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师生关系研究

2017-05-16程琳

文理导航 2017年14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学效果课堂教学

程琳

【摘 要】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中一种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最基本关系。师生关系相处的融洽而和谐对于课堂教学具有重大意義。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实地考察来研究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研究后提出了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师生关系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师生关系;课堂教学;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其顺利进行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这当中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条件、学生的学习能力等等。但是其中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影响教学效果最为关键的因素,但是研究发现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总是能促进学生学习与教师的教学。

一、目前学校中师生关系的状况

通过对查阅相关资料以及在学校中的实地调查发现,传统的教育教学首先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都是提前规划好的,利用已有的经验,进行预先的设计与规划。在课堂中,教师只需按照规定的课程目标,采用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进行程序化教学,就可以完成。这就类似于把学生当作待加工的“零件”,教师只是加工“零件”的机器,经过“加工”后,预期结果就是使得每位学生都成为大小、规格完全相同的“零件”,即掌握规定的知识,而成为没有独立思考和质疑问题能力的人。这样不利于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易形成思维定势。其次课程内容是固有的,将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封闭和模式化。教师没有教学上的创新动机和灵感,许多只是照本宣科,学生也只是死板的接受课程内容,很少提出问题,几乎没有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学习内容的这种模式化最终导致师生间的关系也死板僵化,具体体现在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程度不深,同时对于学生兴趣爱好、性格等心理特征也并不清楚。传统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在除了课堂外的接触、交流也很少,学生课间也不愿意向教师咨询学习或是生活中的疑惑。很多学生对教师的印象表示不了解,其实就是源于师生间缺乏沟通,造成关系紧张。有一些学生在课堂中很紧张,害怕发言。因为课程内容单一,平时师生关系紧张,学生不敢提出自己的观点,更害怕答错。根据目前状况,研究发现基于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比较良好的师生关系状态。它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成为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模式。

二、后现代主义师生关系的特征

(一)课程目标是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形成的

后现代主义师生关系中,课程目标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作为一个团体,一起去探索发现,提出问题后,各抒己见,然后进行讨论,最终形成课程目标。可以说,在这种文化思潮影响下的课程观中,课程目标是一种“非线性结构”,没有固定的程序,在变化中发展,在变化中确立的。由此在课程目标的确立中,要考虑社会、政治、文化等各种客观因素,还要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能力等相结合。只有这样综合的考虑多方面因素,才能符合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所要表达的观点。

(二)课程是师生共同探究知识的过程

课程内容不是固有的,是师生在课堂中共同探索发现的。课程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并不是将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封闭和模式化,而是在教学环境和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中动态的变动,没有固定的程序。只有这种师生共同探究的内容教师的教学才会更加顺利,学生也更好理解。课堂是动态的,师生角色不分主次,师生间的交流对话也是平等的。

三、如何构建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师生关系

(一)转换师生的角色,打破教师的权威

在后现代主义师生关系下,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划分没有那么明显的界限,两者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传统的主客二元角色进行转变,将自己的权利下放,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的活动与讨论,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探讨,进行课程的设置和创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死板的只是授予与接受关系,而是合作者,或者更像是朋友。教师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他们,尊重、鼓励学生,这样才能使教学效果更好。

(二)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考虑学生的差异性

以往在教学中,师生之间很少有互动与沟通。课堂的内容与节奏都是由教师自己来决定,学生对教学内容不会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教师具有权威性,有问题也只能改变自己的想法,向老师的标准答案靠近。但在后现代主义师生关系中,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这里强调一种探究式学习,学习内容并不固定,教师和学生共同去探究发现,尤其是学生,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课堂内容的学习。另外,教师要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差异性,这其中包括学生的个性差异还有在身心方面的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教师应当依据学生个人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尊重他们的差异性,用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

(三)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

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对于课堂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要素。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民主、平等的关系,这是一种教学相长的过程。师生间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小组讨论、实践教学这些有助于教师和学生更进一步的互动交流方式会使得教学效果更好,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更浓,教师对于教学更有积极性。师生之间沟通交流思想,互相尊重与理解彼此,这样才能共同创造一个积极的教学氛围。并且在这种互相沟通交流的教学中,师生间定期的进行检查与思考,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除了互动交流,还有不断的反思其中影响教学的积极与消极的因素。师生双方将知识与经验进行分析与整合,将这种平等与合作的关系稳定,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的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曹永国.师生关系:从相处到相依———后现代性批判[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9)

[3]曲跃厚.走向一种后现代教育哲学[J].哲学研究,2004(5)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教学效果课堂教学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