信义兄弟”、“暴走妈妈”、“武汉犟妈”等典型人物,且都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甚至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全国道德模范。与他们相似的是,来汉打工女子汪天姣同样是一名草根人物。34的监利女子汪天姣与丈夫李义栋,于2007年一起来汉打工。这对原来普通平常的夫妻过着与所有普通平常的人们一样的生活,有着与普通平常的人们一样的乐趣、幸福和希望,但他们的平常生活在儿子半岁时被查出脑瘫开始发生了转折。就在夫妻两人努力打拼为儿子筹集康复治疗费用时,去年11月18日,丈夫又被查出患上了急性白血病。面对接踵而至的不幸,汪天姣选择继续出摊卖煎饼为丈夫和儿子筹集治疗费用,为正在上学的女儿筹集学费,为一家人筹集生活费。她始终抱着一个朴素想法:“只要还能靠自己的雙手支撑,我们就不会求助他人。”在一个人又要出摊又要照顾病人累得干不动的时候,她依旧坚持:“能赚点就赚点,多也好,少也罢,不管怎样我也要把这个撑起来。”
汪天姣的故事打动了记者和编辑。在第一天发给纸媒的《小小煎饼摊撑起一个家》稿子里,供稿部门主任精心打磨稿件,提炼出了“煎饼姐”的故事核:“两岁幼儿脑瘫,老公又患血癌,我虽心力交瘁,不甘被命运打败”,以及一句很能触发泪点的话:“女人本弱,为母(妻)则刚”。汪天姣的故事也让人联想到,此前不久在网上和朋友圈里闹得沸沸扬扬的罗尔事件。显然,“煎饼姐”的举动和精神与罗尔形成鲜明对比。当晚,我们在编完版后讨论认为,有罗尔事件作背景,两者在时间上又很接近,“煎饼姐”的故事应该很容易在网上发散,引发网友的关注。
因此,第二天一早,我们就要求两微一端及时跟进,用新媒体手段和表现形式做好呈现,通过纸媒和新媒体的互动,努力扩大报道的影响面,进而发动大家去买饼献爱心,帮汪天姣一把。此时,新媒体部的同事在配合社会部操作“市民有约——公安局长接热线”活动中,对视频直播这一较新鲜热门的报道方式有了较多运用,积累了一些操作经验。他们建议,可以去现场做视频直播,让网友直接感受了解汪天姣的真实状况和想法。这个建议立即得到肯定并确定:派记者到现场去帮汪天姣卖煎饼,边帮忙边采访,运用视频直播方式全程报道。
新媒体部马上行动起来,主动联系原采部门,确定三名有视频直播经验的记者与文字、摄影记者一起行动。同时,提前制作预告海报,在网上发动预热,准备开场词、要采访的问题、设计直播镜头。
当晚7点,视频直播准时开始,本报记者一边采访、直播,一边帮着汪天姣吆喝卖饼。很快,网友观看直播的数据直线上升。不断有新网友加入观看,并参与进来提问,原准备做60分钟的直播,延长到了90分钟。在观看过程中,有的网友问到了医保问题,有的表达了鼓励之意,有的直接询问汪天姣的支付宝账号要捐款。记者与网友实时互动,现场与网上的气氛越来越热烈。最终,当晚观看的网友数达到10万,网友点赞数超过14万,800多名网友为她捐款。次日,在见报稿件旁,我们特地配发了可以回看视频直播的二维码。汪天姣收到的捐款数继续上涨,源源不断涌来的捐款信息让她的手机几乎死机。
在后续的报道中,我们又组织了5场视频直播:《煎饼摊前爱如潮水》、《江城大V加入“全城吃饼”行动》、《本报记者对话“煎饼姐”》、《“煎饼姐”与网友面对面》、《“煎饼姐”家的年夜饭》,关注人数总计达到了40万,点赞量近50万。
视频直播是当前很热门的传播方式,网友接受度比较高。视频直播呈现出更多的现场细节,让网友直接看到了新闻当事人在寒冷冬夜守摊卖饼的场景,体会到她的辛苦不易,触发了普通市民的同理心。视频直播镜头里,记者一边采访一边帮忙吆喝卖饼,既调动了现场气氛,也让大家感受到了现场市民帮助汪天姣的热情,增强了情绪感染力。同时,通过视频直播,记者和“煎饼姐”汪天姣还实时回答了网友提出的一些关于她儿子丈夫病情、医保等方面的问题,证实了汪天姣故事的真实性,充分满足了受众(网友)的知情权。这样有现场有真相的实时互动,吸引力、感染力倍增,也使传播效果倍增。
二、让受众(网友)参与到内容生产过程中
观众:10000+;点赞加油:14000+。基于首场视频直播的数据,我们决定继续按照纸网互动思路推进报道。
第三天,也就是《本报视频直播帮“煎饼姐”吆喝》报道见报的当天,一早我们就在微博上推出《本报联合阿里公益发起“全城吃饼”活动》信息,呼吁:“路过南湖的朋友,请买一份她的煎饼吧。”同时,在微博、微信、客户端,发出热心网友转账留言截图,营造浓浓的扶弱济困的温馨氛围。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表达善与爱,网友非常接受这样的献爱心方式。新浪湖北、武汉同城会、武汉路边社、阿里公益等网络媒体和武汉本地的的一些大V、自媒体第一时间响应转发。人民日报、中新社、工人日报等几十家媒体的官方微博也跟进转发了本报报道。新媒体时代,网络传播的效果非常显著,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活动中来。
在随后的报道中,我们密切关注“煎饼姐”报道在网上的数据表现和网友对此事的评论留言,受众(网友)关心什么我们就报道什么。
从大家在兩微一端、视频直播后面评论区里的留言,我们发现,很多人关心汪天姣丈夫和儿子的病情、她是怎样的一个女子,又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她的力量源泉是什么?于是及时组织《记者跟踪采访汪天姣忙碌而感恩的一天》、《45分钟,病房里的温馨相聚》、《不幸让我坚强 爱心让我感恩——楚天都市报记者对话“煎饼姐”汪天姣》等报道回应网友关心。
有很多网友给汪天姣留言鼓励她:“命运给你的不公,你这样坚韧地回击,我们支持你!加油!”“坚持住,相信自己,你一定可以挺过去的。”也有网友留言表达自己的看法:“捐不是因为艰,而是因为坚。”“这才叫有尊严的活着。”还有对市民、网友爱心和本报报道的肯定:“大爱江城,天寒人暖!点赞!”“为有这样有温度的新闻点赞!”这些观点和看法,直接指导了我们的报道走向。我们在报道汪天姣自强不息的故事的同时,又调转笔锋,记录下江城市民和网友的爱心之举:《风雨中,那一个个温暖的身影》、《爱如春潮 温润冬日——全国网友点赞“煎饼姐”》、《你虚拟的名字,给了她真实的力量》。通过这些报道,煎饼姐的坚强、诚信与友善带给江城的感动,和江城市民、网友回馈赠予她的大爱,成为冬日里的两股暖流,相互交融,绽放出人间最美的焰火。
到报道的第5天,汪天姣主动托本报记者带话给好心的市民网友,“丈夫的医疗费已基本够用,请把善款捐给更需要的人”。在通过我们的视频直播与网友面对面时,她说:“等丈夫康复后要请好心人免费吃饼。”这,更体现出汪天姣的思想境界,也证明我们对汪天姣的报道和帮助没有错。我们及时把她的声音通过各平台传播出去,果然,市民网友的情绪再次出现新的高潮。到了快过年的时候,又有爱心网友主动给她捐款。
5天里,汪天姣总共收到了67万多元捐款。这67万多元钱,全是市民、网友5元、10元、50元、100元自发捐赠的。数据证明,这组报道把准了受众(网友)心理动态,真正广泛调动起了市民、网友的参与热情和发自内心的感动。线上线下的互动,多平台的运用,使报道的覆盖面、影响面大大扩大,显现出了媒体的影响力、引导力。
三、读者(用户)在哪里,我们的触角、影响力就应该延伸到哪里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7年1月公布的第39次全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达7.13亿,手机网民占比达95.1%;我国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6.14亿,年增长率为8.8%,其中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到5.71亿,占手机网民的82.2%,年增长率为18.6%。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看到,通过手机终端接受信息的人也越来越多,很多人了解新闻时事的第一信源是“两微一端”。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传统媒体人显然不能固守报纸一端,满足于写好文字稿,拍好几张照片。而是必须做到,终端随人走,信息围人转。读者(用户)在哪里,我们的触角就要伸到哪里,我们的内容传播就要抵达哪里。读者(用户)喜欢通过什么样的渠道、方式接受信息,我们就要通过什么样渠道、方式传播信息,就要制作出读者(用户)喜闻乐见的产品样式。
在推进这组系列报道过程中,我们不仅让报纸和两微一端发挥各自平台优势,咬合互动、螺旋推进,还有意采用了不少新的传播手段和方式,并让这些方式和手段互为补充,互相借力。比如,每次直播前都精心制作宣传海报并附上二维码,供大家在朋友圈内转发;制作H5,在微信圈、客户端推广;客户端每天在关键时段予以重点推送;本地一些网络大V、自媒体有很大的粉丝群,我们就主动联系发动这些大V、自媒体参与到“煎饼姐”这一正能量的报道中来,请他们出镜呼吁粉丝去买煎饼献爱心,并录成视频传给我们,我们后期再剪辑加工成短视频放到微博上传播,从而影响带动更多的网友关注帮助煎饼姐;人民日报、中新社、工人日报、新浪、阿里公益等媒体的官方微博有强大的传播力,我们就实时与他们保持联动,共同推进爱心行动。
所有这些努力,都只有一个目的,尽可能扩大报道的覆盖面、增强报道的影响力。
四、新媒体时代,要用新媒体手段讲好故事、传播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年,是中央深改组将媒体融合确立为国家战略的“融合元年”。自此,各新闻媒体纷纷探索媒体融合发展路径。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直播、H5应用、无人机采集、基于“算法”的精准推送等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采编制作环节中,新闻客户端、知乎果壳一类社群等新传播载体不断涌现,极大地丰富了新闻的表达方式、表现形式,以及传播渠道。
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是,这些技术、手段、渠道,最终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内容、传播内容。即,在新媒体时代,我们要增强运用好新媒体的意识,学会运用新媒体的表达方式、表现方法和各种新玩法,摸清新传播渠道的特点,玩转新媒体,讲好故事、传播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煎饼姐”的系列报道中,我们看到,打动大家的依然是“煎饼姐”的勤劳、善良、坚强、自立,和广大市民(网友)的温情、爱心。从“煎饼姐”的身上,大家有了作为普通人的共同的感受,看到了一个弱女子身上体现出的中国普通妇女的美德;从她被报道后的故事发展中,大家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真、善、美。
只是,我们较好地运用了视频直播和文字、图片相互配合、线上线下互动的方式,讲好了“煎饼姐”的故事,通过H5、直播海报等新产品形式更生动地呈现好了“煎饼姐”的故事,通过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报纸等平台和终端,传播好了“煎饼姐”的故事。
其实,认真分析一下网上传播的热点,就可以发现,传统媒体原来广受读者欢迎的社会新闻、调查报道、服务资讯,依然是网友点击量、阅读量高的内容。关注度高的新闻热点事件,人们讨论得最多的还是其中体现出的价值观。在新闻热点事件中,人们最愿意肯定和接受的依然是主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上海学者、散文家赵鑫珊说过:科技的进步一年一个样,但人性的进化很慢,千年难变。[2]媒体融合是大势所趋,在加快技术这一“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我们需要坚守思想的价值、理性的力量,加强内容供给建设,提供主流价值的优质产能。
注释:
[1]卢新宁:《在全媒体舆论场构筑我们的“主流叙述”》,《新闻战线》2017年第1期(上)
[2]赵鑫珊:花落水流红的博客(2009
-05-11 11:56:25)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971ed40100dy5r.html
(赵洪松: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楚天都市报总编辑;张小燕:楚天都市报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