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地理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
2017-05-16汤秀妍
汤秀妍
地图被称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含有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地理知识的基础,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的基本手段。地理课标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学会阅读地图、使用地图是每一个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具体做法如下。
一、强化读图步骤的课堂教学训练,养成读图的好习惯
从学生开始学习地理这门课程开始,就要强调地图的重要性,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识图是读图的第一步,其根本要求是让学生能看懂图像,看出“有什么”“怎么样”。
1.教学生掌握“读图三步法”。一读图名,即这是幅什么地图;二读图例和注记,即图中的符号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含义;三读图表中表达了哪些地理信息。要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让学生掌握“读图三步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
2.要指导学生有序看图。要根据各种图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步地进行。例如,我们在认识“区域位置图”时,通常会按照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步骤进行,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强化教材中的图表的阅读与识记,这是认识其他图表的基础
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各类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等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图像系统,只有对教材中的图表做到熟记于心,才能有助于认识其他各种变式图、不同尺度的区域图等图表。
1.学习新课时,应要求学生利用地图查阅地理知识,在地图中圈点地理知识,养成运用地图进行地理思维的习惯。
2.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多插入地图,利用地图增强知识的形象性,教学生使用地图“说话”。
3.课后作业练习填图,把基础知识落实到地图中。
4.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动手绘制地图,如在中国空白地图上绘出主要山脉、填注主要地形区、省级行政区域等。
三、强化图表归类的教学训练,培养对不同图表的阅读方法,提高分析能力
通过读图步骤的培养和对教材中图表的阅读和识记,学生基本形成良好的读图习惯和基本的读图技能。要想更快地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就必须将图表归类,了解不同图表的特点,指导学生总结各类图表的读图方法和关键注意点。
四、培养学生的记图能力
记图的基本要求是准确记忆图示的重要信息,在大脑中形成“心理图像”。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各种记忆训练。例如:形状联想训练——长江干流是字母“v”和“w”的组合,黄河干流是个巨大的“几”字形等。通过各种感观的结合,形成有效记忆,从而更多地积累地理信息。
五、培养学生的地理图表分析能力。
地理事物的联系性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在学习中必须让学生形成这样的理念:各地理要素之间是存在普遍联系的,这些聯系一般有规律可循。例如,地理位置会影响区域的地形、地势特征、气候、河流、植被等要素,并且自然要素又对工农业生产、交通、旅游和聚落等人类活动产生影响。所以,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联系分析,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首先,要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的主动性。一是通过同类地理事物的比较,引导学生分析其普遍规律。二是针对普遍规律中的个别现象,分析其特殊原因。例如,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赤道附近地区一般为热带雨林气候,为什么东非高原出现了热带草原气候?通过这些问题的训练,可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既要找出一般的地理规律,又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忽视特殊现象。
其次,学会以特定区域为载体,练习把学过的各类地理要素在该区域叠合,进行分析、综合,发现区域特征,并能够与其他区域进行差异对比。
培养学生的识、记、析图能力是地理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地理教学的常规任务,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素质。作为地理教师,要遵从“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等基本理念,重视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抓好读图的长期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的地理素养,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