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导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7-05-16左依凡

现代交际 2017年6期
关键词:文化导入跨文化交际能力高中英语教学

左依凡

摘要:随着英语在各个范围应用的展开,各国学者都意识到学习英语是让学习者拥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但是在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中,缺乏文化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不能准确应用英语。作为教师,应该在高中课堂进行文化导入,并且应该遵守文化导入的原则,选择合适的文化导入方法。

关键词:文化导入 高中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6-0168-02

一、英语课堂中实施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小学三年级就开设英语课程,在高考中英语更是作为主要考试科目,所以我国中小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热情特别高。尤其是英语补习学校层出不穷,这足以看出我国学生对英语的重视。但是我们青少年学生学习英语的水平大多停留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很少涉及文化的学习。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我国中小学生,甚至是一些大學生,在考试时候还可以应对,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却不能够恰当地应用英语,甚至还会出现一些笑话。例如,在学习英语单词时,老师经常只是讲解单词的意义以及用法和搭配,可能还会讲解怎样做题,但很少提到单词的文化背景或者隐含意义,这会在我们真正交流时或者阅读时对语义的理解造成困扰。比如说最常见的英美国家的人们特别喜欢狗,所以dog一词多代表褒义如:“lucky dog(幸运儿)” 而中国人则相反,很多含有“狗”的成语含有贬义,如: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狐朋狗友、偷鸡摸狗。这一现象充分说明,在英语课堂中不能只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尤其高中英语教学中完全有必要加入文化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文化和语言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的发展也近乎同步。[1]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会造成不同的语言结构和语言习惯,每个民族的思维心理和价值观念也必然在其语言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只有很好地了解目的语民族文化知识,才能更加准确地利用我们学习的英语知识,从而达到外语教学的真正目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文化导入在高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理论基础

随着我国学者、教师以及学生对社会文化的重视,国内外很多人致力于研究社会文化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Schumann的文化适应模式理论。 [2]文化适应(acculturation),是“对 一种新文化的适应过程”[3],是对“新文化的思想、信仰和感情系统及其交际系统的理解过程”[4],是“学习者与目的与社团的社会和心里结合”。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文化适应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学习者对目的与社团文化的适应程度会影响他的第二语言的水平。[5]Schumann 认为导致文化适应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二语习得者和目的语使用者之间的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社会距离指一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目的与社团成员的社会地位之间比较。社会距离由以下社会因素决定,主要有:(1)社会显性(social dominance),(2)结合方式 ( integration pattern) ,(3)封闭性 ( enclosure) ,(4)凝聚性 ( cohesiveness) ,(5)学习者社团规模的大小 (size); (6)文化和谐性 ( cultural congruence ) , (7)社团的态度 ( group attitude) ,指两社团对彼此的态度是否友好 ;(8)打算居留时限 (intended length of residence) ,指学习者意图停留多久。Schumann认为社会距离是影响二语习得水平的主要因素。这是因为上述提到的社会距离的社会因素会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态度和学习环境有所影响。心理距离指学习者个人对目的语及其社团的总体心理感受。心理距离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如下:(1)语言震惊 ( language shock) ,指学习者在使用目的语时所体验的困惑和恐惧。(2)文化震惊 ( culture shock) ,指学习者在遇到与目的语有差异的文化时所造成的惊讶。(3)动机 ( motivation) ,指目的语学习者学习外语的出发点。(4)自我透性 ( ego permeability ) 。在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中,Schumann特别强调了社会文化背景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所以我们英语教学课堂中必须导入对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也可以将本族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放在一起对比学习,这样会让学习者体会更深,印象更深刻。

(二)文化导入原则

1.关联性原则

我们在英语课堂中应该渗透一些外国文化知识,可是我们也不能漫无目的地随便在课堂中导入外国文化。首先我们要遵循的就是关联性原则,因为每节英语课都会有主题,那么我们在这节课当中要渗透的文化知识就一定要与主题密切相关。因为这样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并能够完成当堂课的任务。

2.科学性原则

在文化导入中我们必须保证传授给学生的外国文化知识是正确的,这就要求老师要真正理解要讲的文化知识,并且课前要做好前期工作,保证所授的知识是准确无误的。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每个文化知识所适用的环境告诉学生,这样学生才能在今后需要使用的时候准确应用。

3.实用性原则

教师在选择讲授外国文化知识时,应当遵循实用性原则,尽量选择学生今后生活中可能会需要的知识,而不是涉及得越多越好。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尽量讲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这样学生们也会觉得这些知识是有用的。

(三)文化导入方法

1.讨论法

所谓的讨论法就是针对课堂教学中涉及的一些社会现象或者故事中所体现的精神以及价值进行讨论。在进行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并尊重外国文化,同时还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例如,小动物这个话题,可以结合课本中给出的话题,让学生充分讨论,还可以在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一些与小动物相关问题,比如,“西方人喜欢什么类型的动物?”“西方人喜欢养什么样子的宠物?”提出这种问题之后学生会进行头脑风暴,想出一些原因,并且还会和同学们交流想法,不仅可以让同学们了解异国的文化,还可以从中吸收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我们讨论的目的也不是传统的为了让学生达成共识,而是为了可以让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讨论中学着了解更多外国文化,让学生在潜意识里形成对外国文化的包容态度。

2.渗透法

平时学生通常把大部分时间放在需要考试的文化课方面,可以用来了解外国文化的时间不多,而且他们能接触到的异国文化大多也是流于表面的,所以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在课堂中利用各种机会不断向学生介绍、渗透英语国家文化知识。例如可以在每个单元、每个章节的学习过程中,根据本单元所学习的内容,加入一些西方各国家的文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老师可以在每节课之前,先给学生介绍一些有关本章内容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以及历史背景。例如“感恩节”这个话题,老师就可以在讲课之前介绍一下感恩节的来源,有关感恩节的故事,在感恩节那一天西方有什么传统习俗。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同学们学习本科内容,而且对于感恩节也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还学到了有关感恩节的文化知识。通过老师每天的渗透,长期的日积月累,学生们一定会学到很多外国文化知识。

3.比较法

作为教师还可以让同学们利用比较法来学习文化差异,这种方法相比那种简单介绍会让学生对所学文化知识记忆更加深刻。这种方法是通过把自己本国的文化和外国文化在同一事情或者现象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都陈列出来,然后进行逐一的对比、体验。例如:本章的内容是“西方婚礼”,在学习完本章文化知识后,学生对西方婚礼的来源、意义以及一些习俗有了了解之后,再思考一下我国的婚礼习俗,并让学生找出相似点和不同点。有时候老师还会给学生们营造一个氛围,让他们身临其境地体验,通过体会这些冲突和矛盾,能真正感受到文化的差异,也能够培养学生对异国文化的敏感以及尊重,正视对异国文化的态度。这样他们就可以感同身受,也能真正体会到文化的差异。

4.角色扮演法

我们都知道中英文的表达方式有很大差异,为了使学生语言表达得更加得体,体现出异国风情,教师可以根据课本内容,为学生设置相应的语言情景,用角色扮演的方式积极开展课堂交际活动。

教材中适合角色扮演的内容有许多,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价值。例如问路、购物、祝贺、介绍、就医等,都可以让学生通过参与、模仿、表演来完成。这样就可以让他们通过扮演来揣测任务中人物的内心和情感,达到理解异国文化。还可以通过播放无声影响的方式,让同学们进行配音。通过这种人物塑造的方式学习目的语的文化,使得距离学习外语的目的——跨文化交际的这个目标更进一步。

以上几种方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至于哪种方法更适合老师的教学任务,仍然需要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地加以关注、探索和总结。

三、结语

综合来看,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是比较明显的,文化的差异对语言教学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每一种语言都代表着一种文化,只有对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有所了解,才能达到学习一种语言的终极目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课堂中进行文化导入是一种很好的办法,既有利于英语文化教学,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张安徳,张翔.论外语教学的文化意识培养与文化导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6).

[2]Brown, H.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 Englewood Cliffs, N. J. TOSOL Quarterly. 1980b,14.157-64.

[3] Eliss, 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4]Schumann, J‘The acculturation model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R.Gingras( ed.)[C].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rtington,V A.:Center for Applied Linguistics,1978c.

[5]金輝,腾玉.谈外语学习中的文化导入与文化定性[J].教育探索,2006(9).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文化导入跨文化交际能力高中英语教学
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研究
浅谈体验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浅谈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中的文化导入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浅析商务日语教学中日本企业文化的导入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