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与考试焦虑的关系

2017-05-16尹风雪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考试焦虑社会支持高中生

尹风雪

摘 要 为了解高中生考试焦虑的现状,本研究主要探讨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与考试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考试焦虑量表》对某中学159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1)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考试焦虑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与考试焦虑之间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3)高中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对考试焦虑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关键词 高中生 学业自我效能感 社会支持 考试焦虑

1引言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逐渐增大,考试成为社会选拔优秀人才的主要手段, 尤其是对于高中生。面对各种不同种类的考试,有的学生可以自如地应对甚至超长发挥,而有的学生却可能会因为考试时的焦虑不安而发挥失常,甚至出现身体不适导致不能参加考试。适度的考试焦虑可以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因此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有益的,但是过度的考试焦虑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而高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不成熟的时期,所面临的各种压力也逐渐增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考试焦虑。影响学生考试焦虑的因素包括主观和客观因素,其中主观因素主要包括自我概念、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等方面,客观因素是指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外界因素。而学业自我效能感作为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考试焦虑的因素之一,许多学生之所以会有考试焦虑,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学业没有足够的信心。同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来自家长、老师和同学各方面的帮助,即社会支持也是影响考试焦虑的客观因素之一,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够有效地缓解高中生的考试焦虑,以及增进个体的身心健康。

1.1文献综述

1.1.1学业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最初是由班杜拉提出的,它是指个体对自身完成既定行为目标所需的行动过程的组织和执行能力的判断,是人们对自己完成某项任务的自信程度,而不是技能本身。学业自我效能感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是自我效能理论在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指学习者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学业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是个体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影响是多维的,它不仅影响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学习的坚持性、面对挑战性任务的态度,而且影响学生从事某项学习任务时所体验的紧张和焦虑程度,因而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

国内外多个学者研究发现,学业自我效能感与考试焦虑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Schunk(1991)研究发现有考试焦虑的学生通常有较低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反之亦然。因为有考试焦虑的学生通常会感到无法影响考试情境和无助,所以他们认为在考试上的任何努力都是没用的,当考试中出现焦虑障碍时,如果努力是无效的,他们将会放弃努力。而有较高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可以较好地处理这些障碍,他们更倾向于在考试中付出努力,尝试各种方法克服这些困难,因而产生考试焦虑的程度更低。

1.1.2社会支持

肖水源把社会支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客观的、实际的或可见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等;二是主观的、能体验到的支持,主要指个体在社会中被理解、被支持与被尊重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三是个体对社会支持的利用情况,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有些人虽然可以获得支持,却拒绝了别人的帮助。

有关社会支持的研究开始于六十年代后期,学者们积极探索社会支持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影响,良好的社会支持能有效地缓解个体的心理压力,维护和增进个体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研究者提出了社会支持的主效应模型、缓冲器模型和动态模型。主效应模型认为,社会支持具有普遍的增益作用,其效应独立于压力,不管压力如何,社会支持对个体的身心健康都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缓冲效应模型认为,社会支持是通过消除压力,对个体的身心健康起作用的,它可以缓冲压力事件对个体身心状况的消极影响,从而提高个体的身心健康水平。动态模型认为,社会支持和压力同时作为自变量,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水平起作用,压力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这种关系还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1.1.3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一个复杂的情绪反应问题,目前心理学界对其没有统一的定义:Sarason(1990)从考试焦虑发生的角度,提出考试焦虑是学生在评价情境中,易于产生或唤醒威胁性知觉的自我效能感、自我贬低的认知、预期失败的归因及更强烈的情绪反应。田宝(2001)提出考试焦虑是个体由考试所引起的焦虑,是学生面对考试情境所产生的担忧、自我占据、自我集中等认知反应和生理唤醒、典型行为交织而成的复杂情绪反应。王才康(2001)采用TAS考察大学生的焦虑状况,发现我国大学生中考试焦虑水平较高的人数约占20%。在我国对考试焦虑的研究中,有关考试焦虑与其他因素的相关研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向,其目的主要是探讨考试焦虑与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人格类型、能力自我知觉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者通过研究考试焦虑与上述因素的各种关系,试图找到能说明考试焦虑形成机制的因子,从而为更好地理解考试焦虑的内在特性以及有效地控制学生的考试焦虑提供事实依据。

1.2问题提出及研究假设

高中阶段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他们不仅要面对身心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急剧变化,更要面对各种竞争激烈的考试。当考试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得不到缓解时,一些学生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考试焦虑。考试焦虑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甚至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对高中生考试焦虑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影响考试焦虑的因素可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其中个体的主观因素主要体现在自我概念、认知评价、人格特征等方面。学业自我效能感作为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考试焦虑的重要变量之一。个体存在考试焦虑,其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他们对自己能否顺利完成学业任务感到不自信,这種负性信念会导致他们对考试情境产生焦虑情绪,即学业自我效能感可能影响个体考试情境性特质焦虑。

关于社会支持的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对考试焦虑具有普遍的增益作用,社会支持与考试焦虑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社会支持水平高的学生,与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系密切,在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经常能够获得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学生对自己学业的自信心增强,即学业自我效能感增强,进而体验着较低程度的考试焦虑。

从前人的研究中不难看出,学业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都与考试焦虑密切相关,但他们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探讨单个因素与考试焦虑的关系,综合探讨三者关系的研究很少。因此,本研究在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高中生考试焦虑及其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的关系,从而为降低高中生的考试焦虑提供一些依据,同时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1)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相关显著,且呈正相关。

(2)高中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与考试焦虑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3)高中生的社会支持与考试焦虑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4)高中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对考试焦虑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2研究方法

2.1被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从合肥市某中学分别选取三个年级学生作为被试,收回问卷共159,剔除无效问卷26份后,获得有效问卷133份,有效回收率为84%。

2.2研究工具

2.2.1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

《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是由梁宇颂、 周宗奎编制而成。该量表包括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两个独立的维度,每个维度有11道测题,共 22 道测题。采用5级评分方式,每一级分别记1、2、3、4、5分,分数越高代表自我效能感越高。总量表的alpha系数为0.817,两个分维度的alpha系数分别为0.752和0.820。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采取一定的学习方法达到特定的学习目标的判断与自信程度。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具有取得良好学习成绩、顺利完成学业以及避免学业失败的学习能力的判断和自信程度。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总分即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与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两个维度得分的总和。

2.2.2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由肖水源编制,量表共有10个项目,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该量表的信度为0.80,效度为0.89。本研究采用程曦(2011)针对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部分项目进行修改后的新量表,将第2题中“同事”去掉;第4题中的“同事”改为“同学”;第5 题中的“夫妻”改为“恋人”,删去了“儿女”一栏;第6、7 题中 “同事”改为“同学”,“配偶”改为“恋人”,“工作单位”改为“学校”,并增加“父母”一项;第10题中的“工会”改为“班委会”。研究者对修改后的量表进行重测,得到的相关系数为0.9,完全符合心理学的测量标准。

2.2.3考试焦虑量表

《考试焦虑量表》是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最著名的考试焦虑量表之一,是由Sarason 和Mandler 编制。通过不断修订,1978 年Sarason 编制完成了目前使用的考试焦虑量表。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 是” 或“ 否” 。各题目均为0、1评分,评分时,“是”记1分,“否”记0分,其中第3、15、26、27、29、33题为反向记分即“是”记0分,“否”记1分。此量表适用于大、中学生群体,可以进行个体或集体的测试。中文版的TAS重测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重测信度为0.60,内在一致性系数为0.64。

2.3研究过程

本研究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和《考试焦虑量表》,由各班班主任发放给学生进行统一施测。施测前对各班主任所用指导语进行统一规定。收回问卷后对问卷进行筛查,剔除不符合要求的问卷,最终将所得数据输入Excel和SPSS16.0軟件进行数据处理。

3研究结果

3.1描述性统计结果

3.2学业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和考试焦虑的相关分析结果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中生的社会支持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学业自我效能感与考试焦虑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与考试焦虑之间负相关也显著(见表3)。

3.3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与考试焦虑之间的回归分析结果

由相关分析的结果可知,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和考试焦虑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尝试探讨高中生的社会支持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对考试焦虑的影响作用。本研究以社会支持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为自变量,考试焦虑总分为因变量进行逐步统计回归分析。

如表3所示,回归方程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显著:F=11.798,p=0.000。其中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回归性系数为-0.197,t=-3.731,p<0.001极其显著,同时社会支持的回归系数为-0.194,t=-2.100,p<0.05显著。因此,其回归方程式可表示为y=39.980-0.197学业自我效能感-0.194社会支持。从标准化回归系数(€%[)可知,学业自我效能感相对于社会支持对考试焦虑有更强的预测作用。

4讨论

4.1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与考试焦虑之间的关系

4.1.1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学业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因为社会支持水平高的高中生,能够得到更多的来自家长、老师和同学的支持,以及他们能敏锐的感知到周围重要其他人对自己的尊重、理解和支持,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他们能体会到正面的评价和积极的反馈,这使得他们能够乐观地面对学习上的困难和挑战,有信心达到学习目标。社会支持水平低的高中生,在面对学习上的困难情境时,往往容易感到紧张、焦虑,容易采取消极、退缩的应对方式,体验到较多的失败经验,逐渐降低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不同社会支持水平的大学生在学业自我效能感上的表现差异显著,且社会支持程度越高,学业自我效能感越高。较高的社会支持可以帮助个体改善消极的思维方式和不良情绪,增强学习的意志力和信心,正确对事物进行归因,较多地体验成功经验,从而提升学业自我效能感。

4.1.2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考试焦虑的相关关系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中生的考试焦虑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感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自我效能感低的人与环境相互作用时,会过多地想到个人不足,低估自己的应对能力,并将潜在的困难看得比实际上更严重。这种思想会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使其更多的注意力转向可能的失败和不利的后果,而不是如何有效地运用他们的能力实现目标,进而体验到强烈的应激状态和焦虑唤起,并以各种退缩行为或防卫行为被动地应付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充分自我效能感的人将注意力和努力集中于情境的要求上,并被障碍激发出更大的努力。学业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在学习上信心十足,能客观地对待遇到的各种学习困难,以良好的心态面对考试,也就不容易产生考试焦虑问题;而学业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由于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不自信,总是过多地强调自己的无能和学习上的各种困难,往往比较害怕考试,因而考试焦虑较严重。

4.1.3高中生社会支持与考试焦虑的相关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中生的社会支持与考试焦虑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此结论与郭著华(2008)等人的结论一致,即社会支持水平高的学生,考试焦虑程度水平低;社会支持水平低的学生,考试焦虑水平高。这说明社会支持能够为个体提供应对压力的方法和足够的安全感,使高中生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外界提出的要求,从而采取有效的方法去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那些平时人际关系好的学生,能得到更多的来自社会的帮助,他们也善于利用同学、老师和家长的力量,以摆脱不利条件,从而考试焦虑程度较低,能更好的应对考试。

4.2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与考试焦虑的回归分析

以往研究表明,学业自我效能感与考试焦虑呈显著负相关(田宝,2004),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学业自我效能感对考试焦虑的预测作用。研究结果分析验证了最初的假设,即学业自我效能感对考试焦虑具有极其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P<0.001),学业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可能对自身学习能力评價较低,易于低估自身的学习水平,在考试中容易显得无助,容易体验担忧害怕、沮丧、无助等消极情绪,认为努力的作用不大,故会放弃努力。而高学业自我效能者能够较为准确地定位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在考试中展现自身的实力,对考试结果有积极的期待,体验着更多的积极情绪,同时喜欢有挑战性的任务,遇到困难会尝试主动去解决,故其考试焦虑水平较低。

本研究结果显示了社会支持对考试焦虑也具有显著地负向预测作用(P<0.05)。社会支持水平高的学生,即人际关系好的学生,当他们遇到问题时可以从同学、老师、家人等周围人那里获得及时的帮助,来摆脱不利条件,更快的适应考试的应激,以降低考试焦虑程度。相反,缺乏社会支持的学生,他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会主动地寻求外界帮助,只会孤军奋战,而他们又不完全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们便会产生焦虑情绪,既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又不利于身心健康。

5研究结论

(1)高中生社会支持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密切相关,并呈显著正相关。

(2)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和考试焦虑之间密切相关,并呈显著的负相关。

(3)高中生社会支持与考试焦虑之间也存在显著负相关。

(4)高中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对考试焦虑具有显著地负向预测作用。

参考文献

[1] 肖水源.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4(1),183-187.

[2] 朱奕达.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考试焦虑的Meta分析[J].心理卫生,(2015),4(36),527-531.

[3] 陈顺森.高中生行为类型、学业自我效能感与考试焦虑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18),70-73.

[4] 陈顺森,叶桂青.高中生考试焦虑及其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自然科学,(2007),3,133-137.

[5] 代景华,阎克乐,王海民.高中生考试焦虑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J].卫生预防,(2004),5(13),548-549.

[6] 刘洋,刘华清.高中生社会支持与焦虑关系的研究[J].心理健康管理,(2010),(4),206-209.

[7] 全宏艳.社会支持研究综述[J].社会科学,(2008),3,69-70.

[8] 王可.高中生领悟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研究[J].社会研究,(2015),11,29-30.

[9] Bandura,A.(1997).Self-efficacy:the exercise of control.New York:Freeman.

猜你喜欢

考试焦虑社会支持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考试成绩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考试焦虑影响的实验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感恩、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