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专业创新设计的“四融合”教学法实践与探索
2017-05-16邝芸张鉴隆郭武
邝芸+张鉴隆+郭武
摘 要:本文阐述的是工业设计创新设计中“四融合”教学法所起的的重要作用。设计无非是“怎么想”与“如何做”两个方面的问题,前者是设计思维,后者即工作方式。本文通过探索创意思维产生后,如何通过“四融合”教学法的训练达到高效率、好效果地催生真正的“创新设计”。
关键词:工业设计;创新设计;“四融合”;教学法
一、创新设计思维
创新思维的原点在于“基本原理”,对“基本原理”的研究是很多创新设计的出发点。在仿生设计领域,人们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研究和模拟自然界生物各种各样的特殊本领,并借此提供新的设计思想、工作原理和系统框架:丹麦著名建筑师雅各布森模仿大自然的形态设计的蚂蚁椅、天鹅椅等,在哥本哈根街头巷尾的私人住宅和公共空间内随处可见,但它们已经被世界各大著名博物馆收藏,时至今日依然是永不褪色的经典;戴森的吸尘器是个革命性的产品,其基本原理来源于龙卷风的空气涡流所造成的“离心”效应,从而实现尘土与空气的分离;荷兰的代尔伏特大学的学生设计了一把雨伞,该雨伞不会被风吹翻过来,得到了2008年的红点设计奖,其基本原理在于深入研究了空气动力学。
二、创新工作方法
基于“原理创新”是很多知名设计师的思考方式,但是,从一个“原理”到一件成熟作品还有很长的路。从概念到产品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因此创新设计的工作方式应该是:
1、“做”设计,意味着有许多手工操作,因为有些知识是在手上的;2、手与脑是联系的,设计不是纯理论思考,智慧更多地来自于操作;3、手上的知识是不可传递、不可教授、不可意会的身体性知识,必须要学生实践;4、与材料接触、制作简单的结构、实验等都是设计过程最主要的工作方式;5、原理模型体现了设计师的思考路径,更为重要。
三、“四融合”教學法的实践
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安排主要让学生接触四种类型的课程:技能型、知识型、经验型与方法型。专业理论课程有:人机工程、产品材料与结构、设计史、美学基础等;技能型课程有:产品造型创意设计、三大构成、产品三维设计、表现技法等;经验型类课程主旨在于给未出校门的学生一点实际设计经验;方法类则是有关设计思维与工作方式、研究方法的课程。
“四融合”教学法则是将经验型与方法型两种课程进行高度融合,通过项目的设计让学生在一种模拟公司运作的设计项目中工作,达到提高职业素养与技能水平的目标。
“四融合”课程体系通过四个阶段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推进创新设计实践活动:
第一阶段:基本技术技能项目:零件加工
第二阶段:专业技术技能项目:厨房电器体验与创意设计
第三阶段:综合技术技能融合项目:日用产品创意设计及体现
第四阶段:创新技术技能融合项目:创新产品综合设计与实现
前面三个阶段是由教师团队设计融合项目,通过项目化的教学方法,将各个设计任务完成情况,作为项目考核的主要指标,结合DQP评价标准如图(1)所示,将学生要达到的专业训练指标在对应的各个融合项目中实施,第四个阶段以创新为主要目标,这个阶段通过实际校企合作的项目任务,或者是针对设计比赛、学生设计成果孵化去进行项目设计。
在“四融合”教学法项目设计的训练中,专业技能是必要条件,因此,专业技能是出发点,但是,仅仅有技能是不够的;知识方面,除了前面列出的专业知识之外,我们还需要更广泛的“人”的知识:行为、需求、心理、意义、价值等,更广博的知识可以为学生后续发展提供资源,在融合项目中将会补充前面两类课程所缺失的这些部分。比如:一个玩具设计的融合项目,如果学生知道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是关于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能力成长的,那么他就可以再找书籍或者专家,去研究、理解儿童、从而设计出既有乐趣又有教学功能的好玩具,寓教于乐。这就是融合项目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重要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提出了创新设计的原点,总结了基本工作方式,重点阐述了“四融合”模式在创新设计教育实践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我们应该从传统的教技能、教知识转变为教经验、教方法。
参考文献
[1] 彭娟莹. 工作过程导向下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思路探讨[J]. 时代教育,2014,9:224-224.12:34-36.
[2] 洪霄. 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探讨[J]. 中国成人教育,2008,11: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