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排球二传运动员的体能结构特征
——以广东省高校高水平排球队运动员为例
2017-05-16马欢洪
马欢洪
(广州中医药大学 体育健康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男子排球二传运动员的体能结构特征
——以广东省高校高水平排球队运动员为例
马欢洪
(广州中医药大学 体育健康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在排球比赛中,二传是场上组织进攻、实施战术的组织者,二传运动员体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其竞技水平的发挥。为寻求用定量数据描述广东省优秀男子排球二传运动员体能结构特征,以来自广东省高校排球队的20名优秀男子二传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取数据统计等研究方法就其体能结构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运动素质三方面进行探讨,筛选出9项能有效反映广东省高校优秀男子排球二传运动员体能结构特征的敏感性指标。
男子排球;二传运动员;体能结构
根据项群理论,排球是一项隔网对抗性运动项目,因其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而备受世界人民喜爱,被誉为世界3大球之一。在排球比赛中,二传既是组织和连接本队运动员参与有效进攻的核心,也是动员本队运动员融入防守体系的重要环节,二传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发挥状况将对比赛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如何提升二传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水平是每一名排球教练员面临的课题。近年来,如何提升排球二传运动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并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获得了相当数量的成果,为揭示排球二传运动员训练规律乃至推动排球运动整体向前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纵观以往的研究成果,排球二传运动员的体能及其训练迄今尚未引起应有的关注,仅出现几篇论文形式的成果,且研究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体能是构成排球二传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基础,拥有较好的专项体能水平是确保其各项技战术能力在比赛中正常发挥的基础性条件之一,因此,强化不同水平层次排球二传运动员体能研究,既能丰富排球运动体能训练理论体系,又能推动排球二传运动员乃至整个排球运动项目的科学化训练进程。
广东省是我国典型的体育强省,近年来,在国家良好的体育政策的支持下,排球运动在该地区高校发展良好,师生参与度较高,当地部分高校纷纷组建了高水平排球队,并在省内外大学生排球赛中有不俗的表现。为了进一步提高广东省高校排球队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本文以来自广东省各高校排球队的20名男子二传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取数据统计等研究方法,试图筛选能准确反映广东省高校高水平排球队男子二传运动员的敏感性指标,旨在为广东省高校排球队教练员进行二传运动员选材及体能训练提供具体可行的理论依据,同时,也希望能为其他类似运动项目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体系开启思路。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名来源于广东省高校高水平排球队主职二传的男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他们的平均年龄为20.1岁,均有参加广东省高校排球联赛的经历,并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其中,广州体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及广东工业大学各4人,中山大学3人,广东体育运动学校5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查询近年来与排球二传和体能相关的文献资料作为本研究顺利开展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初级问卷调查表。
1.2.2 数理统计法
利用spss18.0软件(频数、回归分析)对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获得本研究所需要的研究成果。
1.2.3 专家问卷调查法
为从经验的角度筛选出能有效反映广东省高校优秀排球二传运动员体能结构特征的敏感性指标,达到指标降维的目的,在征求相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设计了专家问卷调查表。在发放问卷之前,聘请了10位长期从事排球教学训练研究的教授或副教授对问卷的效度进行检验,结果显示:9名专家认为设计的问卷完全能客观反映本研究所需研究的主题,1名专家认为基本能够反映研究主题,说明设计的专家问卷调查表具有较高的效度,问卷设计的问题能将研究的主题客观反映出来。同时,根据部分专家的反馈意见,对设计问卷的相关内容进行调整,以此作为最终发放的问卷。向长期工作于广东省各大高校的排球教师(副教授以上职称)或教练员发放问卷30份,采取面对面的形式回收问卷,共回收问卷30份,其中有效问卷27份,有效率为90%。为检验回收问卷的信度,采取重测法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检验,两次间隔时间为10天,统计结果显示,两次问卷回收的相关度为0.81,说明回收的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2 结果
2.1 广东省高校高水平男子二传运动员体能指标筛选
因初选指标数量较多,无法避免因指标重复、指标数量敏感度较低而影响分析结果等现象,极有必要对初级构建的体能指标体系进行降维处理。在指标降维的过程中,还必须考虑研究占有资料的实际情况,进而采取适当方法。因此,本研究在考虑研究对象数量及掌控资料的基础上,借鉴了北京体育大学邢文华教授提出的关于指标体系的构建步骤和方法。首先,初级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获得理论上的支持,即理论筛选;其次,次级指标体系还需获得专家的认可和支持,即专家经验筛选,从而达到第二次降维的效果;再次,由于经验筛选的指标数量仍然较多,因此还是根据研究目的的需要,对经验筛选后的指标体系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获得统计学意义上的支持,即统计学筛选[1]。依据这样的方式,在二传运动员体能指标筛选的历程中,经历了理论、专家经验、统计学筛选三个主要步骤,其中,在专家经验筛选阶段,还综合运用了频数分析,在统计学筛选阶段,主要运用了分层次逐步回归分析法。
2.2 广东省高校高水平男排二传运动员体能指标体系专家筛选及测试指标的确定
在理论筛选阶段,初步确定了身体形态指标12个、运动素质指标13个、生理机能指标7个,以此作为原始指标体系。为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实现第二次降维,采取频数分析对经过专家经验筛选后的指标体系进行统计学降维,设置入选指标的标准如下:选取专家打分为3分或以上的指标作为理论上的测试指标,通过这样的方式和步骤,从理论上确定了8项身体形态指标,9项运动素质指标,4项机能指标。这些指标体系是经多年从事排球教学训练的教师或教练员根据自己的经验筛选出来的,可以被认为是广东省高校高水平男子排球二传运动员较为重要且能获得理论上支持的体能指标。同时,由于本研究是应用理论性研究,后期还需进行指标的测试,以获得统计分析所需要的数据,因此,在征求统计学专家意见的前提下,结合本研究具备的实验条件,再一次剔除了2项对测试仪器要求高而无法开展的生理机能指标(血睾酮、最大摄氧量),最终确定了8项身体形态指标,9项运动素质指标,2项机能指标,共19项指标作为最终测试指标。
3 分析与讨论
从整体论、系统论出发,可将体能当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主要由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运动素质3个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下又包含若干层次的子系统和指标,系统与系统、指标与指标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综合作用构成了整个体能系统[2]。在综合考虑本文占有的研究对象数量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本研究按照身体形态、运动素质、生理机能3个方面分层次筛选体能指标。
3.1 广东省高校高水平男排二传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的筛选
身体形态是运动员内外结构的外在形式,主要通过长度、宽度、厚度等指标体现出来,如身高、体重等[3]。身体形态是体能体系中重要的子系统,运动员长期进行某一项目的训练,其身体形态也将发生改变,即身体形态专项化。通过分析排球二传运动员身体形态,可以了解运动员在担当二传位置所应具备的形态特征[4]。对广东省高校高水平男排二传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指标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男排二传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筛选结果
入选指标回归系数P值剩余平方和RR2F0.01210.120.8810.7765.12跟腱长/下肢1.231克托莱指数5.123身高2.123
由表1可知,复相关系数R值为0.881,说明考察指标与成绩有较强的相关性,可进行回归分析。而通过方差检验,得出的检验值P值为0.012,说明构建的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决定系数R2为0.776,说明入选的指标能将广东省高校高水平男排二传运动员身体形态基本特征的大部分信息反映出来,表示筛选结果较为理想。从入选的指标所反映的信息量分析,它们能较好地将广东省高校男排二传运动员专项化身体形态特征体现出来。跟腱长/下肢是反映二传运动员爆发力水平的形态学指标,这一指标值越大,说明运动员下肢爆发力越强,弹跳力越好,速度越快,这一指标的最先入选,从形态学的角度表明在排球项目比赛中,要求具有较好弹跳和移动速度的运动员担任二传手,提示在选材的过程中,应选择具有较长跟腱的运动员担任二传。克托莱指数是反映运动员肌肉含量的敏感性指标,它的入选表明二传运动员应含有较高的肌肉含量,这样才能在激烈的比赛中迅速做出反应。当前,排球运动员选材有朝高大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二传运动员也体现了这一特征,其身高越高,既能有效地拓宽纵向面的攻击范围,也有利于积极而高效的拦网得分[5]。身高这一指标的入选,充分体现了这一趋势,提示排球教练员在选材的历程中,应关注二传运动员身高这一指标。综上可知,广东省高校高水平男排二传运动员身体形态应具有以下特征:拥有较高身材,良好的肌肉含量,跟腱长而明显。
3.2 广东省高校高水平男子二传运动员运动素质指标的筛选
运动素质指在中枢神经系统支配下,在运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主要由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素质综合构成[6]。在男排二传运动员体能结构特征中,运动素质既是其核心系统,也是其外在表现形式,二传运动员体能水平高低主要通过其运动素质发挥出来。表2为运动素质指标回归分析结果,结果显示:方差检验值为0.011,说明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筛选结果较为理想。决定系数为0.810,表示入选5个指标能将该地区高校高水平男排二传运动员运动素质的81%的信息反映出来。众所周知,在排球运动发展到以高速度、高强度、高空优势为主要特征的当今,二传作为组织和创造进攻机会的核心环节,必须具备良好的运动素质才能有效掌握高超的传球技术[7]。而从入选的指标来分析,它们既能将广东省高校高水平男排二传运动员专项运动素质特征反映出来,也体现了现代排球运动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在现代排球比赛中,谁占据高空优势,谁就能在比赛中占据先机,而这一优势的创造,二传是关键,这也意味着现代二传运动员不仅应拥有较高身高,还需具备较好的原地纵向起跳能力,原地起跳助跑摸高这一指标的高位进入模型,充分印证了这一点。二传运动员作为排球比赛中组织进攻和防守的中坚力量,不仅需要快速准确地寻找“战机”,而且还需较强的灵敏性和移动速度,这样二传手才能根据稍纵即逝的机会迅速做出准确的反应动作,进而为队友创造最佳的进攻机会;从五米三向折回跑(灵敏性指标)和反应时(反应指标)这两个指标的高位入选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一场现代排球运动比赛中,网上争夺越来越激烈,且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在这种强度的比赛中,二传运动员移动次数和起跳的次数高达数百次,而这些高强度动作的顺利完成,建立在雄厚的专项耐力基础之上,20s快速起跳次数这一指标的入选说明了这一点。综上所述,广东省高校高水平男子排球二传运动员运动素质具有如下特征:拥有优越的原地起跳能力,灵敏性高,反应快,同时又具备良好的专项耐力,其中, 专项耐力是基础,灵敏性高、反应快是核心,良好的纵向起跳能力是关键。
表2 男排二传运动员运动素质指标筛选结果
入选指标回归系数P值剩余平方和RR2F0.01110.340.900.8105.23原地起跳摸高0.0987五米三向折回跑1.234反应时2.32120s快速起跳次数2.178
3.3 广东省高校高水平男排二传运动员生理机能指标的筛选
二传运动员各种传球或动作的有效完成,需要运动员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为基础,而身体素质的发挥,又需要优良的生理机能系统提供能量支撑才能有效完成,因此,在整个体能系统中,生理机能系统是体能系统的内在形式,对运动素质获得和提高提供支撑[8-9]。
表3为广东省高校高水平男排二传运动员生理机能指标回归分析结果。从表中可看出,构建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决定系数为0.81,说明入选的指标反映了81%的信息量,筛选结果非常理想。从入选的指标分析,它们能较好地体现广东省高校高水平男排二传运动员的生理机能特征。ATP-CP的入选,表明无氧功率是评定男排二传运动员无氧能力的重要机能指标。这一指标值越大,说明运动员ATP-CP供能系统越强,越有利于极短时间内的爆发性用力,它的入选既与现代排球运动所具有的比赛特征密切相关,也从侧面反映出了现代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即朝高度、速度方向发展[10]。
表3 生理机能指标筛选结果
入选指标回归系数P值剩余平方和RR2F0.02410.250.900.8105.23ATP-CP功率3.123肺活量/体重1.213
在测试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广东省高校男排二传运动员在这一指标上的数据较为良好。在现代排球比赛中,因运动队之间的竞技水平越来越接近,导致每场比赛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统计数据显示:在一场排球比赛中,担任二传运动员的起跳次数高达200多次,该状况要求二传运动员既要具备非常强的短时间快速用力能力,更要具备强大的专项耐力和较好的恢复能力,而这一能力的有效完成建立在运动员拥有较好的有氧供能的基础上,肺活量/体重是反映二传运动员的有氧供能能力的敏感性指标,它的入选印证了以上观点。由此可知,广东省高校高水平男排二传运动员不仅拥有较强无氧供能能力,而且还具备一定的有氧供能能力,以确保二传运动员在间断性重复短时间技术动作的间隙获得有效的恢复。
4 结论
从理论、专家经验、统计学层面筛选出了能有效反映广东省高校高水平男排二传运动员的9项敏感性体能指标,包括拥有较高身材,良好的肌肉含量,跟腱长而明显;拥有优越的原地起跳能力,灵敏性高,反应快,专项耐力良好;较强的无氧供能能力,具备一定的有氧供能能力和恢复能力等。以上被筛选出来的各项体能指标可为排球教练员指导二传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提供参考和导向。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的制约,本研究无法追踪分析入选的各个指标与二传运动员竞技能力或成绩的量化关系,因而无法求出入选各指标在整个男排二传运动员体能结构体系中的权重,这是本研究最大的不足,也是未来将进一步关注的研究点。
[1] 袁运平.我国优秀男子百米跑运动员体能指标的筛选与评价[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3(4):54-58.
[2] 袁运平.运动员体能与专项体能特征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9):19-21.
[3]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36-37.
[4] 袁运平.我国男子百米跑一级运动员体能水平的评价与诊断[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4):547-550.
[5] 陈宏星.排球二传手的选材与训练[J].湖北体育科技,2005(4):547-550.
[6] 徐本力.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7] 袁守龙.现代体能训练发展趋势与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4(1):40-43,2.
[8] 李之文.体能概念探讨[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1(21):31-32.
[9] 赵善文.当今高水平排球训练的新特征[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23-25.
[10] 董德龙.试论“体熵”——从茅鹏训练思想核心范畴的发展说起[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5(5):55-61,95.
Physical Structure Features of Second Transmitter of Men’s Volleyball
MA Huanhong
(Sports Health Dept., Guangzhou Chinese Medicine Univ., Guangzhou 510006, China)
In the volleyball competition, the second transmitter is the organizer of attack and strategy in the competition and the physical ability of the second transmitter can influence the competitive ability. With 20 excellent second transmitter of men’s volleyball of university volleyball teams of Guangdong province and with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statistics, the paper analyses the physical shap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sports quality of the second transmitters and chooses 9 sensitive indexes of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the second transmitters of men’s volleyball of colleg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men’s volleyball; second transmitter; physical structure
广东省体育局科研项目(GDSS2014103)。
马欢洪(1962-),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G842
A
1672-268X(2017)02-0086-04
2017-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