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瓜甜透瓜农的“心窝窝”
2017-05-16陈卫红
陈卫红
东台西瓜以瓜肉甘甜、皮薄籽少、多汁嫩软、入口即化“甜透”了大江南北,成为展示东台城市形象的响亮名片。“东台西瓜”品牌的叫响,既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又源于政府科学有序的引导和支持。东台地处苏中沿海地区,东部多为泥沙沉积平原,地势较高,通透性好,适宜西瓜生产。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两聚一高”新要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把西瓜产业作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一个主攻重点,坚持规模化发展、品牌化经营、市场化运作,致力做大做强西瓜特色产业。目前,全市西瓜种植面积发展到28万亩,年产值逾20亿元,规模位居江苏第一、全国前列。西瓜已经成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富民产业。
注重规划引导 做大种植规模
东台西瓜种植起步早、基础好,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许多农户尝试粮食套种西瓜,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户大规模种植。如何引导西瓜产业培大育强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在研究市场走势、分析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的基础上,我们因势利导、推广经验,科学制定了东台西瓜产业发展规划,推动西瓜产业向区域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优化区域布局。依托我市地理要素和资源禀赋,确定东部沿海地区为主产区,以三仓镇、弶港镇等基础好、条件优的镇为核心,带动和辐射周边10多个镇场区域种植、集聚发展。连续多年以每年1万多亩的速度递增,大棚反季节西瓜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一。目前,仅三仓镇西瓜年种植面积就达到6万亩,瓜农总数超过5000户。
典型示范带动。每年超前组织人员深入主产区,指导落实西瓜茬口布局,鼓励种瓜能手扩大承包面积,着力培育种植规模大、产出效益好的示范种植户。目前,全市2万多户瓜农,年种植面积有一半达到10亩以上,600多户达到30-50亩,近100户达到200-300亩,最大的规模户达500亩以上。三仓镇周增斌种植大棚西瓜800多亩,年收入500万元。
拓展种植基地。针对西瓜不耐连作、不宜重茬的实际,鼓励引导瓜农纷纷“走出去”,在外承包土地种植西瓜。目前,“东台西瓜”在外种植面积超过5万亩,拓展到长三角、珠三角、海南、四川等地,甚至走出了国门,在缅甸、老挝等东南亚国家建立多个种植基地。
加强配套服务 做优产品质量
西瓜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的服务引导和倾力扶持。近年来,东台市专门出台促进西瓜特色产业发展政策意见,在人员、技术、设施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有针对性的配套服务,保障西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重抓标准生产。积极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采用新規程,与科研部门、育种单位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每年引进10-15个西瓜新品种进行试种,先后筛选确定小果型早春红玉、中果型特小兰、京欣二号、全美4K等性状稳定、品质优良、市场认可的品种进行推广种植。广泛应用温湿度调控、整枝压蔓、人工授粉、疏果留果等新型实用技术,通过模拟生态小环境实现西瓜提前上市,目前我市大棚西瓜设施化栽培20多万亩、比重达90%以上。
重抓技术指导。组织开展农业科技入户活动,通过专家带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的方式,推进西瓜种植技术普及,全市60名农技人员与1200名瓜农开展长期对接,特别是在西瓜育苗、定植等关键时期,举办专题培训班,邀请科研院所专家和经验丰富的瓜农讲课,传授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每年印发专题简报和技术资料20多期近2万份,每期参训100人以上,促进全市西瓜栽培水平不断提高。
重抓基础配套。对三仓、弶港等西瓜核心种植区,整合各类涉农资金,进行集中投入,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我市财政累计投入5亿多元,新建硬质路面1000多公里、电力线路2.3万米,改造桥梁47座,更新农田林网10多万亩,实现道路硬质化、农田标准化、环境园林化、生产设施化,为西瓜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基础设施配套条件。
强化品牌推介 做强行业龙头
过去人们常讲“酒香不怕巷子深”,如今酒香也要常吆喝。近年来,东台市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突出抓好“东台西瓜”的品牌培育和宣传推介,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美誉度。
积极申创品牌。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开展创牌争优活动,先后注册了“佳蜜西瓜”、“御锦西瓜”、“早春红玉”、“特小凤”等西瓜品牌。东台被认定为全国第一个“中国西瓜之乡”,“东台西瓜”荣获中国名牌农产品和全国最具综合价值地理标志产品称号,多次获得全国西瓜擂台赛冠、亚军。
节会推介品牌。以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为契机,每年精心举办“瓜儿熟了”、“西瓜节”等节庆活动,邀请各大市场负责人、科研院所专家、市内外游客等参加,在新华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中华西瓜网等20多家新闻媒体,对东台西瓜进行深度宣传报道,并在上海、无锡、南京等主要销售市场增挂宣传条幅,使东台西瓜被广大消费者熟知和了解。
精心运作品牌。研究制定“东台西瓜”品牌运作办法和商标使用规则,设计反映东台西瓜特征的包装和标识,实行统一产地、品种、规格、包装、标识、销售的“六统一”品牌运作模式,精心筛选产品质量好、市场效益高、种植规模大的瓜农率先使用“东台西瓜”品牌,现在每年使用包装箱500万只、标识3000万张,极大地提升了东台西瓜的品牌知名度。
重抓产销对接 做宽销售渠道
健全完善市场流通体系,促进与大中城市的产销对接,是西瓜特色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东台市采用“农户+基地+经纪人+市场”模式,培育市场流通主体,拓宽西瓜销售渠道,足不出户就让“东台西瓜”远销大江南北。
发展专业合作。在西瓜产业快速发展和鲜活农产品销售时效性强的背景下,重点培植田头市场,大力发展农民经纪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市场流通主体。目前,我市西瓜农民经纪人队伍发展到1万多人,涌现出珍斌果业、岭松果业等200多个西瓜合作社和润丰农业、德济农业、诺亚农业等一批现代农业企业。诺亚农业通过与华润苏果、未来生活、鑫荣懋等多家知名销售物流企业合作,持续扩大西瓜销售半径,成功打入国际高端市场,在香港最高可以卖到150港币一只,带动瓜农年增收4500万元。
设立直销窗口。在西瓜的销售季节,组织相关人员到南京、上海、无锡、常州等大中城市市场推介东台西瓜,在各大市场设立东台西瓜销售专区,并由东台西瓜产销协会与市场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目前,我市在全国设立西瓜销售窗口260多处,成功实现了农校、农超、农企对接,“东台西瓜”畅销全国12个省市、100多个大中城市。
突破电商销售。“互联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成了“东台西瓜”发展的难得机遇。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积极推进地方特色农产品网上交易,累计发展农产品电商平台16个、农产品网店近千家,创成电商示范村10个。同时,与中国网库成功合作,共建中国西瓜产业电子商务基地,通过O2P、B2B等模式,将东台西瓜销往全国各地。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近年来,东台市在培大育强西瓜特色产业的同时,致力发展特种蔬菜、茧丝绸、经济苗木等富民产业,持续拓宽富民增收渠道,让广大群众有更加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努力使“金东台”的含金量越来越高。
(作者系中共东台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王 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