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信用体系“合肥范”铸就大湖名城新品格
——访安徽省合肥市常务副市长韩冰
2017-05-17何玲
◎文/本刊记者 何玲
近年来,合肥在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过程中,以科学的顶层设计为引领,完善机制和制度,探索联合奖惩新路径,“信用合肥”建设频现“合肥特色”和“合肥模式”。这些充满创新精神的探索,助推信用体系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内生需求,“信用合肥”成为大湖名城的新品格,合肥市先后被授予“中国城市十佳诚信政府”“全国投资环境50优城市”等荣誉称号。
推进制度建设绘制“信用合肥”全领域蓝图
记者:合肥市作为第一批信用示范创建城市,在制度建设中,做了哪些方面的探索与创新?
韩冰:2015年7月,合肥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创建城市。这给合肥市新一轮信用建设增添了强大动力,注入了新的发展动能,有力促进了信用建设工作向社会各个领域全面延伸。
建设信用合肥,顶层设计是关键。合肥市建立由市长任总召集人、常务副市长任副总召集人,合肥市发改委、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等51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合肥市政府出台《合肥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合肥市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工作方案》等文件,各级各部门围绕信用信息应用、信用分类监管、联合奖惩等,制定实施了《文化市场主体分类监管实施方案》《公共资源交易项目重新评审操作暂行规定》等百余个文件,为合肥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
加大信息共享归集“啃下”信用建设“硬骨头”
记者:信息共享和归集被形象称为信用体系建设的“硬骨头”,合肥市是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的?
韩冰:信息共享和归集是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在开展这方面工作时,合肥加大信用信息共享力度。建设人口库、法人库,初步建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动态共享省、市总量达11亿条次的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数据,解决了政务基础数据来源,为基础信用信息的归集创造了有利条件。积极推进政府内部信息交换共享,合肥市发改委在信息化项目管理中,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对申请立项新建的部门信息系统,凡未明确部门间信息共享需求的,一概不予审批;对在建的部门信息系统,凡不能与其他部门互联互通共享信息的,一概不予通过验收。
在平台建设方面,目前,合肥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已正式上线并通过项目验收,实现全市51个市直单位信用数据共享,归集信用数据2500余万条,实现“数据可进、记录可查、网站可看”的阶段性目标,成为合肥市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共享的总枢纽。
在制度建设方面,合肥市出台了《合肥市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七天双公示”工作方案》《关于开展行政处罚决定书公开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有计划、分步骤推进“七天双公示”工作。“七天双公示”工作已覆盖全市所有县(市)区、开发区,累计向“信用中国”网站、“信用安徽”网站实时报送双公示信息超过50万条。
编织联合惩戒“一张网”打造信用奖惩大格局
记者:“让守信者受益,让失信者难行”。合肥在信用联合奖惩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让这句话变得有分量?
韩冰:联合奖惩是信用体系建设的落脚点,合肥市积极推动各行业采取联动措施,加大奖惩力度。合肥市发改委率先在项目核准、企业债券、专项建设基金申报等领域推行信用承诺制度,全市累计在“信用合肥”网站公示市场主体信用承诺1.5万余份。建立 “红黑榜”发布制度,构建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工作机制。发布“红榜”信息31批次,“黑榜”信息22批次,涉及企业法人、自然人信息上万余条。
市场监管领域,与武汉、长沙、南昌签订了《长江中游四省会城市市场监管工作合作框架协议》,对四市企业联动实施信用激励、预警、惩戒等措施;税务服务领域,以《安徽省纳税信用管理实施办法》为制度依据,对纳税信用评价为A级的纳税人,提供绿色通道或专门人员帮助办理涉税事项。对列入重点监控对象的纳税人,提高监督检查频次,并在经营、投融资、取得政府供应土地等方面予以限制或禁止;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依托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平台,建立了涵盖投标企业、评标专家、中介机构等交易市场主体的资信信息库,入库数据量超过4万条,信息采集量居全省各地市首位。除了严格要求投标企业和评标专家投标前均作出诚信承诺,合肥市公管局还创新了失信联动惩戒机制,为提升联动打击违规行为力度,会同公安、检察部门出台相关标准,率先在全国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实行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两法衔接”等。
2017年6·16合肥信用日宣传活动
开展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新课题”取得显著成效
记者:信用体系建设对合肥来说是一项“新课题”,在推进该项向社会各领域延伸过程中,合肥在多个领域进行了试点,从目前来看,试点情况如何?
韩冰:合肥市从2015年开始就加大对重点领域的信用建设试点工作,先后选取高新区、长丰县、巢湖市3个区域,在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和质量管理、公共资源交易、财政资金申请、安全生产、企业债券等6个领域开展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取得显著成效。比如合肥高新区以科技型小微企业为重点,利用“智慧高新”建设契机,推进融合金融、科技、工商、税务等综合数据信息的大数据平台建设,以数据展现信用、以信用呈现价值,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合肥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五个率先布局、三个探路创新、一个模式引领”的合肥建设特色。五个率先布局即合肥市率先在全国出台第一部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地方性法规、率先在全省首创失信联动惩戒机制、率先在全省启动司法查控网、率先在全省出台首个司法鉴定行业惩戒办法、率先打造全省首个市级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三个探路创新即合肥市区域信用合作探路共享机制、重点领域信用建设探路联动监管、诚信文化建设探路全民总动员。一个模式引领即合肥市首创公共资源交易信用联动监管“合肥模式”。
以活动为“抓手”营造全民参与氛围
记者:信用建设与每一位市民都息息相关,也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合肥是如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的?
韩冰:“新合肥,信天下”这是合肥刚刚通过“信用合肥”LOGO和信用宣传标语征集活动评选出来的最新宣传标语。在这次征集活动中,我们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上千份稿件,社会参与度很高。
去年10月26日,合肥市2016年信用宣传月启动仪式正式举行,围绕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组织开展“信用合肥”LOGO征集、“诚信合肥”书法展、安全生产诚信进工业园区、电商企业守信践诺、融资诚信企业走访等10余场专题宣传活动。发动各县市区、开发区,组织信用“六进”活动,即信用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广泛宣传推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广泛开展公益广告宣传,在火车站、汽车站、主要广场、街道、商场等人口密集区域,大量投放信用建设公益广告,提高社会关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