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市“三那”辣椒坏死型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7-05-15宋静静赵天义吴玉东邓存英陈铭斯
宋静静,赵天义,吴玉东,邓存英,陈铭斯
(1.钦州学院,广西,535011;2.钦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3.钦州市植保植检站;4.钦州市农业执法支队)
钦州市“三那”辣椒坏死型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
宋静静1,赵天义2,吴玉东3,邓存英2,陈铭斯4
(1.钦州学院,广西,535011;2.钦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3.钦州市植保植检站;4.钦州市农业执法支队)
钦州市位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心地带,属亚热带季风型海洋性气候,具有发展秋冬菜的天然优势。钦州“三那”(那丽、那彭、那思三镇)地区发挥本地气候和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冬闲田资源,大力发展冬种辣椒产业,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近年来,钦州市大力开展“特色农业提升工程”和“产业富民工程”,不断提升“三那”辣椒种植效益,辐射带动周边县、区十余个乡镇发展冬种辣椒产业,连续多年种植面积超过6 667 hm2,使“三那”地区成为北部湾沿海唯一的“南菜北运”基地,“三那”辣椒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1]。随着“三那”辣椒种植年限延长和面积不断扩大,辣椒病毒病在一些传统种植的老产区、大规模种植区或个别品种上开始大范围发生,并逐年加重,严重影响群众种植积极性。辣椒坏死型毒病与花叶、畸形等其他类型病毒病不同,其症状不明显,容易误判,且发病快,蔓延速度快,一旦感染,轻者造成落花、落果或不结果,重者导致减产,甚至绝产。
1 症状识别
坏死型病毒病症状包括顶枯、斑驳坏死和条纹状坏死[2]。顶枯指植株枝杈顶端生长点变褐坏死,而其余部分症状不明显,“三那”辣椒染病大多属于此种类型(图1);斑驳坏死可在叶片和果实上发生,病斑红褐色或深褐色,不规则,有时穿孔或发展成黄褐色大斑,病斑周围有一深绿色的环,整株叶片迅速黄化脱落;条纹状坏死主要表现在植株上部枝条上,病斑红褐色,沿枝条分节上下扩展,染病部分落叶、落花、落果,严重时整株枯干(图2)。
2 发病规律
“三那”辣椒种植全部在晚稻收获后定植,主要生长期集中在11月至翌年5月,而坏死型病毒病一般很少在苗期表现出来,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翌年3~5月,最早2月底可在田间发现部分病株。在重茬严重、干旱缺水、土壤微量元素缺乏、管理粗放、幼苗定植根系损伤过大等条件下,易发病、流行。
3 传播途径
辣椒坏死型病毒病主要由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引起,病毒可经种子、植株残体、杂草等植物媒介及蚜虫、粉虱、蓟马等虫媒介传播;也可在田间农事操作或机械损伤时,由叶片汁液接触传播。“三那”辣椒大部分是与水稻进行水旱轮作,前茬作物传毒可能性不大,主要以种子带毒和媒介传毒为主。
4 预防与防治方法
4.1 农业措施
①选用抗病毒病品种 “三那”地区没有统一的种子供应市场,品种、质量鱼龙混杂,非正规小厂家所产种子带毒严重,是“三那”辣椒坏死型病毒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应选购正规厂家的种子,从源头上杜绝毒源。一般线椒比牛角椒、螺丝椒、甜椒等抗病毒性强,耐热品种比耐寒品种抗病毒性强,有辣味品种比没辣味品种抗病性强。由于连续几年线椒价格相对较高,种植面积最大,占全部辣椒面积的70%左右,导致2017年线椒价格超低。线椒主栽品种有茂辣十三号、黑线688、金冠一号、改良型辣丰三号、金牌相连三号、湘妃等。牛角椒品种有宝丰二号、黄金大椒、鑫农早椒、超联九号等。螺丝椒种植面积相对较少,品种主要有特优二号、螺丝霸王、玉螺王等。
②种子消毒处理 “三那”地区种植户一般都用温汤浸种,有的甚至不浸种,直播干种子。温汤浸种仅能杀灭种子表面病原体,对杀灭病毒作用不大。磷酸三钠溶液可以钝化病毒,用磷酸三钠浸种是杀灭种子带毒最经济、实用的方法。主要做法是辣椒种子用清水浸泡3~4 h,搓洗掉种子黏液,放入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20~30 min,并不断搅拌,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播种。
③集约化育苗 “三那”辣椒种植户多是散户,多采用土壤直播育苗,且对育苗地的选择粗放,导致土传病害发生严重,且定植时对根系损伤过大。加之难以进行控苗,导致辣椒苗期徒长严重,影响定植后生长。通过开展集约化穴盘育苗,可以有效提高育苗质量,降低感病风险,还能合理安排种植时间,提高综合效益。2015年钦州市嘉园农商开发公司开始在钦南区犀牛脚镇开展规模化集中育苗示范,效果明显,大有取代“三那”辣椒传统育苗方式之势。
④增施微量元素 “三那”辣椒已发展30余a,种植户不注意施用有机肥,不重视微量元素的施用,尤其是Ca、Zn、P元素缺乏严重,导致辣椒落花、落果严重,坐果率低,品相差,商品率不高。研究表明,增施Ca、Zn、P等元素可有效提高辣椒抗性,降低病毒病发病几率,可增产12%左右[3]。
⑤及时清除残留植株和田埂杂草 残留植株和田埂杂草可以作为病源和传毒虫媒介藏身之地,一旦条件合适,便会传播病毒。另外,一旦发现病株,马上清除,并集中处理,且农事工具消毒后再接触其他健康植株。在喷药防治时,发病植株周围区域要重点喷施。
⑥及早防治传毒虫媒 可选用内吸型农药,结合微量元素叶面肥和保护性杀菌剂,喷施1~2次,注意从田间四周向中心喷施[4]。还可利用蚜虫趋黄、避银色的特性,在田间悬挂黄板,改换黑色地膜为银黑双色地膜等。暖冬年份适合虫媒繁殖、迁徙,应加大用药频率。如2016年冬季,由于辣椒整体价格偏低,种植户都疏于管理,坏死型病毒病比历年发生严重。据调查,个别地块病毒病发生严重,不得不改种花生、玉米等其他作物。
4.2 药剂防治
目前防治病毒病尚无特效药物,主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预防病毒病要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健康植株,提高植株抗病,避免病毒病的发生。在发病初期可喷施20%病毒A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菌毒清水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油800倍液等,施药时配合啶虫脒或吡虫啉等杀虫剂使用,并添加氨基酸水溶性肥,以提高作物抗性。每隔5~7 d喷施1次,连喷3次。注意轮换使用农药,避免产生抗药性。
[1]刘华才.钦州市辣椒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广西农学报,2012,27(6):72-74.
[2]贾红,宋文胜.加工型辣椒坏死型和条斑型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J].石河子科技,2012(3):3-4.
[3]王秀娟,娄春荣,解占军,等.中微量元素对辣椒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1(1):174-176.
[4]黄大荣.浅淡茂县干热河谷地区辣椒病毒病发生及防治关键技术[J].农家致富之友,2016(6):64.
S436.418.1+2
B
1001-3547(2017)08-0075-02
10.3865/j.issn.1001-3547.2017.08.027
宋静静(1981-),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生物制药和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电话:18807870379,E-mail:songjing2345@163.com
2017-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