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2017-05-16路吉善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6年12期

路吉善

史料是反映相应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及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的文献、图像、数字、表格、照片等反映历史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分析史料、解析史料的能力,通过加工整理,从特定的史料中获取有价值的历史信息,形成较为科学、准确地认识史料深刻内涵的能力,这对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一、解读史料,挖掘历史材料的深层内涵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引导学生理解史料表象浅层次内涵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史料表象背后所隐含的深刻内涵,挖掘出史料中的有效信息,形成正确的认知。为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时要求学生做好五步骤:一是读记对相关史料的介绍和掌故诠释,撷取相关史料中的背景信息;二是给史料划分句子成分(篇幅较长的先划分层次,再划分句子成分),找出关键词或重点句子,撷取相关史料中的表象信息;三是在“剩余的”史料中,找出与关键词或与重点句子密切相关的修饰成分,撷取相关史料的外延(含时空)信息;四是把史料放回到相应的历史环境中,根据史料所设计的问题,撷取对相关史料的使用信息;五是概括史料表述的中心思想(篇幅较长的先概括段落中心思想,再概括整个史料的中心思想),撷取相关史料的内涵信息。综合上述五步骤,即可在史料分析中较为全面地获取有效信息。以分析“东方会议以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密奏: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臺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惟第三期之灭亡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现”为例。

介绍“东方会议”和“首相田中义一”——(背景信息);

可以采用划分句子成分方式挖掘有效信息:

—— 主语、谓语、宾语的相关成分分别是史料的关键词或重点句子,读此便知道是“田中义一密奏了……”(表象信息)

—— 状语、定语的相关成分分别是与关键词或与重点句子密切相关的修饰成分,读此便知道了史料所述内容的年代、国别、主要人物及其地位、行事的方式等。(外延信息)

二、回扣史料,培养学生学会迁移历史材料信息的能力

如何把解析史料所获取的有效信息,根据史料题的要求与所学的课本知识相结合,即把史料的历史内涵回扣到教材的相关具体内容上去,实现有效信息的正确迁移,是解析史料及史料题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制定了三个步骤:第一,比较史料与课本相关史实二者之间在叙述(或描述)、观点、评价等方面的联系及异同,发挥史料的有效信息与课本相关史实之间相互厘证、补充和拓展的作用;第二,把史料的有效信息融于课本对于历史本身的阐述(叙述或描述)之中,使对相关史实的认识更接近于客观历史事实的本身;第三,在上述两点基础上,结合史料题的设问,对史料的有效信息进行筛选、利用,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完成史料信息的正确迁移(即回扣教材相关内容)。现以下段史料题为例说明。

“我国的敌人不是倭寇而是土匪。东三省和热河失掉了,自然在号称统一政府下失掉。我们应该要负责,不过我们站在革命的立场说,却没有多大关系……无论外面怎样批评谤毁,我们总以清内匪为唯一要务,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本末倒置,前后倒置。”

——蒋介石《剿匪理论与实际》

问题:(1)材料中的“土匪”“内匪”指的是谁?

(2)材料中反映了哪些历史事件发生后作者的态度?

比较:史料与课本相关史实所说的都是蒋介石在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对国内主要矛盾所持的观点,叙述一反一正、观点对立、结论迥异。

融合:史料为教材的叙述内容增添了历史现实感,并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厚重、完整。特别是蒋介石的观点为教材中中国共产党揭露蒋打内战,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及蒋反人民、搞独裁专制统治的反动本质,提供了具有说服力的现实证据,同时,也明晰了中华民族危机加深的真实原因。

迁移:在比较、融合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