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三性”教作文

2017-05-16谢卫

关键词:三性教学方法作文

谢卫

(湖南省新邵县教育局教研室 湖南 新邵 422900)

【摘要】 笔者在本文中就作文教学展开论述,并提出了几条有效的突破策略。

【关键词】 作文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4-034-01

一、启发性

“举一反三”就是教师采用比较的方法,使学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把知识学活。在作文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常常运用到这一方法。例如:指导“人物记叙文”——肖像描写,我就是采用“举一反三”法给予写作指导。大家都知道,肖像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容貌、衣着、体态、表情的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外表特征是有联系的,我们写人物要把外形与内心统一起来,外形特征是内在性格的显露,内在性格是外形特征的依据。

不能说明人物内在性格的外形特征,即使写得很具体生动,也是没有意义的,而没有外表特征的内在性格的刻画,则会使人感到浮泛,不着边际。下面,引用我的一个课堂教学片断作说明。师:今天我们学习“人物肖像描写”,请以“某某老师”作为描写对象。写作前先回顾鲁迅《孔乙己》一文,找出对孔乙己肖像描写的句子,并谈谈你的看法。生: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生:这段肖像描写是对孔乙己富有特征的外形的刻画,把孔乙己深受封建教育毒害的内在灵魂暴露出来。其成功之处,是善于抓住最能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外部特征,突出孔乙己站着喝酒而又不肯脱下“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这一特点,寥寥数语就能点出了孔乙己的社会地位和性格特征,刻画出一个穷酸潦倒,轻视劳动,好喝懒做,又不肯放下读书的架子的封建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师:同学们谈得好。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的肖像描写是重于“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人物精神面貌”的描写。今天,我要求大家对“某某老师”的肖像描写,要重点突出“老师的心理活动”。

二十分钟后,同学们纷纷朗诵自己的写作片断,其中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李老师是我的数学老师,四十开外,笑容可掬。他也有不高兴的时候,这大多是同学的涂得乱七八糟的练习簿所引起的。在这时候,我就看到他额上的皱纹更多了,声音也更低沉了,甚至干咳也增多了,虽说他从不大声斥责我们,但我们却比挨打还难受。同学们就立即把订正得整整齐齐的作业本送到他的手里。不一会儿,李老师嘴角上就挂出了微笑。这段肖像描写,贵在抓住李老师额上的皱纹以及嘴角上的微笑,把李老师关心学生的进步,对教学认真负责的态度,形象地刻画出来。从“额上的皱纹更多了”到“嘴角上就又挂上了微笑”,这是一个细致复杂的变化,这个外貌的变化,正是李老师内心思想的表露。由此可见,启发性的作文教学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何等重要的。所以,学生通过提示能“以三隅反”,在作文时能有选择地进行“生活重现”,把积累的生活素材发掘出来,进行提炼、加工,真正做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写出合要求、有创意的文章来。

二、针对性

针对性是指作文教学要针对每次习作训练的重点和每个学生的实际。作文教学如果离开每次习作训练的重点,包罗万象,什么都讲、什么都练,效果一定不好。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最怕恨铁不成钢,急于求成,进行填鸭式的面面俱到的解说,造成学生主次不分、思维混乱,结果事与愿违。因此,每一次习作要切重训练重点,把重点讲得透彻,并科学地设计练习题,有的放矢,让学生从不同形式中进行练习,从而使学生领会要旨、掌握方法。这样经过多次训练,扎实基本功,学生的作文能力也就随之提高。

作文教学还有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求得好的教学效果。一个班中学生多,程度参差不齐,生活经历不同,接触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各有差异。这些,教师必须心中有数,要摸清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底子,做到有的放矢,方法多样地指导,帮助每一位学生去完成每一次习作的训练内容。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应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和采取不同的辅导方法,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特点,才能让学生满怀信心地学会方法、提高能力。例如:我在作文教学中,对知识底子厚、思维敏捷的学生,采取“放”的方法;对基础薄、反应迟钝的学生,采取“扶”的方法,让他们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写出立意新、构思巧的文章来。

三、形象性

作文教学力求生动活泼、形象化,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为此,利用小故事进行作文指导,既生动又形象,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习兴趣,意义甚大,因为这样做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心理。讲一个有趣的针对性强的故事,不仅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会让他们学到许多知识和得到启示。例如:怎样让学生懂得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呢?这里引用我的一个课堂教学片断作说明。师:怎样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呢?同学们先听听一个故事吧:从前有一个财主,想故意刁难长工,他把一只空酒瓶交给长工说:“打酒去”。长工接过酒瓶问:“没有钱怎么买酒呢?”财主说:“花钱买酒谁不会,没有钱买到酒才算有真本事呢!”过了一会儿,长工提着一只空酒瓶回来递给财主说:“酒打来了,请喝吧!”財主一看,是个空酒瓶,便说:“没有酒,叫我怎么喝?”长工说:“有酒谁不会喝,没有酒喝到酒才是真本事呢!”故事讲到这里,课堂议论纷纷。师:你们觉得谁有真本事呢?生:长工足智多谋,能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他才有真本事。至此,我的目的达到,引入正题:同学们说得对。把事情、人物写得具体,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不在写得多,而在于抓住特点。

当然,初中作文教学的“启发性”、“针对性”、“形象性”不能分开而论,只有把这“三性”有机结合起来用于教学上,才能真正体现其科学性。

猜你喜欢

三性教学方法作文
师生对话容易被忽视的“三性”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劳务派遣“三性”问题研究
碳族元素“三性”荟萃
处理圆锥曲线问题要注意“三性”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