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空中为老挝定下圆梦的坐标
2017-05-16王凤娟
王凤娟
“老挝一号”是中国向东盟出口的首颗卫星,也是中国与老挝“一带一路”连接的纽带,中国航天“走出去”的不仅是资源、人才,还有先进经验和责任担当。
“‘老挝一号卫星让我们收看到北京卫视、湖南卫视的节目直播,电视机顶盒也是在地面站的中国团队免费赠送的!”老挝姑娘莉迪亚欢快地说,她喜欢看中国真人秀节目。在中老两国的共同合作下,老挝告别了没有卫星的时代,也告别了看卫视节目需要转发其他国家信号的日子。
“老挝一号”通信卫星定点东经128.5°,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研制的一颗商业卫星,卫星采用东方红4S卫星平台(DFH-4Splatform),搭载22路转发器,可同时播出60至80套电视节目,为老挝及东南亚提供卫星电视直播通信和数据传输等服务。4副13米卫星天线每天都向“老挝一号”卫星发送来自中老人民的问候,接收着来自3.6万公里外关于两国友谊的回响。
量身定制卫星
在湄公河北岸,距离万象市东南方15公里处,中国和老挝合作的“老挝一号”通信卫星地面站就坐落在这里。翡翠般的河水倒映着草坪、白色的楼房和巨大的卫星天线,这座由旧址改造的三层办公楼是由法国设计师倾力打造,设计灵感源于老挝祥瑞之化身——象。
老挝是东南亚的重要国家之一,多个航天大国都想在这里赢得市场。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下属中国亚太移动通信卫星有限责任公司总裁韩庆平回忆,老挝卫星项目商谈过程中,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一直在做老方工作,都希望赢得该项目,中国航天的进入让竞争更加激烈。
“2015年11月21日0时7分,看着‘老挝一号通信卫星搭乘火箭奔向太空,火箭发射时撕裂空气的声音至今令人激动!”韩庆平与记者谈起10年间与“老挝一号”卫星的起起伏伏时感慨万千。
“中方最终能与老挝达成合作,一方面是中老两国的深厚友谊,另一方面我们赢在换位思考,为老挝定制了天地一体化的专属方案。”韩庆平介绍说,“老挝一号”卫星定点于东经128.5°的轨道位置。这是亚太公司专门协助老挝政府设计申请的。它能覆盖老挝、缅甸、柬埔寨以及湄公河流域的多个国家,而当时美国提供的轨位仅能覆盖老挝一个国家。卫星的覆盖范围广,意味着老挝在地区合作中有了更多的机会。
卫星服务覆盖整个中南半岛及东盟地区,搭建起了一条天基信息通道,对扩大中国在东盟的影响力起到了示范作用。“老挝一号”卫星以老挝市场为切入点,开拓湄公河次区域地区卫星广播电视和通信市场,为临近国家提供卫星电视直播、通信和数据传输等服务,也为老挝及周边国家提供卫星通信、卫星电视直播、无线宽带等服务。
为老挝圆了卫星梦
“全动天线实时监控卫星、发布指令,不仅监控通讯信息安全,而且还提供电视信号传输,实施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为民造福的功效。”地面站负责人李磊说,“我们不仅要为老挝发射卫星,更要指导他们使用卫星,真正让卫星‘星尽其用。”
由于没有自己的国际关口站,过去老挝人接收国际信息都要借助于其他国家的关口,不仅内容没有自主权,而且信息安全缺乏保证。中方在卫星地面应用系统中为老挝打造了自己的国际关口站,解决了国际互联网带宽问题,拓宽了国际数据的传输通道。
之前,老挝百姓看电视的途径可谓五花八门,有收看有线电视的,有通过微波广播电视塔收看电视的,还有接收其他国家电视信号的。现在,依靠“自家”的卫星电视广播系统,700万老挝人民只要在家里装上机顶盒和卫星天线,就能收看到卫星电视节目。
过去,生活在边远地区和山区等通信线缆难以覆盖的老挝百姓无法使用电话和手机。卫星通信系统将让“时空对话”变得更加顺畅。中方还在卫星通信系统中设计了采用TD-LTE4G技术的无线宽带系统,使更多老挝人随时随地享受“网上冲浪”的乐趣。
按照中老两国约定,老挝成立了老挝亚太卫星公司,老挝邮电部原部长任董事长,韩庆平任副董事长,共同委派总经理运营管理“老挝一号”通信卫星及地面应用系统资产。
老挝政府会为合资公司提供优惠政策和所需的运营牌照、频率资源,合资公司受老挝政府委托运营并管理卫星及地面系统的相关资产,采用特许经营方式开展运营。
“控制卫星、测控卫星、监控电视转播,我的职责是保证卫星安全运转,‘老挝一号卫星是中国与老挝‘一带一路的纽带,要保证这个卫星没有任何安全隐患。”来自云南的小伙儿郑志兴是地面站的员工,在商业运营初期,工作人数并不多,工作也略显单调,但他深深知道自己身负的责任。
“中国航空的先进技术还有很多,我想把北斗技术、遥感影像技术、无人机等高科技的民用技术共享给东盟国家。”韩庆平说,在“一带一路”的路途中,中國航天输出的不仅是资源、人才,还有经验和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