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鲁迅笔下的妇女形象

2017-05-16高玉敏

大观 2017年3期
关键词:女性观女性形象鲁迅

高玉敏

摘要:鲁迅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他在作品中一直比较关注中国的妇女问题,塑造了一系列典型的女性形象,通过她们的不幸遭遇与悲惨命运来表达其对封建宗法制度与封建道德的猛烈抨击,揭露出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鲁迅十分关注女性问题并对妇女问题有着自己的研究和探索,同时试着利用文学的创造表明自己反封建的思想,从中揭示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为女性解放寻找一个正确的方向。在他的笔下,各类女性形象栩栩如生,本文试图对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简单的分类与分析。

关键词:鲁迅;女性形象;女性观

鲁迅是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在其作品中大都揭示了现实生活,反映最底层人民的悲苦其根源在于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鲁迅以其犀利的笔触在同封建主义进行激烈斗争的同时,对身心饱受摧残的妇女也十分关注。鲁迅先生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单四嫂、爱姑、祥林嫂、子君、刘和珍君等一系列的典型人物形象。这些女性形象的生与死,是中国妇女在当时由封建社会过渡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环境中,压迫与反抗、麻木与觉醒的生存写照,也正是通过对这些妇女形象的塑造,折射出社会中的妇女问题。

一、完全被奴役且无力反抗的女性

《祝福》中的祥林嫂是这类女性的典型,她活在吃人的封建社会中、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把她彻底压碎了,她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可以说,祥林嫂是被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教条活活逼死的。她是一个勤劳善良、安分守已的普通农村妇女,在她的丈夫死后,婆婆打算卖掉她。可一直以来深受封建女德影响的祥林嫂不愿意改嫁,她为了遵守“从一而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封建教条,逃到了鲁镇地主鲁四家做女佣。虽然在鲁四家做工很辛苦,但她脸上“有了笑影”,“也白胖了”,她对当前的生活感到十分满足。没过多久她的婆婆便派人将她抢去,想将她卖给山里农民贺老六为妻,祥林嫂拼死抵抗,她甚至将头撞在桌角,可最后还是被迫嫁给了贺老六,特别是在生下儿子后,她对生活又充满了希望。然而,好景不长,家庭发生了一连串的变故,贺老六因病而亡,儿子又被狼吃了,祥林嫂被族长赶出了家门,只好又返回鲁四家做工。可这时的祥林嫂在鲁四家和鲁镇人眼里已是个不祥之人,他们嘲讽奚落她。尤其当四嫂看到她快碰到祭祀用的酒杯时,那一声声“祥林嫂,你放着罢”让祥林嫂心里的最后一根稻草也被压倒了,她彻底的绝望了,变得痴痴呆呆。最后,在万家灯火的除夕夜,凄惨的死于街头。作者以这种反常的热闹,衬托出祥林嫂死时的凄凉。越是渲染热闹的场景,越能反衬出祥林嫂人物的悲剧性。

二、愚昧无知的落后者形象

鲁迅在作品《药》中,刻画了华大妈这样一个愚昧无知的落后者典型。华大妈为了医治儿子小栓的病,到处求偏方,愚昧地相信“人血馒头”能醫治儿子的病。为了得到“人血馒头”,一大早就醒了,让丈夫拿着钱去买。丈夫买到“人血馒头”回来后,店面已经收拾得干干净净,从这可以看出华大妈的勤劳善良。作品描写华大妈的笔墨不多,但是她的盲从心态比较显眼,其愚昧无知的性格也让人难忘。在文章结尾处,又安排夏瑜的母亲夏四奶奶在清明祭坟时和华大妈相遇。两个孩子,两种不同的命运,但是同样的结局,让人哀婉不止。鲁迅让华大妈承担人生的重负,在不幸中艰难生活,通过日常琐事暴露出深埋在其骨子里的麻木和愚昧。再如,《风波》中的九斤老太太对现状非常地不满,她的口头禅就是“一代不如一代”。孙女在她面前吃炒豆子,她都非常不高兴地咒骂说:“我活到七十九岁了,活够了,不愿意眼见这些败家相――还是死的好。立刻就要吃饭了,还吃炒豆子,吃穷了一家子,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总之,在生活中,她这句口头禅总是时刻不离口,不但写出了她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情绪,而且还暴露出了她顽固保守的落后观念。

三、被“吃”且“吃人”的女性

鲁迅在其笔下也塑造了一批同处在奴隶地位却冷酷的对待和自己同处于奴隶地位的女人。如《祝福》中祥林嫂的婆婆、柳妈、卫老婆子,他们与祥林嫂一样处在被压迫的地位,但她们却毫不同情祥林嫂。面对祥林嫂丧夫丧子的不幸遭遇,柳妈非但不同情,反而对祥林嫂说她的失节会使她在死后被锯成两半,致使祥林嫂内心产生了恐惧,加速了她的死亡。四嫂也忌讳祥林嫂不祥的身份,不让她碰祭祀用的物品。而祥林嫂的婆婆和卫老婆子更是不顾祥林嫂的意愿合伙将她给卖了。

四、麻木不仁的看客者形象

鲁迅的作品有很多涉及到了看客,比如《祝福》中的柳妈就是一个典型。柳妈和祥林嫂一样是鲁四老爷家的佣人,封建迷信思想严重,是老实巴交的女人,她的经历比祥林嫂好不了多少。但是,当祥林嫂受尽人生的折磨,面临最大的灾难时,柳妈没有同情祥林嫂,反而站在一边嘲笑她、奚落她,使得祥林嫂的精神受到致命的打击。柳妈的风言风语更加剧了人们对祥林嫂的兴趣,使祥林嫂成为众矢之的。柳妈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传统的封建思想禁锢着她,她的心里坚信“节烈”观念,因而成为封建旧礼教的自觉维护者。同时,卫老婆子和柳妈一样,共同酿造了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卫老婆子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也是祥林嫂悲惨命运的见证者,也是出于社会最底层的人物,但是却有意无意地操纵着祥林嫂的命运。

五、坚强抗争的反抗者形象

五四运动后,在鲁迅的作品中女性的觉醒与解放意识的升华,妇女要想取得真正的解放,就必须推翻封建制度。在《伤逝》与《纪念刘和珍君》中是最为突出的,其中的子君与刘和珍君更是定义为当时的新女性,都是知识分子,也由此作为女性觉醒中的代表典型。子君是受过知识的熏陶,是被“五四”新风浪吹醒的知识青年,在《伤逝》里,她是为了争取婚姻自由,不顾一切非议与讥笑,勇敢地冲出家庭,在她这形象中,要求个性解放的呼声是最坚强的,例如:“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子君的悲剧在于其思想与认识的局限,她所追求的只是恋爱婚姻自由,她把建立小家庭当做整个人生意义,缺乏更高远的人生目标。在那个封建思潮统治极为严酷的时代,子君发出这样的呼声,无疑是石破天惊的。这是对封建思想怕蔑视和否定,也是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挑战。虽然中国女性的心灵已经遭受严重的摧毁,但是女性的抗争意识并没有完全泯灭。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中塑造了刘和珍君这一反抗者典型。鲁迅在他的杂文《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高度赞扬了女主人公刘和珍君,文中这样写道:“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个勇敢无畏的女学生面对反动势力毫不退缩,发起学生运动主动向其进攻,虽死犹未悔。这时,刘和珍君已完全打破了传统文化中所定义的女性形象即遵循三从四德的教条,在她的身上充满了大无畏的精神,独立且敢于斗争。她的形象不仅高于祥林嫂、单四嫂子等安于做奴隶的普通农村劳动妇女,也高于那个虽有所觉醒但终究未能摆脱封建思想束缚的子君,可以说她是新女性的代表。说明刘和珍君完全摆脱了中国女性的三从四德,冲洗得干干净净,唤起了自身的独立性、反抗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鲁迅从刘和珍君身上看到了妇女解放的希望。

【参考文献】

[1]蔡晓东.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J].语文教学与研究,1988(12).

[2]李莉.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及其妇女观[J].课程教育研究,2016(08).

[3]赵云瑾.旧社会女性形象、地位及个性解放的探讨[J].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10(03).

猜你喜欢

女性观女性形象鲁迅
孔乙己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女性观与性别意识之思想根源比较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
浅析泉镜花的文学作品中女性观与恋爱观
阿迅一族
在场的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