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街和美丽说合并背后的互联网困境
2017-05-15何广锋龚萌萌
□文/何广锋 龚萌萌
蘑菇街和美丽说合并背后的互联网困境
□文/何广锋 龚萌萌
资本寒冬的不期而至,让曾经无比自信的创业者们感到阵阵焦虑,一旦断了资金补给,辛苦创立的公司离死亡就不远了。自2015年初滴滴快的合并开始,互联网企业合并的大幕就正式拉开了。昨天创业者们还在市场上相互厮杀,打得你死我活,但突然间风向大转换,曾经的冤家纷纷放下姿态,牵手联姻,开始幸福的蜜月之旅。合并是唯一比失败还糟糕的事情,《经济学家》杂志曾有个比喻,“企业合并要比好莱坞明星婚姻的失败率更高”。从目前的情况看,一山不容二虎,合并之后往往是以其中一方的悲情退出为结局。但是,即便面临巨大的失败风险,巨头合并仍频繁发生,这到底是为何?是资本的魔力还是强强联手占领市场的策略?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2015到2016年,互联网行业给了吃瓜群众太多的惊讶,巨头合并层出不穷,重磅交易频频出现。清科集团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互联网行业并购案例为260起,同比增长126.1%;披露并购金额的案例数123起,规模达1108亿元,同比增长400%。
2015年,滴滴快的、58赶集、美团大众点评、携程去哪儿、优酷土豆、百合世纪佳缘相互牵手,从此“天下归于一家”。似乎一瞬间,合作成为行业主题,风险资本大力投入后,纷纷准备“收割”了。延续到2016年,行业小并购不断,大并购事件相对缺乏,不过,美丽说蘑菇街合并、滴滴收购优步中国,依然引起了市场不小的轰动。
联姻,是情理之中还是预料之外?
2015年底,蘑菇街与美丽说就频频传出双方即将合并的消息,当时双方均极力否认该传言。但无风不起浪,2016年元旦刚过,蘑菇街和美丽说这对竞争对手突然宣布合并,,2016年中国并购市场第一枪打响。整个合并交易以完全换股方式完成,蘑菇街和美丽说股份按照 2:1 对价,新公司整体估值在 30 亿美元左右,原蘑菇街CEO陈琪出任新公司CEO。
何广锋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龚萌萌南京大学金融学在读硕士
图1 2012年-2016年上半年互联网行业并购规模和数量
双方联姻,是情理之中还是预料之外呢?从目前的情况看,双方合并,两家皆大欢喜,应属情理之中。第一,合并减少了同业竞争,有利于资源整合。2009年成立的美丽说和2011年成立的蘑菇街十分相似,都是依托于淘宝做导购业务起家,本质上都是纯垂直电商,消费人群主要是女性。数据显示,双方的用户重合度在20%左右。因此,合并之后,两个品牌的定位将更加清晰,可以更好地进行差异化运营,蘑菇街可主要服务于以学生为主力的年轻人群,而美丽说则向以白领为主、消费能力再高一点的人群倾斜。与此同时,合并之后,双方在品牌造势及营销广告费用方面支出将大大降低,甚至减半。远离广告烧钱大战之后,双方可把更多的时间精力聚焦于品牌壁垒和服务深耕,塑造自身核心竞争力;第二,新公司估值大为提高,行业地位和影响力显著上升。合并前,蘑菇街估值95亿元,美丽说估值59亿元,而合并后,新公司估值高达30亿美元,折合200亿人民币元,溢价率高达30%,又一家巨无霸公司诞生。
表1 2015年--2016年互联网行业并购大事件
总结来看,不只是蘑菇街与美丽说的合并是情理之中,未来更多的互联网公司合并也将是预料之中的事,共同点无外乎就两点:一是双方还处在“烧钱”买客户、争市场份额阶段,在拼得你死我活之际,市场还出现了第三个有力的竞争者;二是商业模式趋同,差异化不明显。具备了这两点,合并就将成为一个大概率的事件,联姻自然在情理之中。
合并后的路远没有想象中的好走
巨头之间的联姻看似美好,但蜜月期之后,各种琐碎问题就纷至沓来。一般来讲,合并之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企业整合风险,一旦融合不好,潜在的问题就将不断放大并引爆,引发高管和员工离职潮等。毫无疑问,最近几年的合并案都未能有效解决企业之间融合的问题,如新美大合并之后,大众点评创始人张涛挥泪离场,再如滴滴快递合并之后,快滴发展日趋边缘化。综观美丽说和蘑菇街这次合并,同样没有逃过这些问题。
一是核心员工开始流失。合并之后,为进行业务整合、控制成本,双方组织架构势必需要进行新一轮的调整,有些部门重要性可能上升,有些部门重要性则大幅削弱,甚至可能被取消,因此内部员工如何在新公司中进行更好的安排无疑成为一个大难题,由此引发的矛盾也难以避免。同时,办公地域的改变也引发了很多员工的不满,如美丽说市场运营部整体从北京迁往杭州,员工相继离职也是情理之中;二是运营效果不甚理想。从用户使用量上来看,易观千帆数据显示,蘑菇街APP的月活跃用户数从2016年4月的1288人次降低到2016年7月的697万人,降幅达45%,而美丽说App的月活跃用户数从4月的869万次降低到7月的506万次,降幅达41%。由此可见,合并之后并未达到“1+1>2”的效果,抱团取暖后的运营成绩还不如双方“单刀匹马闯天下”。
图2 2000-2015年全球及中国网民规模及增速
资本魔力还是商业本质主导?
蘑菇街和美丽说合并,以及其他互联网公司之间的抱团取暖,是受什么因素的驱动呢?在笔者看来,至少存在以下四大原因。
一是停止无休止的恶性竞争,停止不可持续的“烧钱大战”。互联网企业攻城略地的利器就是烧钱,烧钱买用户,烧钱买市场,纵观大多数互联网创业企业,十之八九都是亏损的。互联网的无边界性决定了行业护城河很浅,准入门槛很低,导致竞争者甚众。
二是联合起来共同应对其他竞争者,互联网红利消退背景下的抱团取暖。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2016年11月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移动互联网红利已经结束,不可能再有独角兽出现”,这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姑且不去讨论李彦宏此话的准确性,但至少说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互联网红利在加速消退。以我国网民增速为例,2000至2012年,我国网民规模增速都显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2012年之后,拐点来临,增速逐年低于世界水平。在如此大背景下,如果还不抱团取暖,或许任何人都没有出路。对于马太效应尤为明显的互联网行业来说,更是如此。因此,老大老二联合起来对付老三,老大老三联合起来对付老二的戏码不断上演,都急切希望在市场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狙击潜在的竞争者。
图3 2012-2016年外汇储备资产变化情况
三是人民币贬值下的资本逐利行为。相比当前 “跌跌不休”的人民币汇率趋势,此前人民币长期处于升值通道里,引发海外资金对国内资产的热衷。资金只要进了中国,什么都不干,存银行也可赚取丰厚的利差,假设一年后到期,取出来换成美元,由于人民币升值还能赚取丰厚的汇差。然而2015年8月份之后,风向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开始进入贬值通道,资本大幅流出中国。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01万亿美元,较2015年末下降3198亿美元,降幅近10%。
从外币股权投资基金募集情况看,受人民币贬值影响,火爆的外币基金市场大幅降温,基金募集金额增速由2014年的100%下滑至9%。外币基金的低迷,折射出国外风险资本对于国内股权投资市场的不看好。互联网行业是风险资本驱动型行业,背后依靠强大的资本支撑,一旦没有弹药支撑,合并或者倒下就成必然之举。因此,人民币汇率贬值下的资本外流或许也是促发合并的一大原因。
四是商业模式的回归,聚焦主业与核心竞争力提升。业界普遍认为停止烧钱,是合并的主要理由,但苏宁金融研究院认为,这绝对不会是最主要的理由,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由商业模式回归所决定的。互联网企业相互拼杀会发现,烧钱获取的用户都不是忠实的粉丝,随时都会流失。要想提升用户的忠诚度,获取用户的认可,根本还在于产品和服务,根本还是靠技术创新驱动。
合并应谨记以下三点
互联网红利日渐稀缺,商业模式逐步固化,创业赛道不断变窄,合并成为互利共赢的最好选择。但合并之路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以下事项还得留心。
一是合并在后,整合方案在前,如何优劣互补、最大化发挥各自能量应成为合并前首要考虑的事项。从目前的合并案例来看,常常带有资本逼婚的性质,合并双方在投资人的催促下,草率联姻,完全没有充分考虑合并之后将遇到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同时,由于操之过急,很多事项没有充分界定清楚,导致合并之后双方责任义务模糊,形成整合僵局。因此,在合并之前,整合方案应先行,充分考虑到各类合并后的难题,界定清楚双方职责,使遇到问题时有章可循,避免双方各不让步、整合无法推进的情形发生。
图4 2006-2016年外币股权投资基金投资情况
二是合并之后应首要注重安抚双方员工,维护团队的稳定性。互联网公司之间的竞争,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但本质还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合并中的优势一方往往会认为合并之后,之前的威胁就不存在了,另一方发展得好不好、双方整合得好不好、核心员工是否能留住,已经没那么重要了。但事实如此吗?如果合并一方的核心员工离职创立新公司或者加入竞争对手公司,很大可能性是你又要遇到更加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不要妄想通过合并一统天下,从此安枕无忧,应注重吸引人才,保留原先核心团队,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合并基础上进一步做大做强,构建更稳固的护城河。
三是利用合并契机为IPO做准备,形成治理结构清晰、财务规范的公司。合并,很大的原因在于投资人的推动,在于合并之后盈利的提升、市场份额的扩大,在于估值的提升,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登陆资本市场。
2017年,资本寒冬依旧,投资人也不再盲目,对于创业者而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坏”是融资变得更加艰难了,“好”是让创业者回归正途,重新聚焦产品创新与技术创新,重塑以技术驱动创新的商业模式理念,让简单粗暴花钱买客户的商业模式成为过去,让互联网行业能够重新迎来新的春天。
责任编辑:向坤
xiangkun@staff.ccidnet.com
在资本的主导下,蘑菇街与美丽说以完全换股的方式完成合并,但合并之后并未出现“强强联合”的局面,反而在业绩上频频下滑,并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裁员。抱团取暖真的能让互联网企业抵御资本寒冬吗?究竟如何抱团才能真正取暖呢?
宋迎赛迪智库互联网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