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镇富民做实小康文章
2017-05-16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党委
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党委
实现“两聚一高”,是江苏未来发展的鲜明导向,顺应了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盼。近年来,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紧紧围绕“两聚一高”奋斗目标,以“加快融合、崛起苏中”为目标,全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幸福大桥,实现经济社会迅猛发展。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5亿元、工业开票销售19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800元,相继荣获“中国百强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先进园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省级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区”和“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等称号。“十三五”期间,全镇紧扣“服务沿江发展、促进大桥腾飞”主题,以更优的作风、更实的举措,奋力谱写高水平全面小康大桥美丽答卷。
紧扣做大做优 让综合实力更强
2008年以来,面对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三期叠加”宏观大环境,全镇始终坚持稳中有进、稳中争进,经济社会始终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沿江建设发展水平连续位列全省前列。下一步,全镇将在“强”字上狠下功夫。
强在总量拓展上。“十三五”期间,重点加大对现有船舶制造、特钢生产、箱包制笔等产业帮扶力度,全力在引进大公司、发展大项目、培植大产业上取得新突破,新引进世界500强或央企国企5-6家,新建千万美元或亿元以上项目40-50个,累计到账外资5-6亿美元,通过五年努力,建成扬州地区最大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强在质态优化上。通过引导龙川钢管、美钢物流等企业开拓印度、南美等新兴市场,鼓励中信泰富球团由中端品位向高端品位迈进,全力打造集研发、生产、物流为一体的特钢产业链;引导中海造船主攻万箱船、成品油轮、大吨位散货船,鼓励中航鼎衡主攻不锈钢化学品船、双燃料液化气船、沥青船及特种化学船,推进扬州广船新上技改项目,全力打造高端化、特色化、集群化的船舶制造产业链。
强在科技提升上。通过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转让、技术入股、联合开发,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建设“两站三中心”,积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力争到“十三五”期末,建成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研发中心,引进一批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型科技人才骨干队伍,全力提升江都沿江区域综合竞争力。
坚持多措并举 让百姓口袋更富
沿江开发、大桥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将发展成果最大限度惠及百姓。近年来,全镇始终坚持富民为先、助民为重、惠民为本,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超10%,但与苏南地区和先进乡镇相比、与沿江日新月异的变化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需要在“富”字上多做文章。
拓宽就业“致富”。推进就业富民工程,大力实施农民收入“五年倍增”计划,建立涵盖农民就业意向、企业需求、用工备案、空岗报告为主的就业动态管理数据库,组织专业技能、劳动纪律、安全生产、道德规范教育,确保“十三五”期间每年培训农民800人、推荐就业1500人。
万众创业“增富”。实施创业富民工程,联合劳动、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建立政策扶持、就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机制,强化创业评估、开业指导、资金支持、后续服务,鼓励农民自主创业、私营业主二次创业。“十三五”期间,力争净增个体工商户2000户、私营企业1500家。
加强保障“守富”。加快构建教育、就业、医疗、社保、养老、住房“全民参保大体系”,力争到“十三五”期末,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覆盖率达99%以上,五保集中供养率、城乡居家养老率达100%,消除年均7000元以下收入人群,杜绝二次返贫、反复致困,促进社会保险由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转变。
加快城乡统筹 让人居环境更美
沿江开发以来,全镇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形象迅速提升、卫生环境显著改善,但不可否认,集镇与农村环境“脏、乱、差”、河道池塘“黑、臭、污”等问题依然存在,亟需在“美”字上做足功课。
严抓环境管控,守护“生态美”。紧扣“263”专项行动和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战略,全力推进村庄环境和集镇环境管护,强化工业污染防治,开展小化工、小电镀、燃煤锅炉专项整治,继续开展“三拆三整治”,健全城建城管运行机制,全力提升集镇管理水平。力争“十三五”期末,绿化覆盖率达26%以上,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和循环经济示范区。
打造特色小镇,发掘“文化美”。结合国家特色小镇创建政策春风,紧扣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金字招牌,围绕镇域内现有各类水(工)笔生产企业集群、古镇古街、开元寺、滨江湿地等观光资源,通过“PPP、EPC、产业基金、特许经营”模式,充分挖掘“古”的风韵、彰显“水”的特色、展示“绿”的魅力、凸显“食”的文化,全力打造融“春江文化、古镇文化、生态文化、佛教文化、美食文化”五位一体的“水墨·春江风情小镇”。
健全基础设施,打造“集镇美”。启动慈云花园二期工程,建成第二消防站、疏港公路等基础设施,投运五星级酒店、文化艺术中心、滨江人民医院等项目,加快引进、建设一批商业、金融、医疗、教育、文化等服务设施,全力保障江广高速改扩建及道口互通建设。力争“十三五”期末,城镇化率达62%,全力为企业发展、人才引进和百姓生活营造宜业、宜居、宜养环境。
致力社会进步 让文明程度更高
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急剧变化,对全镇服务管理水平提出了新要求,迫切需要拿出新思路、新举措,这就需要在“高”字上多下力气。
文明程度要“高”。深入开展“立家规、正家风”专题活动,以优良家风促进党风政风民风。扎实推进“身边好人”寻访活动,引导社会团体發挥慈善作用,提振精气神、集聚正能量。
和谐声音要“高”。在“公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连续三年居全区第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依法治镇进程,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健全社会矛盾动态调解机制,形成各方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大信访格局,稳妥处置历史遗留问题,确保矛盾化解于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一线,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调动和谐因素、维护安全稳定。
作风效能要“高”。按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自觉深入群众、进入企业“大走访、大排查”,千方百计增加民生投入,持续提升民生工作水准,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同时,严守纪律规矩,时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正风肃纪,紧盯厉行节约、公务接待、公车使用、办公用房等重点环节、要害部位,严抓“两个责任”,坚决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着力营造政民同心、政企共进的良好氛围,全力确保社会安定、投资安心、百姓安宁、生活安康,为建成“强富美高”的幸福大桥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苏胜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