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肉牛养殖场主要疫病免疫抗体检测试验报告
2017-05-17李旭蓉李珊陈丽段华宾胡立国
李旭蓉,李珊,陈丽,段华宾,胡立国
(张掖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张掖734000)
规模肉牛养殖场主要疫病免疫抗体检测试验报告
李旭蓉,李珊*,陈丽,段华宾,胡立国
(张掖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张掖734000)
为了进一步掌握张掖市规模肉牛养殖场的疫情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和免疫效果,采集注射牛口蹄疫O型、A型、亚洲I型三价灭活疫苗;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牛无荚膜炭疽芽孢疫苗后的血清监测免疫抗体,对我市甘州区和临泽县选择规模肉牛繁育场,其中甘州2个(一场、二场)、临泽一个(3场),每场分别采集3月龄以下哺乳犊牛、6-9月龄青年母牛或育成牛、15-18月龄青年母牛或育肥牛和生产母牛血清各108份,共1296份。应用口蹄疫O型、A弄、亚洲I型抗体液相阻断ELISA检测方法,O型、I型、A型免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6.11%、34.57%、33.02%;95.37%、94.75%、92.9%;95.37%、95.06%、92.28%;96.6%、95.68%、93.83%。应用牛多杀性巴氏杆菌抗体液相阻断ELISA检测方法,免疫抗体阳性率为23.77%、91.98%、91.36%、92.9%、62.22%。应用牛炭疽抗体液相阻断ELISA检测方法,免疫抗体阳性率为21.91%、91.98%、91.67%、92.28%。除3月龄以下哺乳犊牛外,其他均达到农业部和省兽医局关于动物群体免疫合格率≥70%为合格的规定标准。
口蹄疫;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牛无荚膜炭疽芽孢;抗体;检测
多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经济的兴起,我市的规模肉牛养殖生产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基本实现了由传统的千家万户散养、农村适度规模饲养向集约化、规模化肉牛养殖转变,在稳定市场、增加农民收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牛病的发生,流行情况也变的更为复杂,给防控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不仅制约着养牛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严重威胁着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据调查:目前对我市肉牛产业存在严重威胁或潜在威胁的疫病主要为口蹄疫、巴氏杆菌病、炭疽病等疫病,因此,我们对以上疫病制定了免疫程序,并在生产中开展了较大规模的推广应用。为了验证制定的免疫程序在生产实践中可靠和安全性,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综合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14年开展了本试验研究,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免疫疫苗口蹄疫O型、A型、亚洲I型三价灭活疫苗和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均由新疆天康畜牧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无荚膜炭疽芽孢疫苗,由青海生物药品厂生产。以上疫苗均在2-8℃保存,其中口蹄疫O型、A型、亚洲I型三价灭活疫苗免疫期和有效期期分别为6个月、12个月,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分别为为9个月、12个月,无荚膜炭疽芽孢疫苗分别为为12个月、24个月。
1.1.2 被检血清 在我市甘州区和临泽县选择3个年饲养一万头以上的规模肉牛繁育场,其中甘州2个(一场、二场)、临泽一个(3场),每场分别采集3月龄以下哺乳犊牛、6-9月龄青年母牛或育成牛、15-18月龄青年母牛或育肥牛和生产母牛血清各108份,共1296份。每份血清不少于3ml,保存于4℃备检,防止反复冻融。
1.1.3 检测试剂 口蹄疫O型、A型、亚洲I型抗体液相阻断ELISA检测试剂盒,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生产;牛多杀性巴氏杆菌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和牛炭疽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均由上海润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2 方法
1.2.1 免疫程序及方法 新生犊牛3月龄断奶时分别依次免疫口蹄疫O型、A型、亚洲I型三价灭活疫苗、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和无荚膜炭疽芽孢疫苗各一次,每种疫病免疫间隔时间一周。青年母牛和育肥牛9月龄免疫口蹄疫O型、A型、亚洲I型三价灭活疫苗一次,以后每半年免疫一次;15月龄分别依次免疫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和无荚膜炭疽芽孢疫苗各一次,免疫间隔时间一周。妊娠母牛在配种前免疫口蹄疫O型、A型、亚洲I型三价灭活疫苗一次,妊娠后120天再免疫一次;分娩7天后,分别依次免疫A、O和亚洲I型三联苗、牛巴氏杆菌苗、无荚膜炭疽芽孢疫苗各一次,免疫间隔时间一周。口蹄疫O型、A型、亚洲I型三价灭活疫苗每头牛每次颈部肌肉注射3ml;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皮下或肌肉注射,体重100kg以下牛每头4ml,体重100 kg以上牛每头6ml;无荚膜炭疽芽孢疫苗皮下注射,一岁以下牛每头0.5ml,一岁以上牛每头1ml。所有免疫牛佩戴免疫标示牌,并做好免疫档案登记工作。免疫时仔细观察牛群,对发病牛、怀孕牛和哺乳犊牛谨慎免疫;免疫前,仔细观察疫苗瓶,检查封口、胶盖是否封闭严密,若有裂纹、瓶中含有异物、霉团及摇不散的凝块等,均不能使用;观察瓶签是否完整,是否注明名称、厂名、批号、使用方法及有效期,不使用过期疫苗;稀释过的疫苗要在规定时间内用完,超时应废弃。
1.2.2 血清学检测方法 O型、A型、亚洲I型口蹄疫应用相阻断ELISA方法检测,牛多杀性巴氏杆菌和炭疽病应用ELISA方法检测;诊断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并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和结果判定。
2 结果
从检测结果统计表中可以看出,口蹄疫免疫抗体O型阳性率为80.86%、亚洲I型为80.02%,A型为78.01%;巴氏杆菌病免疫抗体阳性率为75%,炭疽病免疫抗体阳性率为74.46%。按照农业部和省兽医局关于动物群体免疫合格率≥70%为合格的规定标准,说明群体合格率都已超出规定标准。特别是生产母牛、6-12月龄、13-18月龄的母牛,口蹄疫O型、亚洲I型、A型免疫抗体阳性率均在92%以上;巴氏杆菌病免疫抗体阳性率均在91%%以上;炭疽病免疫抗体阳性率均在91%以上。免疫效果非常好,3月龄以下的哺乳犊牛,口蹄疫O型阳性率为36.11%、亚洲I型为34.57%,A型为33.02%;巴氏杆菌病阳性率为23.77%;炭疽病阳性率为21.91%。由于在哺乳期,没有进行免疫,虽然它的母源抗体是存在的,但也不排除感染疫病的风险。
3 小结与讨论
3.1 通过免疫抗体监测可以准确掌握疫情动态,科学指导临床免疫,合理选择疫苗,制定免疫程序,保证免疫的有效性。从以上表中可以看出口蹄疫、巴氏杆菌病、炭疽病免疫抗体阳性率均达到农业部和省兽医局关于动物群体免疫合格率≥70%为合格的规定标准,说明此试验制定的免疫程序及方法是科学合理的,虽没有统一的免疫程序,但各场应根据实际不断总结实践,进行免疫抗体监测,制定或修改免疫程序。并通过免疫抗体监测能有效评估疫苗的免疫效果,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开展补免工作,不容易给防控工作带来漏洞以便找到更适于生产实践操作的免疫方法,为动物疫病防控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3.2 3 月龄以下的哺乳犊牛,在哺乳期,犊牛免疫系统非常幼稚,其免疫应答反应过程也不完善,来不及免疫就有可能发病,存在发病风险,到底母源抗体能起多大保护作用和保护多长时间还真不好说,所以能否研制出适合哺乳期更安全,更可靠的弱毒疫苗,在哺乳期间进行疫苗免疫还不受母源抗体的干扰而导致免疫应答受阻。这样在哺乳期就可以进行疫苗免疫,从而大大降低一些疫病对犊牛的侵害。
3.3 免疫接种是防止疫病发生的一种即经济又简便的有效手段,是预防和控制该几类病的根本措施。必须使用经国家批准生产或已注册的疫苗,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此外,还应加强各项科学管理措施,提高饲养水平,尽量减少和防止这几类病的传播。
口蹄疫、巴氏杆菌病、炭疽病免疫抗体统计表 单位:头、%
[1]贺奋义,郭慧琳.肉牛接种口蹄疫O、A、亚I型三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试验[J].中国牛业科学,2016,(01): 49-50.
[2]依颖新,齐景文,雷蕾,杨蕴力.牛炭疽疫苗两种免疫方式血清免疫抗体阳性率对比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22:103-10435(5):19-21
[3]张丽鸿,张红亮,田发益.西藏林芝地区黄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鉴定[J].甘肃畜牧兽医, 2014,11:44-46+50.
[4]王晋升,张晋.牛炭疽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与防治[J].养殖技术顾问,2013,05:76
[5]徐春志,蔺俐仲,方英,袁翠霞,白璧,余启茂.奶牛口蹄疫母源抗体测定及三价灭活疫苗免疫效果评价[J].贵州畜牧兽医,2015,(02):1-3.
S858.23
B
1003-8655(2017)02-0094-02
李旭蓉(1970-),女,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化验.
*执笔作者:李珊(1986-),女,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化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