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文”化人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及践行策略

2017-05-16李兰贞

文理导航 2017年13期
关键词:政治教育内涵价值

李兰贞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以“文”化人为导向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逻辑内涵,时代价值及其践行策略。

【关键词】政治教育;内涵;价值;策略

坚持“以理服人、以“文”化人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价值理念,也是高中授教育人的办学宗旨,即为社会培养出真正有文化、有修养的专业人才。从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视角来看,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当下社会发展各领域需要重点建设的内容。

一、以“文”化人为导向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逻辑内涵

1.坚持以物质文化为基础

因为高中思政教育管理工作本身就是为整个教学管理工作来提供辅助服务的,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所以,物质文化作为社会各行各业劳动过程中创造的有形成果,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必须要重视以“文”化人所起到的环境育人的作用。通俗点讲,就是文化本身所具有的育人属性。只有通过文化教育,才能让学生不断认清自己、认知自然。

2.是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以“文”化人,核心在于“化”,因为化是一种措施和手段,同时还是一种实践的途径与过程。当然,对于其内质的认知,文化就是学习文化,第一靠学习者的自觉自发,以此来形成一种日常习惯;第二靠互帮互促。就目前而言,以“文”化人、文化强国是新时期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的一项重大策略。正如总书记习近平在大会上所讲述的那般“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二、以“文”化人为導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

以“文”化人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贯入式理念,是当代教育的大发展趋势。

1.有助于塑造高中生养成高尚的品格

在新时期,尤其是在当前新常态背景下的社会各领域发展的关键转型阶段,高中学校作为高中教育的一个新的重要领域,在对各专业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中,更应该贯彻落实理论实践立体化教学,坚持灌输与渗透相统一。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只有“教”没有“学”的问题现象非常普遍,即教师满堂的理论灌输,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下接第81页)

(上转第80页)

学进去。在以“文”化人为导向的教学架构设计之下,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即追求理论知识的渗透,通过物质文化这一实践基础,实现灌输与渗透相统一。比如,坚持两大既定原则,突出四个主题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规范教育、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强化对学生的专业实践教育,以未来职业道路规划与发展为主要内容,不断督促着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引导高中生养成良好学习和文明习惯

学生行为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必须一学生为本,体现对学生人文关怀的价值理念,从而使学生对自身的发展形成较强的内在推动力。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相应而言,学生的性格很有可能决定着命运,尤其是对于正处在关键发育期、性格生成期的当代高中生。换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目前社会文化气氛、道德规范等方面的环境塑造很重要。特别是在当下各类非主流文化充斥着的新时代多元化社会,将中国上下五千年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修身养性之品德融入到思政课程体系中,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缓来自外部的挑战以及内部改革的难度,最终促使着文化育人的道德行为不断规范和约束着学生的行为举止。总之,坚持德育为先、与时俱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文化实践活动,意义非凡。

3.激励高中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以“文”化人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可最大限度地贯彻落实国家、省级政策导向,进而为高中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环境,以及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平台,不断激励着高中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如此一来,才能将思政政治教学与校园文化活动、专业课程学习联系在一起。这里提到了“政策导向”,其具体是指政策所偏向的方向。关于这一点,早在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就曾明确指出,以培养和教育处对社会负责、具有责任感态度的高中生。关于这一点,也正印证了以理服人、务求实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本初,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正如上述所言,以“文”化人,核心在于化,目的则在于人。对此,笔者以为,高中在该领域发展建设中,尤其是在物质文化建设中,摒弃以往过多形式化色彩,注重环境育人的真切性和实效性。校园就如同一个小型的人类社会,物质文化本来就是以人为中心的,它是人创造出来的,同时也在不断影响着人。

三、以“文”化人为导向的高中政治教育践行策略

坚持“以理服人、以‘文化人”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价值理念,也是高中授教育人的办学宗旨,即为社会培养出真正有文化、有修养的专业人才。从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视角来看,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当下社会发展各领域需要重点建设的内容。总的来说,学校是教书育人的文化场所,强化以“文”化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观,这也是我党在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时代要求。

1.坚持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

对于学校、对于思政老师来说,教学的目的非常明确,即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文化品位。对此,首要的任务就是确立一个统一化的指导理念。换言之,什么样的教育理念, 往往会直接决定着在思政教育工作中采取什么样的方法、选择什么样的途径,以及可能取得什么样的效果。正因如此,必须将人本教育理念贯彻落实下去,想法设法融入一些高中生实际所需的文化内容,突出内容的新鲜感、时代感,同时又要尽可能多的融入传统的优秀儒家文化,以此来 政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该部分内容,旨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于精神文化塑造的重要性。精神文化有着其他文化形态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最大凸显点就是活跃而又可循的思想性,其内部是一个较大的框架体系,蕴含着特定的精神追求。正如上述所言,对于高中思政管理工作来说,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快构建与社会时代、高中教育、学生追求相吻合的价值观念体系。比如我们的学生,他们将来也是要步入到社会中去的,现代社会中的人需求愈加多元化,因而在精神层面的需求也变得更为丰富,包括内容上、形式上等。也就是说,在教育中,效率之所以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该方面的施教无法吸引到学生。

2.理论实践相结合,注重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在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始终都要以高中生的实际需要作为出发点,以此来促进学生的文化生成。而不是只站在教师教学的视角来片面的看待问题。因为在教学中,质量、效率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兴趣,而这种兴趣大多又是建立在学生自身对文化内容的需求基础之上。所以,在新课程体系构建方面,应从高中生的需要出发,确定教育目标,制定教育计划,实施教育过程。正如《世界人权宣言》中所宣示的主旨,教育的目的在于充分发展人的个性。正如上述所言,笔者以为,在教书育人中,也格外突出价值导向的作用,具体可通过制度文化的构建来凸显出来。当精神文化内容及存在形式逐漸与学生的需求吻合之后,就需要加以规范化,因而,制度文化就可以用来规范学生的文化形式。

3.改进校园文化环境,为学生创设一个最佳的主流价值思想文化氛围

这里所强调的是人与文化的对立统一关系,即以“文”化人。人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关系,人既可以创造新的文化,同时也可以享受这些文化,更重要的是,还会受到这些文化的影响。正如上述所提到的三点内容建设,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这一领域也是当下高中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中最容易忽略的一点,进而直接造成了思政教育内容单一、实效性差等。对此,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思政教育所处的文化环境,切实抓好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内容建设与实施。比方说,在高中政治教学中,首先,制度文化本身就蕴含着价值导向,因为制度是相对于群体性而言,而不是针对个人。相应而言,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和服务的对象也是一大特定群体,所以,制度文化具有较强的群体性,这一点也充分体现出来高中学生群体在接受思想文化教育中的意志和价值取向。其次就是制度文化的价值引导作用,它的存在更像是一个平台系统,不仅规范着学生的行为,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价值引导。

总之,要做到知行合一,其中,“知”是前提,“行”是表现。通俗点讲,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绝不仅仅是内容和形式上的传导,重要的是这种观念、理念的渗透。也就是说,人的行为是需要指导的,因为教育的本身就是教书育人,这种一种指导意识。包括在政府机构里、在国家军队里,所有的人,均需要一定意识的指导,方能做到知行合一。形象一点说,在实践中,理性认识和情感认同很关键,春风化雨才能润物无声。

【参考文献】

[1]刘博.以文化育人为导向,全面推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时代教育,2014(11):262-262

[2]夏锋.人的文化存在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4

[3]樊丽.浅谈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商,2013年27期

猜你喜欢

政治教育内涵价值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一粒米的价值
高校政治教育领域中的心理学应用研究
自主创新与国家利益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给”的价值
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策略
木木相册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