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我决定论的财务主管人员心理幸福感实证研究
2017-05-16张艳莉胡亚会
张艳莉 胡亚会
摘 要: 心理幸福感的研究是经济学和社会学关注的焦点,特别适合于财务主管人员幸福感的解析。自我决定论是心理幸福感的基础理论,为幸福感赋予了积极的内涵。基于我国财务主管人员的数据调查,借助于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性的研究揭示了财务主管人员心理幸福感的微观性和动态性机理,发现了心理幸福感的关键影响因素和功能缺失之处,从而为财务主管人员心理幸福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启示,也必然有助于财务主管人员工作绩效的改进和身心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自我决定轮;心理幸福感;主观幸福感;财务主管人员;验证性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 F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7)02-0054-05
1 引言
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幸福已成为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人们不仅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也可以获得家庭亲情,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幸福是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统一,极端的物质主义或者极端的神秘主义都与正常社会的幸福无缘。对幸福的追求是一种合理、科学、现实性的追求,既要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也要避免消极避世,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心理幸福感是幸福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与现实社会存在着较强的适应性,特别适合于具有开拓精神的群体的幸福感的测量,不仅是对庸俗幸福感的超越,也是对传统主观幸福感的超越。主观幸福感理论起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源于快乐理论,用来量化人们的生活质量,是衡量生活质量的一个显著指标。心理幸福感理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源于实现理论,主要关注于个人潜能的充分实现,用来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法则和存在的生命挑战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财富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物质需求也空前膨胀,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滋长蔓延,致使相当一部分人的幸福感停留在物质追求上。事实上,幸福感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现实生活中的集中体现。幸福是劳动创造和精神享受的统一或融合,不仅依赖于合理的物质满足,也依赖于才能和智慧得到发展并有益于社会。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霍华德·金森教授曾通过调查发现,这个世界上有两类人最幸福,一类是功成名就的杰出人士,一类是淡泊宁静的平凡劳动者。前者可以通过进取拼搏来获取事业的成功而取得幸福,后者通过修炼内心来减少欲望而取得幸福。后来,霍华德·金森教授时过20年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功成名就的杰出人士仅有1/5保持了幸福感,而淡泊宁静的劳动者却有9/10的人依旧保持着幸福感。
心理幸福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自我决定论的影响,因而倡导在社会性目标的追求和成功中获取幸福。自我决定论(self determination theory,SDT)认为,人的幸福感是由自主性、能力感和归属感这三种基本心理需求来满足的。自主性是指行为的发起出自内心的兴趣,或出自内心的自愿性,用来实现内心的自我价值,能对行为进行内在的调解而不受外在因素的控制。能力感是指个体能够有效地改变自己的内外部环境,有较高的效能感。归属感表现为一种社会支持,能够得到他人的关心、容纳和尊重。自我决定论认为,当这三种基本心理需求能够得到适度满足时,个体就容易体验到幸福感,否则就表现出不理性的或者病态的心理功能状态。
近年來,由于受到西方幸福学理论发展的影响,心理幸福感的研究在我国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张一(2012)研究了心理幸福感的测度问题,认为心理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包括能力、目标、人格、留意、社会支持、压力等因素[1]。谢凤华、刘国栋(2012)将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引入了消费者领域,提出了消费者幸福感的概念,认为消费者幸福感是消费者对自己消费活动总体满意度的一种积极或消极的情感反映[2]。闰丙金(2012)基于伊斯特林悖论(Easterlin Paradox)研究了中国社会的收入、社会阶层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发现收入状况和社会阶层认同对我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均存在着正向的影响[3]。吴伟炯、刘毅、路红等(2012)探析了职业幸福感的内涵,认为职业幸福感是较高的工作满意度和较低的离职意愿的合成,是较多的积极情感和较少的消极情感的合成[4]。陈勇杰、姚梅林(2012)探析了自我决定理论的幸福感,认为幸福感的产生源于自主性、能力感和归属感这三种基本心理的满足程度[5]。
财务主管人员是财务人员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不仅对组织的财务工作负责,也要参与企业的战略管理,工作量大、挑战性强、决策性高,更需要不断地超越自我、努力进取,与知识经济的发展相一致。因此,财务主管人员心理幸福感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可以为财务主管的心理调节和智力开发提供合理的理论借鉴,从而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实现生命价值。
2 财务主管心理幸福感模型的设计
自我决定论(self determination theory,SDT)认为,当社会成员追求自我接纳、贡献于团体、造就有价值的人际关系、力求身心共同进步时,这些内在性的追求在本质上与个人的自我实现倾向和自我成长倾向是相一致的,能够直接为个人的自主性、归属感和能力感带来心理满足。相反,当社会成员过分地关注金钱、名声和地位时,或者过分地追逐显性吸引力(外表形象)时,并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基本的心理需求。自我决定论认为,物质主义的价值取向与自我成长倾向是相悖的,不利于个体心理的满足,也不利于幸福感的恒久性获取。
心理幸福感(PWB)源于“实现论”的哲学思想。心理幸福感和主观幸福感是不同的,它强调幸福不应仅仅是短暂的快乐,更应该是长期潜能的发挥,是人的本质价值的实现和显现。心理幸福感并不像主观幸福感那样受到周围情景因素的影响,因而主要采用自陈量表法进行测量。心理学家Ryff所设计的六维度心理幸福感量表(SPWB)包括自我接受、个人成长、生活目标、良好人际关系、环境控制和独立自主六个要素。基于自我决定论的思想和心理幸福感的内涵,通过对若干财务主管工作、生活、社交活动的跟踪调查,本研究将财务主管心理幸福感体系分解为4个要素:家庭幸福感、工作幸福感、社会幸福感和心境幸福感。
首先,家庭幸福感是指财务主管人员在家庭关系中所享受到的愉悦感,包括配偶关系和睦、子女关系和睦、父母关系和睦和亲戚关系和睦4个指标。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个人生存的细胞。在现代社会中,家庭是幸福感最基本的载体。财务主管也需要拥有和睦的家庭,与配偶、子女、父母和其他亲属处理好内部关系。这种关系有时是至关重要的,会影响到其他幸福感的形成和生长。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存在着差异,家庭幸福的模式与西方也有所不同。财务主管人员在吸收西方先进的家庭文明的同时,也应承接好中国传统家庭文化的养分,才能在各个方面梳理好家庭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取家庭幸福。亲戚关系在家庭关系中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关系,需要慎重处理。
其次,工作幸福感是指财务主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所享受的愉悦感,包括财务制度优化、财务方法改进、财务文化塑造和财务素养培育4个指标。财务主管不是一般财务人员,他们的责任较大,负有挑战性和创造性,他们的工作幸福来源于挑战和创造的成功。我国现行财务制度落后于经济形势的发展,需要在应用过程中进行局部的调整,否则将束缚会计业务的开展。在财务制度允可的前提下,需要对传统的财务方法进行改进,以便提高财务效率。财务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是引导财务人员展开工作的思想指南,在我国财务体系中尤其稀缺,因此,财务主管在先进的财务文化培育中应担负起关键性的作用。知识经济的兴起对财务理论也带来了石破天惊式的冲击,客观上要求财务主管具备较高的理论功底,积极进取、不断学习,才能发挥起领头羊的功效。
再次,社会幸福感是指财务主管人员在社会交往和社会活动中所享受的愉悦感,包括社会交往满意、公共利益参与、公平正义维护、社会恶习抵制4个指标。社会交往是现代社会的一大特征,财务主管人员更是不可闪避,因为社会交往已与工作和生活融于一体。中国社会是一个层级分明的社会,各种利益和亲情关系纵横交错,在职业岗位极其敏感的前提下,财务主管需要慎重选择交往的人员和对象,否则会为自身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被动。在目前的社会,环保、低碳、灾害、枉法等事件反而愈演愈烈,引起有志之士的高度关注,而作为知识型人才的一个子群体,财务主管在公共利益维护上也会义不容辞,将其作为自身价值实现的一个要素。甚至在遇到社会不正之风侵袭的时候,财务主管也会挺身而出,维护和伸张正义。
最后,心境幸福感是指财务主管人员在内心情感和观念的凝练中所享受的愉悦感,包括心理定位合理、自我价值实现、核心价值观认同和社会环境适应4个指标。内心的安详和宁静是幸福感的主观来源,每个人都会在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愉悦心境,它不仅是社会阅历的体现,也受到各种社会因素及其变化的影响。一个整日怨天尤人、消极避世的人,或者一个贪得无厌、欲海无边的人,或者一个玩世不恭、欺诈成性的人,是毫无心理幸福感可言的,他们所谓的幸福是一种市侩的追逐,不具有长久性的愉悦效应。财务主管人员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追求应该是一种合理的追求,一种可以实现的追求,一种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追求,这是获取内心需求满足的必备条件,也才能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实现,得到社会的认可。同时,在中国现有的社会环境下,主流价值观的认同问题是影响幸福感的一个突出性的因素,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判断。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基于自我决定论的视角来构建财务主管心理幸福感的要素体系,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3 模型检验
3.1 数据收集
本研究拟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检验,同时检验因子与指标的相关性,再结合于数据调查的经验,可以揭示财务主管人员心理幸福感的微观结构。根据心理幸福感模型的内容,可以进行问卷指标的设计,包含16个题项。在江苏大学财务部门聘请3名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财务主管人员对问卷进行审核和修正,以确保问卷具有较好的內容效度和效标效度。问卷的数据测度采用李克特7点量表,即在依次增大的7个选项中,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值。本次数据调查自2013年3月1日起,至2013年4月1日止,历时30天,获取有效问卷96份,样本数和指标数之比是6,符合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数据要求。样本特征如表2所示。3.2 验证性因子分析
验证性因子分析是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的一种特殊情况,当研究者关注因子间的相关关系而不是因子间的因果关系时,这类分析就是验证性因子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FA)。基于样本数据,运用SPSS和Lisrel8.7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根据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可知:(1)因子X6、X9和X16的负荷值较高,且具有显著性;(2)因子X4、X8和X12的负荷值较低,且缺乏显著性;(3)其余因子的负荷值居中,且具有显著性。同时得拟合指数列表如表4所示。
根据拟合指数列表可知,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因此,本研究构建的财务主管人员心里幸福感体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4 结论
根据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再结合我国财务主管人员心里幸福感的调查,可得到如下研究结论:
(1)对财务主管人员心理幸福感影响较大的因素是财务方法改进、社会交往满意和社会环境适应。说明财务主管人员在很大程度上致力于对传统财务方法的修正,引入信息技术的成果,在现行财务制度允许的条件下进行财务工作优化。同时,财务主管人员的社会交往较为顺心,也能够灵活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
(2)对财务主管人员心理幸福感明显缺乏支持作用的因素是亲戚关系和睦、财务素养培育和社会恶习抵制。说明财务主管人员的亲戚关系处理或维持不是太好,对前沿性的会计理论和思想把握不够,对社会不正之风往往视而不见。
(3)总体而言,财务主管人员的心里幸福感影响因素分布与普通财务人员存在着区别,但也存在着令人费解的一面,如亲戚关系不顺却具有良好的社交感,立志于财务方法改革却缺乏前沿性的会计思想,这些都是我国社会转型期所出现的不太正常的现象,值得深思。
总体而言,我国财务主管人员在家庭、工作、社会、心境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幸福感,表明这个群体的健康性的存在,但在诸多方面也有待改进,以便在提高幸福感的同时促进群体效能的增强。
[参考文献]
[1]张 一.心理幸福感:研究方法、影响因素及展望[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教育理论与心理学),2012,27(7):143-144.
[2]谢凤华,刘国栋.消费者幸福感研究述评[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61-64.
[3]闰丙金.收入、社会阶层认同与主观幸福感[J].统计研究,2012(10):64-72.
[4]吴伟炯,刘 毅,路红等.本土心理资本与职业幸福感的关系[J].心理学报,2012,44(10):1349-1370.
[5]陈勇杰,姚梅林.物质主义与幸福感: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关系探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