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问题导向 把高职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2017-05-16付海龙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问题导向教学改革

付海龙

摘 要: 从坚持问题导向对高职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了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对教学主体双方的要求,以及要把握的两个关键性环节:一是要形成体系化的问题导向,二是要坚持中班教学、小班研讨,并通过教学点评等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解答问题。

关键词: 问题导向;高职思政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7)02-0100-0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共产党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要以重大問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共中央党校校长刘云山同志指出: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领导干部必须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视问题的清醒、解决问题的自觉[1]。在高职教育领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中,也同样应该坚持问题导向。

一、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在高职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意义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关于全面深入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的决定》的说明中强调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2]。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回答现实的社会问题,引导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已经解决问题,从而增强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四个自信”。高职教育的目标包括知识目标、素质目标和能力目标。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既是实现高职教育知识目标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素质目标和能力目标的重要保障。

(一)坚持“问题导向”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目标的重要途径

知识目标是教师立足思政课教学知识点,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基本的道德知识、法律知识。这是整个思政教学目标的出发点,也是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德国现代职业教育学家托马斯·胡革指出,传统的教 学方式存在明显的“惰性知识”倾向,即:指知识传授绝大部分以文本为基础,只是学科的传授知识而不是问题导向的传授知识,很少对问题进行主动积极的讨论。这种模式注重以教材为基础的“教材体系”,章节目录基本不变,比较机械,缺乏灵活性。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很反感,因此也就没有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而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坚持以问题为中心,打破了教材体系的框架,它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或重构,这就要求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和能动的创造性。这种模式较好地于克服了照本宣科,有助于帮助学生灵活理解教材内容[3]。

(二)坚持“问题导向”是培养高职学生素质目标和能力目标的重要保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目前,高职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普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的问题,如照本宣科,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讲得多,学生想得少,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部分学生对思政课失去兴趣。为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湖北工业职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启动了“问题导向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素质目标和能力目标,思政教育同样使然。知识目标是教育的起点,素质目标和能力目标才是根本目标。思政课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即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但真正的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是无法在书本中获取的,只有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有所领悟,才能逐步掌握。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无论是实现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目标,问题导向教学模式都是重要的实现途径。

二、“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对高职思政教学主体双方的要求

(一)教师的政治素养与职业能力——既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还应有引导问题的睿智

坚持问题导向,无论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有很高的要求。教育工作者坚持问题导向,首先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掩盖、不回避,才能在教学中变被动为主动。

1.正确地引导问题。发现问题是前提,能不能把问题往正确的方向引导,更彰显教师的教学水平。问题引导的好,可以化负面信息为正面信息,向学生传递正能量;问题引导的不好,只会适得其反。问题即是矛盾,习近平同志讲:“不发展有不发展的问题,发展起来有发展起来的问题,而发展起来后出现的问题并不比发展起来前少,甚至更多更复杂了”[4]。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坚持用问题导向,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问题、科学分析问题,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2.在实践中回答和解决问题。问题源于现实,要在现实中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问题在实践中产生,也要在实践中解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法则。如果只是空洞地谈问题,只会适得其反。只有进一步推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湖北工业职院院思政课部从2015年开始启动了“第二课堂体系”建设,坚持“每月一主题”,如:三月的精神文明创建月,四月的“樱花节”征文比赛,五月的心理健康教育,六月的感恩母校活动,九月的“实践之星”评选,十月的爱国主义电影展播周,十一月的经典朗读暨演讲比赛,十二月的法制宣传教育。该项活动初步彰显了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应培养和具备的学习能力——提高“五种思维能力”

信息化时代,新生事物越来越多,社会主义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四个风险、四个考验”就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而正确认识和和克服“四种风险、四个考验”的途径,就是习近平同志讲的“五种思维能力”,即: 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的能力[4]。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只有带着问题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五种思维能力,才能逐步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看似简单,其实对于教学双方都有一定的要求。比如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勤于思考问题、乐于分析和解决问题。而高职学生的理论功底和综合素养相对平普通本科院校而言较低,所以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仍然是高职思政课教师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环节

(一)教学设计——以“成体系的问题为导向”

充分的教学设计是实施这一教学模式的第一步或第一个环节。以问题导向教学模式为抓手,序化教学内容,形成若干个教学模块。其中,每个模块围绕1-2个大的问题,引导和组织教学。备课前,教师一方面要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教材知识体系,然后将教材的知识体系转化为一系列的问题,并以问题为中心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按照“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思路设计和组织教学,即:“为什么(Why—原因、背景);是什么(What—内涵、意义);怎么办(How—途径和措施等)”。

给学生提出的问题应遵循一定的思维规律,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简单的问题是为学生把握教学基本内容所服务的,如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复杂的问题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的政治水平和理论素养后,针对现实中的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做更深层次的思考,用习总书记的话说,是要培养五种思维能力。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以下4个环节:

一是设计的问题具有“体系性”,即:能够覆盖教学内容,能够通过成体系的问题完成教学目标;

二是设计的问题具有“明确性”,教师本人应明了所提出的问题意义何在,提出的问题拟解决什么问题,针对什么样的教学内容;

三是设计的问题具有“有效性”,问题要恰到好处,防止提出的问题太直白(一问即答)或太深奥(学生无法回答)。

(二)教学实施——把问题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解答问题

一是要求中班教学、小班研讨。教学实施的重点是“引导”,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步骤,一步步引导学生一些认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按照《创新体系》要求,高校思政课中班教学、小班研讨。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对问题开展讨论,可以把小组成员确定为6-8。这一环节是学生进行互动学习或者合作学习的过程。

二是要进行教学点评。由学生主动汇报学习思考问题的要点,老师引导其它同学补充回答。通过老师的点评,最终使学生对教学的问题树立正确地观点。

师生互动中对学生的教学点评,教师尽量使用肯定性、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针对学生思想状态的偏差,教师的语言尽量含蓄、诙谐、幽默,从而拉近师生距离,防止学生担心在思政课上讲错话而遭受负面批评,以至对思政课产生逆反心理。

四、“大思政”视野下的高职思政课“问题导向”教学模式改革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5]。习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把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放在“大思政”的格局和视野下统筹谋划。推进高职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使思想政治工作始终贴近青年,润物无声地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6]。

笔者认为,坚持问题导向,推进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改革,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建设力度,“编写大教案、提供大背景、构建大课堂、解决大问题”。 编写大教案,即:围绕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完成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即:通过集体备课、集体研讨,把问题放在大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视野下,放在党和国家的宏观政策和路线的前提下,编写出符合时代气息、解决时代问题的,高屋建瓴的大教案;通过构建和落实实践教学体系,把课堂延伸到社会,延伸到实践中去,引導和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刘云山.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EB/OL]. http://cpc.people.com.cn/n/2014/0519/c64094-25032232.html.

[2]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2013-11/15/c_118164294.htm.

[3]崔义成. 以问题为中心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提高《概论》课教学效果的根本途径[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83.

[4]中宣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

[5]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moe.edu.cn/jyb_xwfb/s6319/zb_2016n/2016_zb08

/201612/t20161208_291276.html.

[6]沿用好办法 改进老办法 探索新办法[N].人民日报,2016-12-12(1).

猜你喜欢

问题导向教学改革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问题导向的小学数学自能学习初探
计量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研究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大学英语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