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120例急诊手术患者术中的应用
2017-05-15朱瑜
朱 瑜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6)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120例急诊手术患者术中的应用
朱 瑜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6)
目的 探讨优化护理流程在急诊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0例实施优化护理流程的急诊手术患者设为观察组,将120例实施常规护理的急诊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效率和医护患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术前用物准备时间、术中取拿物品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护理差错率、死亡率低于对照组,物品准备完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护患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护理流程能够有效提高急诊手术患者的手术效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改善护理满意度。
优化护理流程;急诊手术;手术效率;护理质量
急诊手术患者均病情危急,患者因剧烈持久的疼痛、呼吸困难和由此引发的不适,承受着较大的痛苦和心理压力。患者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易失去理性,在手术前处于高度的应激状态。这种高应激状态会影响麻醉和手术的安全性[1]。因此,急诊护士除了要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治疗,还要重视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需求。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于提高急诊手术室护理质量,减少各环节的滞留时间、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减轻急诊手术室护理工作压力具有积极意义。本科自2014年以来对急诊手术患者的护理流程进行优化,现将其与常规护理流程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例本院2014年7月至12月收治的急诊手术患者,均给予优化的护理流程,设为观察组。纳入标准:年龄>18岁,无手术禁忌证,未经重症监护治疗,无凝血功能障碍、贫血及恶病质,病例资料完整。排除标准:手术期间死亡,昏迷患者,合并有恶性肿瘤者,心、肝、肾等重大脏器功能衰竭者,非手术治疗者。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22~77岁,平均(46.2±6.8)岁。发病至急诊时间:1.5h ~2d,平均(4.5±2.0)h。另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6月收治的120例急诊手术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纳入及排除标准同观察组,设为对照组。其中男65例,女55例,年龄21~75岁,平均(45.4±6.5)岁。发病至急诊时间1.5~1d,(3.5±1.5)h。两组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按照传统急诊手术室护理常规开展护理工作,做好术前准备,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各司其职,进入手术室后核对其身份、手术部位以及术中带药等,配合医生完成手术。观察组采用优化的护理流程,开展抢救工作。
1.3 优化护理流程
1.3.1 接诊时间 保证接到急救电话5min内出诊,在出诊的路上与现场人员联系,了解患者的情况。达到现场后抢救结束后在救护车上通知急诊科做好抢救准备[2]。
1.3.2 开放绿色通道 引入“一站式”管理理念,减少患者在各个环节的等候时间。实施先诊疗再挂号、先抢救再收费的制度。听到救护车鸣笛声后,护士将平车推到急诊中心门口急诊,迅速推进抢救室。实行急诊患者“四优”服务,即优先检查、优先用药、优先住院、优先手术。
1.3.3 优化抢救过程 患者病情在准确评估后,采用定时、定人、定位的三定模式开展抢救工作。5min内建立静脉通路,10min内采集血液标本。一旦明确诊断,配合医师开展针对性的治疗。责任护士位于患者的左侧,协助患者插管、呼吸机给氧、链接按压泵以及协助止血等。其他护士遵医嘱用药,监测患者的血氧,并将所取的血液标本送往检验室,30min内追踪检验结果。
1.3.4 优化护理流程 包括患者接待流程、查对流程、抢救流程、低血糖处理流程、静脉输液流程等。要求每位急诊室护士熟知流程的操作过程,并定期进行相关考核。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用物准备时间、术中取拿物品时间、手术时间、护理差错率、术后死亡率以及医护患的满意度。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的急诊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采用百分制,90分以上为满意,观察组和对照组各调查一般资料均衡的120名家属。
2 结果
2.1 2组患者手术效率比较 观察组的术前用物准备时间、术中取拿物品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护理差错率、死亡率低于对照组,物品准备完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医护患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医生、护士以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效率的比较
表2 两组医护患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急诊科是医院急危重症患者收治最多的科室,具有危重患者多、病情复杂、工作量大、护理工作重等特点。急诊手术的患者由于发病比较突然,在思想上缺乏足够的准备,来院后心理应激反应较为剧烈。一方面,急诊手术患者入院后由于诊治时间较长、痛苦大,心理上难以承受,自制能力下降,一些患者会出现情绪不稳定,较急躁、易怒[3]。另一方面,由于患者缺乏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对病症的后果无法预测,认为自己的生命受到了严重威胁,容易出现恐惧、紧张等情绪。同时急诊科也是医院医患矛盾、暴力事件和医疗纠纷的高发科室。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法制观念及维权意识的增强,对急诊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也导致急诊科的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护理流程优化再造是根据迈克尔哈默所提出的作业流程重组理论所建立的一种流畅的护理服务链[4]。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是对急诊护理措施的改善,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实施系统全面的管理控制,来提高急救护理质量和抢救效率,降低急诊患者的死亡率,实现急诊护理质量的持续发展。
急诊护理流程的优化过程中通过科学制定工作程序及严格按照程序开展护理工作,使护理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实现了急诊护理管理的最优化,从而确保了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该流程减少了办理手续、缴纳费用等活动所导致的不必要的时间浪费,节约了患者滞留的时间,提高了治疗效率,为患者的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急诊护士采用定期培训、全员培训、分层次培训等形式,不断增强了专业知识及急救技能。由于成立了急诊护理小组,提高了护士护理的责任心,避免了常规被动式的护理,能使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增强,及时了解患者的主诉、生命体征,病情的变化,提高了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程度和抢救的成功率。完善的护理流程,如接诊的优化、绿色通道的开放、抢救过程的优化,节约了患者滞留的时间,提高了治疗效率,为患者的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缩短了治疗疗程,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对家属知情权的尊重和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提高了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缓解日益紧张的医护关系。
[1] 杨志萍.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与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 (6):96.
[2]叶群英.心理护理对急诊手术患者术前应激和疼痛耐受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2):2851.
[3]据江美,刘佳.优化护理流程对急诊危重患者抢救的效果影响[J].健康研究,2014,34(1):87.
[4]李爱琴.程序化管理对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2):21.
10.3969/j.issn.2095-9559.2017.02.096
2095—9559(2017)02—3025—02
2016-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