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需求视角下公共图书馆FRID技术应用探究

2017-05-16王思义

科学与财富 2017年12期
关键词:RFID技术公共图书馆

王思义

摘 要:RFID技术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在当前公共图书馆领域已经有了很大的利用率,是图书智能化管理和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的技术支撑。为了加大对RFID技术的应用力度,图书馆还需要做好标准的统一工作、读者隐私安全的保护工作以及读者服务需求的挖掘工作,挖掘RFID技术应用潜能,不断提高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水平。

关键词:RFID技术;公共图书馆;管理需求;服务需求

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信息技术不断改变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和人们的行为习惯,物联网作为万物互联趋势下的一大技术,其基础就是对于信息的识别与接收的传感感知技术,RFID就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物联网感知层,并推广到各领域中,公共图书馆也在运用RFID技术不断开发自身的服务和管理潜力,从而为图书馆的智能化、人本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一、RFID技术概况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是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不同于利用光电原理形成的条形码,它是将目标对象贴上RFID标签后,利用射频信号自动识别、追踪并管理这一目标对象的技术,不需要再进行人工操作。这种技术既能够识别静止对象,也能够针对高速运动对象进行自动识别,还能够实现多个对象的同时识别。这一技术的优势就在于条形码对于自动化控制的良好适应性。RFID系统的组成部分主要有标签、以及读写器,读写器经由天线将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发出,在电子标签进入到发射信号区域时,相应的天线就会产生耦合效应,进而形成感应电流为电子标签供应能量,在通过空中协议和读写器之间完成数据交互,再由读写器将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之后再传输到主机系统中,完成数据的处理和控制指令的发出。RFID工作时,会有一些软件负责搜集、过滤、整理并传递标签信息,再由终端完成处理加工,目的在于避免读写器所发出的标签信号由其他程度截获并使用。中间软件使系统开发更具透明性、层次性,基于中间软件能够开发其他程序。RFID技术工作路径就是电子标签进入阅读器后,再由中间软件传输到计算机中。

二、RFID技术在公共图书馆中的应用需求

1、提高图书馆智能化管理水平的需求

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正在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向智能化管理发展,在服务管理中自动化管理成为主流。图书馆传统识别模式普遍采取条形码与磁条相结合的方式,图书经过采编、典藏和流通等环节后,读者借书是通过工作人员扫描条码并消磁完成借阅的。RFID技术的使用,使标签能够更快速地转换和定稿,读者可以实现自助借还,并且一次性完成多本图书的识别,将借阅手续和时间都大大缩短,管理效率得到极大提高。在整理书架上,在图书被乱架后,查找就很不容易,RFID技术则利用读写器通过对书架的快速扫描,准确地显示图书的位置信息,排架也更有效率和准确度,对于图书馆找书难和整架难的问题有极好的应对效果。

2、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个性化服务的需求

公共图书馆要服务于广大民众,能够确保社会大众读者在图书馆享受到优质的阅读服务,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首要工作任务。RFID技术解决了公共图书馆在面临越来越高利用率的同时出现的服务滞后问题,对于节假日会进入图书馆的大量读者都能够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服务。通过智能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借助于RFID技术,简化了借阅手续和流程,还能够为读者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服务,读者能够通过RFID技术迅速查阅自己需要的图书,准确定位后快速进行自动借还操作,更有利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RFID技术对于数据信息的收集和提取有着很大的优势,更有利于工作人员分析图书借阅情况,从而根据分析信息为图书采购提供依据,并根据资源利用状况,对图书进行剔旧、调拨以及布局调整,根据读者的偏好,进行个性化图书和新书的推荐,从而提高智能化和个性化服务水平,图书馆决策也更具科学性。

3、自助服务需求下的自助图书馆

深圳图书馆作为国内首家引入RFID技术的公共图书馆,在2006年就利用RFID标签为不同的资源设立专用标签,包括了图书专用、CD专用以及书架层板专用标签,依托RFID技术,推出了RFID阅读器设备,自助借还、自助办证、自助图书馆以及馆藏清点等系统。2008年,深圳图书馆推出了集RFID技术、计算机、自动控制、网络通信以及机械传输等技术于一体的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RFID技术能够为24小时自助图书馆提供无人值守的技术支持,RFID安全门禁系统、监控系统以及读者证系统保证了市民能够在自助图书馆内自由出入和借还书。根据自助图书馆的丢书状况,还能够有效检验RFID技术的安全性以及市民阅读程度。自助图书馆系统的推出,使图书馆服务不断向全市深入,公共图书馆资源得到了更好的利用。自助图书馆投入后,受到了广大市民、专家的好评,使图书馆不必再受限于建筑功能。

三、公共图书馆应用RFID技术的策略

1、统一技术标准,提高标签利用率

RFID技术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有提高利用效率,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统一标签和读写器的空中接口,统一数据模型,统一标签内容和编码方式,统一实践标准,使RFID系统设施及设计更为规范化。统一化的标准管理更有利于RFID技术的推广使用,对于图书馆之间的馆际互借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安全性,还可以使用隐蔽方式处理标签,在标签上使用纸张重新印制条形码和其他识别信息,也可以标签上套上书袋确保标签安全,总之,要灵活采取各种措施降低读者可能会对RFID标签造成的伤害和安全隐患。图书馆也可以利用新技术缩小标签面积,将标签限制在书脊范围内。为了减少标签之间的影响,在粘贴时,要错开标签位置。多址技术是当前防止标签碰撞的技术之一。读写器采取ASK调制原理扫描标签,再通过脉冲位置编码技术传输数据,数据帧在不依赖协议的情况下保持了数据的同步性。读写器读取标签数据后,就能够接收数据帧。电子标签和读写器之间通过耦合反应实现通信,读写器将两种副载波调制通过相位连续方式切换频率。

2、做好读者隐私安全保护工作

RFID技术对于图书馆和读者都存在安全隐患,可能会造成读者隐私的泄漏和侵犯。通过对标签及其相关信息的读取,就可能会泄漏读者信息。因此,有针对性的构建读者信息保护体系,是采取RFID技术的必要措施。为了提高标签非法读取难度,可以在频率上进行调整,近距离读取标签射频较为安全。当前公共图书馆主要采取无涯被动性标签,最大读取距离仅为1m,限制了非法读取难度。从理论上来说,要做到图书馆和相关授权组织对标签读取和操作权限的唯一合法性,才是更理想的安全防护措施。在实际应用中,图书馆可以将读者信息排除在标签信息之外,或者加密处理标签。

四、结语

RFID技术提高了图书馆管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使馆藏管理和流通更有效率,更能够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基于管理需求和服务需求,公共图书馆要继续加大对RFID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挖掘RFID技术应用潜能,不断提高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水平,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刘慧玲. 需求视角下公共图书馆FRID技术应用探究[J]. 黑河学刊, 2016(4):148-149.

[2]尹向梅. RFID視角下的图书馆管理系统[J]. 华章, 2013(34).

[3]翟永旭. 基于管理视角探讨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J]. 科技风, 2016(10):136-137.

[4]胡荣. FR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J]. 企业导报, 2011(4):280-281.

课题题目:基于国家资源库建设的《RFID技术与应用》“微课化”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课题编号 JZW2017068

猜你喜欢

RFID技术公共图书馆
基于RFID技术的输电施工现场人员“同出同入”管理系统研究
浅谈在电力企业计量资产管理中RFID技术的应用
RFID技术在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系统中的应用
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对高校图书馆取消“代书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