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举措推动信用建设稳步前行
2017-05-17
持续推进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
截至5月底,法人和其他组织存量主体2214万,存量代码转换率99.1%,已基本转换到位,并在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上建立了新旧码映射关系。个体工商户存量换码工作着力推进,其中贵州、河南、湖北已100%完成,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督促其他省区市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换码。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公安部、质检总局成立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管理办法》立法起草小组,加快推进相关立法工作。
持续加强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平台现已联通39个部门、所有省区市和37家市场机构,归集各类信用信息约33亿条。推进合作深化,国家发展改革委与税务总局签订信用联动合作框架协议,将以信息互享、信用互认、奖惩互助为原则,建立信用联动合作关系。双方共享纳税信用A级~D级纳税人名单、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以及国家发改委归集整理的其他部门信用信息,共同推动纳税信用和其他社会信用的联动管理。同时,双方建立联合奖惩长效机制,共同做好税务领域联合奖惩措施的落地工作,不定期联合开展惩戒专项治理活动和A级纳税人服务月活动,鼓励各地发改委和税务部门结合实际情况推出更多激励惩戒措施。
持续加强“信用中国”网站建设
“信用中国”网站正式迁移至百度云平台,推动网站运行效率更高、存储空间更大、可利用资源更多。通过百度云集成的智能平台还将提供丰富的云计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服务,进一步提升网站的整体水平。同时,网站信息公示专区和信用风险提示专栏建设持续推进,进一步加强网站信用信息服务功能。目前,网站已公开各类信息超过1.4亿条,日访问量突破500万人次,累积访问量突破4亿人次。《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一体化建设和信用门户网站一体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对“信用中国”网站群进行了专门部署,将进一步推动全国各级信用门户网站一体化建设。
持续推进完善联合激励惩戒机制
联合奖惩覆盖领域继续扩大,60多个部门已累计签署3个守信联合激励备忘录和21个失信联合惩戒备忘录。同时,重点领域红黑名单建设工作持续推进。安监总局公布2017年首批安全生产不良记录“黑名单”,7家发生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严重违法违规行为不良记录信息被公开曝光,按规定纳入“黑名单”管理,并推送至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相关部门将对其开展联合惩戒。交通运输部公布首批严重违法超限超载失信黑名单,42辆货运车辆、2家道路运输企业和45名个人被纳入。按照规定,失信当事人名单自公布之日起满2年后,将从“信用交通”网站公布栏中撤出,相关信息记录在后台予以保存。被列入“黑名单”中的货车严重超限超载违法当事人,除罚款、吊销营运许可等,还将实施联合惩戒。为规范联合激励惩戒对象的认定、惩戒、修复和退出等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起草《关于加强和规范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已征求有关部门、地方和社会公众意见,即将印发。
摄/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高弘杰
持续推进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工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信用服务机构对各省区市“双公示”工作进行第三方评估,已全部完成在线监测和实地检查工作,进入评估打分阶段。截至6月底,“信用中国”网站累计公开“双公示”信息3800多万条。为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中国”网站和地方信用门户网站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工作的通知》,明确行政处罚公示期限,推进完善异议处理、信用修复机制,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持续做好城市信用监测工作
国家发改委召开部分城市信用状况监测工作座谈会,会议介绍了城市信用状况监测的目标、理论和方法,各参会城市分别就自身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下一步整改措施和对城市信用状况监测工作相关意见建议进行了深入交流。下一步,各城市将进一步发挥好城市政府的牵头组织作用,将城市信用监测的评价结果作为地方城市信用考核的重要依据,将评价结果与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推动城市信用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目前“信用中国”网站和《中国信用》杂志定期发布监测评价结果中36个省会城市和副省级以上城市的前20名、地级市的前50名。在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平台上,目前已经公开36个省会城市和261个地级市的排名结果,下一阶段将择机在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公开362个县级地方的排名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