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乎问答

2017-05-17

商界评论 2017年5期
关键词:学区阶层办公

共享充电宝的商业逻辑是什么?会成为下一个共享单车吗?

回答人: 项也

众所周知,目前线上流量日益金贵,线下流量入口正在成为众多投资人关注的热点,充电宝之争归根结底是场景之争。目前共享充电宝领域基本是三种场景:机场、火车站、地铁等大场景;商场、电影院、餐饮、酒吧、游乐园等中型场景;主打置于桌面的小型场景。目前,前两种场景都是主打机柜,后一种场景更多的是充电宝或者充电接口,后两者的场景竞争十分激烈。

那么,小小充电宝能否撑得起流量入口呢?我认为是可以的。

第一,充电需求本身就是刚需且高频,除了在家里、办公等固定场所之外,其他的移动情况、应急情况等充电都要使用充电宝。充电宝本身确实存在非常大的需求量,市场既在、用户成熟、需求量大。

第二,充电宝本身重量重、体积也不小,又不像化妆包或者钱包一样,有一定的个性化空间和身份标识作用,实用性更加明显,所以被共享的可能性更大。

第三,充电宝本身比单车等更容易管理和品控,被破坏的情况、电池使用情况等更容易被检测。

那流量往何处?就是共享充电宝如何变现、赚钱。目前可见的变现方式有四种:

1.充电宝本身的租借费用;2.充电宝机身的广告位,由于长时间在用户手中,暴露时间长、效果明显;3.充电宝机柜的广告,机柜箱体、屏幕都是不错的广告位,类似于分众的楼宇TV广告;4.充电宝连接之后的广告,这个就像连接公用Wi-Fi之后弹出的数秒钟广告一样。

但共享充电宝仍还有一些挑战:1.技术有待进步:比如手机电池容量大增、快充技术、新能源充电技术等;2.门槛低:诸如技术成本低、充电宝成本低,商业模式很容易被复制;3.场景的遍在性:共享单车可以随便停,充电宝还得找机器归还。

三条与领导沟通的极简原则

回答人:李石

最近和下属开会,碰到这方面的问题比较多,提炼了一些心得。这些心得基于三个前提:

首先,组织扁平化的趋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递成本越来越低,组织越来越扁平化。组织扁平化带来的重要影响就是,控制信息的话术价值越来越低,直指效率的沟通越来越重要。

其次,结论必须简单可行。因为只有简单才容易记住,才能去实践,进而成长。最后,领导和员工的目标必须一致,这样才能更好地协作,进而创造更多绩效。

简单概括三条与领导沟通的原则:

1.不怕说话(积极传递信息)

稍有管理常识的领导都能明白,说错话的员工有价值,因为错了可以改;不说话的员工没价值,要么没想法,要么懒得想。有互动才有沟通,有沟通信息才能流动。信息向下流动,计划才能执行;信息向上流动,异常才能得到反馈。

2.不说废话(重视信息价值)

什么是废话?

沟通是为了传递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推动协作。那什么是有价值的信息?沟通指向行动,向上沟通最大的价值就是提供有利于决策的信息。如果一句话不能指向决策或者没有提供有利于决策的信息,这就是废话。

3.不说空话(重视信息更新)

不说空话就是要记住自己说过的话,不需要说到做到,但也不能言行不一。很多人虽然不说废话,看上去言之有物,但事实上说的和做的完全是两回事。这就从传递有价值的信息变成了传递错误的信息。这种信息给决策造成的误导比不传递信息更大。

“在家办公”能够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吗,效果显著吗?

回答人:小红拖拉机

弹性办公是决定员工工作满意度、继续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一项北美的网络调查显示,59%的人认为弹性安排重要,33%的员工认为在家工作更重要。但事实证明,适度“在家办公”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长期“在家办公”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

对于那些传统的管理人员,他们习惯了员工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干活,难以接受这种“在家办公”的方式,担心商业机密容易泄露,以及员工在这段时间内怠工等。

从员工角度,“在家办公”也未必是好事。经常有员工担心工作过程受到家庭其他成员或者在装修的邻居干扰,还担心自己总不在办公室会失去老板的青睐和升迁的机会。

另外,科技的使用使得工作“侵入”到家庭生活中。如在家打開电脑就能接触到工作文件,或者通过智能手机就能与同事讨论工作上的事务。但这种非工作时间在家办公的方式,使得工作对生活的渗透性越来越强,模糊了工作与生活的边界,反而会对员工的工作家庭平衡带来负面影响。

不能带来生活必须的社交。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会通过自己有意识、有目的的言行来影响他人,使他人形成自己期望的印象,这就是自我呈现。自我呈现是人际互动中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也是个体自我建构的重要过程。自我呈现会被内化进而影响个体的自我概念,而且公共场合的自我呈现比私人场合的自我呈现有更强的效力。

研究显示,长期“在家办公”的员工,其工作效率在每周的第一天及第二天会上升,但从第三天起就会下降,甚至比在公司上班还低。人际关系的疏离感,是让员工失去动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公司若允许员工每周在家工作一至两天,其他时间则正常上班,可能是最佳的折中办法,“归属感”创造企业价值。

房子是这个时代的“铁饭碗”吗?

回答人: 信托扫雷鼠

这个问题的角度非常好。房子现在成了一种维持和提升阶层的方式,和以前的“铁饭碗”的确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我们需明白,房子并不是区分阶层的必要条件。

1.区分阶层的不是房子,而是在恰当的时间有了足够多的钱,然后刚好赶上了几亿人口的城市化进程。房子是一种常规的资产配置品种,如果有钱,人们都会买几套的。2000年初就很有钱的那批人,基本上每个人都有多套房。

2.这波房价上涨潮中,大多是刚需和改善性需求,投资性购房的非常少。财富阶层更高的投资客卖房套现离场的情况下,低财富阶层者却通过买房来提升阶层,更有可能是当了接盘侠。

3.随着名校并校和建分校,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分布会越来越均衡,学区房的相对优势会降低。如果你认为政府在让基础教育资源分布越来越不公平,那是因为自己没占到好的学区,从而被怨恨蒙蔽了双眼。

4.不会有公开且大众化的提升阶层的捷径。如果有,也会迅速地造成机会稀释和泡沫虚高,最后成为陷阱。

阶层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提升阶层,不能靠投机,而是投资。买房、买城市户口、镀金式留学、跟风式创业都是投机。虽也有成功的可能,但这种成功的机会永远只可能属于少数人。如果想用投资的方式来提升阶层,那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平衡好收益和风险:在基础教育分布往公平化发展的趋势中,却花大价钱买学区房,收益和风险明显不匹配。与其买学区房,还不如上优质的私立学校。

2.清楚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如果为了买学区房,不仅花掉了父母和自己的所有积累,还严重透支了未来的收入,那就是在做超出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行为。

3.从自我的实际出发。

猜你喜欢

学区阶层办公
新联会聚合新阶层新能量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Sharecuse共享办公空间
X-workingspace办公空间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学区房就是一面照妖镜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U-CUBE共享办公空间
广场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