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设计与实践的思考

2017-05-16方立江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19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

方立江

摘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题式教学设计和实践,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总结专题式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抓住深入推进专题式教学改革的重难点问题,对于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综合教育教学改革,掌握思想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设计;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9-0062-05

专题式教学实践探索,作为中宣部、教育部特别强调的教学方法,已经在越来越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得到推广应用,成为推动理论体系、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有效转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创新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抓住信息网络化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的发展机遇,掌握思想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我校近年来结合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专题化设计与实践,形成了一定的成果,现就我校专题式教学设计及实践的做法和形成的一点体会进行介绍,以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综合改革提供借鉴与启发,敬请批评指正。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专题式教学的必要性

(一)增强教育教学实效性的需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是指包括各种教学因素在内的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对受教育者所产生和达到的实际效果、状态与程度。在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承担着综合性的特殊使命和任务,它不是一般的知识传授的过程,而是传授知识与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相统一的过程,其目标在于教师在相关知识传授和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理论素养与思想道德修养,为树立社会所要求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坚持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根本要求,其效果最终体现为教育对象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和主动践行程度上,具体看,其教学的实际效果一般是通过显性效果以及隐形效果这两个方面体现出来的。显性效果是思想政治教育“基础课”课堂教学的直接效果。而隐性效果是对高校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的长远影响。由此可以看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形式效果并不等同于教育教学的实质效果,要取得实质效果,关键还是要把社会的要求与个人成才成长的内在需求有机统一起来。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题教学,是指教师在系统研究理论体系、教材体系的基础上打破教材章节体系和前后顺序,结合学生思想实际,依据教学目的的基本要求和课程内容的内在思想、逻辑关系,对教学内容进行的二次整合、凝练和概括,形成相对独立又有内在逻辑关系的系列专题,集中深入地进行教学的一种课程教育教学方式。专题式教学需要教师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和具体课程的教材内容有比较全面而系统的把握和理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综合考虑学生的现实思想需求和未来成长发展需要,把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与学生的疑点、热点问题进行梳理,实现有机统一,进而合理调整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由于以问题为导向,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尊重和回应了学生的思想疑惑,关照了学生成长过程中个体普遍存在的根本问题,将个人需求与社会目标统一起来,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素质提高相结合起来,可有效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授理论知识、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能有效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二)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与内容矛盾的需要

经过十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综合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门数明显减少,总课时量相应下降,每门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大幅度压缩精简,有效化解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过高、影响正常专业教学的问题。2005方案实施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均使用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开发、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盡管平均每两年要大幅度调整修改教学内容,内容总量没有增加,但是高度概括、浓缩的教材内容涵盖领域广泛,信息量大,所涉知识跨度大。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该课程内容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领域,包括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2015年新修订的教材大量吸收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虽然教材的规模比以往有所缩小,章节字数也有压缩,但其内容扩展幅度较大,在设定的72学时的时间内,系统教授教材的12章33万多字的系统内容,实无可能。其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势与政策》课,以及新近开设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课均存在内容丰富与课时有限的突出矛盾。

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设计是化解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通过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回避中学、大学其他同类课程教学内容的交叉重复,合理选择专题,既能立足教材重点,又可结合学生思想实际,有效整合教材内容,进行教材内容的转化。专题式教学设计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围绕教材又跳出教材,避免了教材内容、课程间内容的重复,克服了简单围绕知识点而开展的面面俱到的教学,优化了教学内容,整合了有效资源,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教学的专精结合,可有效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同时秉持了问题导向原则,侧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摆脱了学生过分偏注于理论知识本身的死记硬背倾向,既解放了学生,又能锻炼学生的实际能力。

(三)教学体系建设的需要

教学体系是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以教材为基本依据,在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各种教学要素所形成的整体。教学体系的建设要以一定的教材为基础,需要正确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或者实现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变。教材体系是教科书内部的章节结构框架以及相互联系的内容所构成的整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是课程教育教学内容完整、系统、严谨的阐述,教学体系则要通过教师的研究和运用,准确阐述其内容,让学生正确地理解,并能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教材是教学的指导,决定着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教学不能脱离教材而自由活动。同时,虽然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参考,但并没有完全规定教学的所有内容,由于教材出版使用的相对滞后性和理论体系创新的及时性,以及实际存在的学习内容丰富与教学时间相对不足的矛盾,使得教学中无法、不可能也不应该对教材中所有内容都去一一讲述,而且教材本身在编写时需要考虑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也会造成不同课程教材部分内容的交叉重复。这些都需要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教材总体内容要有整体把握,需要结合课程的总体目标,寻找每门课程的热点难点,有所侧重地实施教学。这种教材的研究处理,既对教师的教材研究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又是对教材内容的系统转化,教师研究教材内容的心得体会,就成为专题式教学活动的基本内容。这种专题设计内在地包含了专题名称、计划学时、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情景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等基本要素,同时也包含对现有教材适用情况的现实分析,包含着教师对现有教材内容表达方式转化的探索,包含着对教育对象和教材的综合研究,最终汇聚成凝结着教师探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教学体系建设成果。

(四)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需要

我們常说,要形成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实际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这还是一种理想状态,而非现实。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集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于一体,对教师政治意识、理论功底、知识结构、科研水平、教学艺术、教学技术手段的掌握等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从目前的现实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普遍承担着较重的教学任务,特别是规模不大的高职类高校,每一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几乎要承担本校所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规模较大的本科院校,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较少,但承担的教学班级数量较多,同时承担的理论政策形势宣讲任务,以及经常性的课程内容的调整变化,使得不少教师很多时间忙于备课教学,既难以形成深入研究的教学成果,也影响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为了完成年度科研考核任务,不得不采取应付的办法去搞科研、写论文、申请课题。科研成果相对单薄,研究方向零散,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尤其缺乏,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科研的总体现状。专题式教学由于教学内容的专题化和讲授专题的相对固定化,可以使任课教师拥有相对更多的时间进行专题教学内容的深度研究,更容易发现适宜自身展开研究的选题,激发学术兴趣点,夯实教师学术功底,开阔学术视野,凝练学术研究方向,在研究理论体系、教材体系、教学对象、教学活动的同时,提高学术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将单纯的教学过程转化为科学研究的过程,把教师从繁忙的全程备课中解脱出来,实现教学科研的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

二、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设计的实践情况

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专题式教学在上个世纪90年代进行过探索和实践,由于多种原因,有些探索未能及时进行系统总结和反思,有些探索未能形成团队而单打独斗,有些探索因为遇到困难而难以继续深化和推广。2014年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学校的项目支持和院系部门的有力组织,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设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前后有14个教学改革项目得以立项,教学改革研究贯穿于教学实践中。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推进融入生命教育的专题化教学设计与实践。专题设计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基础,紧扣学生生命成长的实际需要和现实困惑,将教材内容适当重新组合,融入生命教育理念;同时语言表述尽可能中性化、事实化,直观呈现生命化的特征。以法律案例的剖析、道德典型的示范、生命故事的叙述等为基本教学手段,将生命教育的理念、内容纳入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生命意识,促进个人生命意识和生命素养的提升,并实现每个人的生命健康和谐成长。通过本教学改革的实践,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和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疏远与叛逆心理,从而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注重情感体验、生命感悟式的教学方式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多重结合,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推进模块化专题式教学设计与实践。根据课程特点和高校人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制定和实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块化教学大纲”,以专题形式全面介绍近现代中国社会发生的历史大事件,即所谓“纲”,同时又注重提取历史大事件中所蕴含的智慧和精神,即所谓“要”,并通过教师的作用使这种智慧和精神实现“三进”。通过“纲”与“要”来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其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用26学时进行知识模块讲述,将10学时作为课堂实践模块活动。进一步统一模块化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制作模块化专题多媒体课件,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编写试题库,建立自主学习平台,探索建设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改革考核考试方法,深入开展教学研究,鼓励团队成员进行教学改革探索,通过参与各类教学交流活动,促进项目成果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推广、转化。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深入实施“专题教学综合改革”和概论课“三个自信”的教学探究的教学改革项目。在紧扣教材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加大对教育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研究力度,通过整体思考,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打破原有章节界限,设定大约26个左右的专题,实行专题式教学,辅之以多种教学形式,完善教学环节,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形式,把《概论》课“三化”教育与“三观”教育、形成和强化“三个自信”的教育结合起来,在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共同讨论中,转化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增强《概论》课教学实效性,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推动《原理》专题式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项目的全面展开。在参照《原理》课教材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内容及其组成部分按照内在逻辑组成一个专题体系,以12个专题教学为统领,与案例教学相结合,以社会现实、时政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并综合运用多媒体、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5.《民族团结与形势政策教育》课,采取固定的专题与灵活变化的专题相结合的形式展开。本课程紧密结合国内国际形势,特别是结合深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发展、新成就,以及地方省情和民族问题、民族发展的特点,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民族团结与形势政策的教育教学,培养大学生分析社会问题和民族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和宗教观,坚定大学生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的信念。根据省情校情实际和教学要求,分为四个板块,即民族团结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省情教育、临时性的宣讲与维稳教育,采取固定的专题与灵活变化的专题相结合,实行“5×6”的教学模式,即共开设5个学期,每个学期6课时(具体设置为每周3课时,共2周完成教学),在已有出版的校本教材基础上,经过3年专题式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努力形成较为系统的教学研究成果。

6.《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课,初步采取专题式教学实践。本课程注重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的学习,通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培养大学生的国家意识、法律意识、公民意识和团结意识,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增强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认同理解,培养大学生分析社会问题和民族问题的能力。根据课程设置安排和地方实际及课时计划,设计了9个专题的内容,其中包括青海民族团结进步与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当代世界民族热点问题对我国民族问题的启示,努力做到系统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教学既重视理论阐述,也重视知识的全面准确。积极拓展有效途径,加强交流体验,文化熏陶,启发讨论,将影视欣赏、案例分析、调查研究等引入教育教学活动,增强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对专题式教学设计实践探索的几点反思

(一)专题式教学设计的实践特色

1.立足学校理论课平台,以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的指导地位和立德树人工作为根本任务。一是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平台的主渠道作用。针对民族地区意识形态的尖锐斗争和复杂形势,一方面把牢固树立“两个巩固”作为理论教育的根本任务,主动承担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社会思潮、凝聚人心、团结奋斗的重要使命;同时通过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理论教育当做铸魂工程,以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二是建设好中央重要会议精神和理论方针政策的宣讲平台。在课堂讲授之外,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宣讲中央的重要会议精神和理论创新成果。由于地处民族地区,多次承担了校内外反对分裂、促进民族团结的专题教育活动,开展了国家认同专题教育,开展了党的宗教理论和政策等方面的专题教育教学,有力促进了我校大学生的“五个认同”。三是积极参与大学生业余党课平台。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入党积极分子设计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紧跟时代的业余党课。通过对党章党史、党纪党规、党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成就、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专题化讲授,有力提高了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2.以教学改革项目带动教学科研小团队建设,推动教学改革专题化深入进行。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三年来先后获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融入生命教育的教学改革探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块化教学改革”“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体系建构研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专题教学综合改革”、概论课“三个自信”的教学探究、《形势与政策》课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改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式专题教学探索与实践”“《西方哲学史》专题教学体系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质量现状分析与提升策略”等14项教学改革项目,形成了6个核心教研团队,初步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出版了3部教学改革研究成果著作,运用于教学实践,凸显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学术性、实践性和内容上的地方性,显著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教学效果。

3.立足地方和学校实际,将民族团结教育、生命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鉴于我校少数民族学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40.5%的现实,我们结合《形势与政策》课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的教育、省情教育,组织编写并公开出版了《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校本教材,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既受到师生欢迎,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关注和肯定;借鉴国内兄弟院校的成熟做法,认真研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核心功能与任务,关注大学生出现的心理困惑和生命困顿,挖掘整理课程中蕴含的生命教育的题材,重新设计教学专题,课程中融入生命教育的内容,面向全体学生,着力培养他们为自己生命负责、为他人生命负责、为社会和国家负责的精神,着力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及德行能力,教师经过精心备课、认真讲授,学生积极参与,经过4年的教学探索,目前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4.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得到学校德育学分制的有力支持,通过德育学分实践巩固了教学成果。2015年9月学校实施了“青海师范大学学生德育实践学分暂行办法”,将德育实践考评成绩化、学分化,把理论教学和实践结合起来,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努力引导大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延伸了课堂教育,巩固了教育教学效果。

(二)专题式教学设计本身存在的突出问题

专题式教学设计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确实能解决过去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能有效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术含量,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理性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专题式教学设计本身所具有的探究性、专题主题的跳跃性、专题内容的学术性、专题设计必须要考虑的意识形态性,专题式教学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影响和制约教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1.专题设计不合理。由于缺乏足够的系统研究,专题式教学设计缺乏通盘考慮,不同课程的专题有相互重复交叉的现象;有的专题没有突出教材体系反映的重点难点问题,或是一带而过,或是内容有错误;有的专题缺乏足够的信息量,是教材内容的翻版,有形而无实,走向形式主义;有的专题过于理论化,忽视教育对象的接受能力,走到了专业方向;有的专题设计内容过于陈旧,达不到教育效果;有的专题为了联系学生实际,过于迎合学生,出现娱乐化倾向;有的专题过于专注现实各种问题的罗列,一味求新求异,忽视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理论思维的训练。

2.专题式设计对理论体系的碎片化。在专题式教学设计和实践中,每一个专题都有相对独立的内容体系和操作体系,由于设计和实践中,忽视或者放弃专题之间应有的内在理论逻辑关联,专题设计随意化倾向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虽然学习了专题内容,但是无法从教学中把握理论体系和教材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造成对理论体系理解的碎片化。

3.教師的畏难情绪。由于专题式教学设计和实践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改革尝试,需要教师从教学目标、专题名称、专题内容、计划学时、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情景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考核考评等各环节进行综合改革尝试,必然要费时费力,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专题式教学设计是一项创造性活动,就会面临无效和失败的可能,教师从事这项工作有怕失败的心理。专题式教学需要很多准备工作,对任课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能力、组织能力、工作责任心等各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由于对其具体运用尚未形成统一的模式,一旦某一环节出现纰漏,教学督导组教学评价、同行听课评价、学生评教活动中就会影响到对教师教学评价的结果和评价等级,教师尝试改革的风险加大,缺乏专题式教学尝试的动力,影响到教学效果。由于专题式教学设计和实践还处于逐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考核评价办法尚未整体做出调整,传统考试办法会影响到专题式学习的学生学业成绩,也会影响到教师的专题式教学热情。

(三)专题式教学设计与实践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笔者认为,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设计与实践向前发展,需要着力解决其关键问题,才能达到教学效果。

就重点问题来看,一是要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少,不同课程内容交叉重复多,教学内容更新快而教学准备工作量大,教学内容“广而全”等问题,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环节、教学管理和考核等环节中存在的不足,构建以理论知识的掌握为基础,以案例式、专题式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流程和相关策略。二是解除任课教师的思想顾虑,形成和完善教师从事专题式教学设计与实践的激励机制,积极鼓励并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继续深造、进修及参加专业培训。三是要结合社会现实、学生关注焦点问题,系统整合基础理论知识,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的教学专题。四是要通过专题设计与实践,切实提高学生应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难点问题而言,一是如何在科学把握教材内容体系的整体结构与核心要旨的基础上,有效实现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社会关注的热点,学生思想的疑点和困惑点,现实生活中的重大实践课题内容之间的有效对接。二是如何在遵循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基本内容体系的基础上,跳出教材而不远离教材,建构合理科学富有吸引力的专题教学体系,做到“形散而神不散”。三是如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有效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社会政治目标与个体具体生活目标的有机统一。

四、今后的设想

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就专题式教学设计与实践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获批2016年教育部示范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重点选题),这是对我们努力的肯定和激励,更是鞭策和新的要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中,我们今后将努力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在整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实施案例式专题教学,融入案例分析、探究式学习、情境创设等多种要素并优化组合,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二是更好地化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时少与内容多的矛盾,更紧密地将课程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应用结合起来,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通过项目建设,将凝聚团队,提升成员素质与水平,建构科学的专题教学内容,形成多样的教学方式,建设精品课程,有效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四是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兄弟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Reflection on the Design and Practice of Thematic Teaching in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FANG Li-jiang

(College of Marxism,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Xi'ning,Qinghai 810008,China)

Abstract:Exploring the thematic teaching design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mmarizes the design and practice of thematic teaching experience,analyze the existing problems,seize the key problems to further promote the project-based teaching reform,to further promote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grasp the initiative of ideological theory on the battlefield,has an important role.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thematic teaching design;teaching practice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基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