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培智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
2017-05-15杨皓羽
杨皓羽
【摘要】应怎样有效提升培智数学课堂有效性,本文认为应首要注重情境导入、知识建构、学生练习这三个环节,在培智数学课堂中,导入活动应有意地创设“有效情境”;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应关注学习活动的有效组织并提升思维质量;学生练习应体现层次性、针对性、差异性,如此方可有效提升培智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培智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一、情境导入环节
(一)创设多媒体情境导入新授课
在新授课中,有必要借助于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已经成为共识,如在“有趣的图形”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在课程的开始阶段演示:三角形和长方形能够形成桥的形状,在其旁边则由圆形的花和长方形、三角形拼成的树,随后桥上开来圆形和长方形組成的载重汽车,车上又放置着正方形的货物之类,使得学生逐步说出自己认识的图形,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随后的学习环节做出铺垫,进而获得较好的效果。
(二)以生活问题导入练习课
作为特殊教育,培智数学练习课若可以创设出引人入胜、生动有趣而又意犹未尽的整体情境,学生又能够在其间“扮演角色”,往往能够在获得“成就感”的过程中有效解决生活数学问题。如在“得数是5的加法”这一内容的练习课中,将主线定位为“动物运动会”,以多媒体呈现故事,将其中解决生活问题的内容加以串联,将整个学习过程变为动态的活动。整节课中,学生往往会在兴奋状态下自觉参与课堂活动。
(三)导入的内容要和教学内容相一致
培智课堂教学不仅需要用来引起注意的情境,更应将课堂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相互顺应。如以“数鸭子”的形式进行“5-2”这一教学内容时,若仅仅用“展示主题图→听歌曲→动画演示→提问→追问和提示→进入下一环节”的形式进行的话,这一情境往往是无效的——其尽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也干扰了学习,同时也有情境和学习相悖之嫌。
二、数学知识建构环节
(一)培智数学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思维质量的提升,要有“数学味”
所谓“数学味”,指的是要尽最大可能将情境摆在给数学学习服务的位置上。如在“认识平均分”这一内容中,教师若仅仅用动画出示“两个人分四个果子”的故事来引入的话,往往会造成为了使得特殊的学生“参与”而使得数学课堂脱离“数学轨道”的情况,也就是缺了数学味。而将之改动为“两个人分四个果子”的故事并提出问题之后,让学生用扳手指的办法加以解决的形式,则可以第一时间将学生带进数学探究活动中,从而提高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培智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一方面是日后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提升其思维水平。如在“得数是5的加法”一课来说,由于B、C类学生尚未形成“数”的概念,故而只能采取“思维质量提升”的方法;而对于具备一定数学能力的A类学生,则应采取截然不同的学习办法:让学生将第一个数量记住,随后依次向后数出第二个数,从而获得结果。
(二)培智课堂教学要有效组织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
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力求特殊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参与并投入,从而突出课堂教学有效性。如在“6的认识”这一内容的教学活动中,首先在“准备作客”这一环节中组织活动,包括数一数作客的动物数量、数一数带去的礼物数量等,在数的过程中,教学生在自己数之后请同学或A类学生来帮忙验证。其次则在“作客时”这一环节中组织活动,包括数出凳子张数、数出招待客人的食品有几种、数出给自己几种食物等,方法同前。
三、数学课堂练习环节
(一)培智数学课堂练习应体现差异性
众所周知,学生的差异无处不在,故而培智数学课堂上练习题方面也要体现差异。在“得数是5的加法”这一内容的练习设计环节中,便可以采取A类学生计算4道题均以竖式形式计算(允许借助学具或板手指);B类学生完全借助学具计算2道题;C类学生则与老师一起摆学具计算2道题。
(二)培智数学课堂练习应体现针对性
在此方面,可针对所教课程的重点、难点开展练习,亦可从学生数学水平出发进行“针对性练习”。如在前文所述“6的认识”这一教学活动完成后,可以继续设计“作客”情境——令学生数出客人给主人带了多少个礼物(6以内),在此之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一步设计6以内数的“针对性练习”:客人回家时,主人要给客人回赠礼物,客人则要以掷骰子的形式自己决定回赠的礼物数量,每个客人均有一次掷骰子的机会,并准确地从不透明的袋子中摸出和点数相等的礼物个数,正确者可以把礼物带回家——这样的活动内容可以进一步将学生所具有的学习热情推向高潮,在其过程中,学生不仅玩得开心,而且也会启发A类学生找出掷骰子的技巧和挑选礼物的能力,B类学生准确读出所掷的数和礼物数,C类学生则在帮助下拿走礼物。
(三)培智数学课堂练习应体现层次性
和正常的数学学习一样,培智数学练习的设计同样要讲究“由浅入深”“由易及难”这一顺序,在循序渐进中形成梯度,并获得逐步提高。如在“比较数的大小”这一教学内容的练习环节中,就完全可以设计出体现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基础练习中的“数蘑菇山”“送数宝宝回家”突出重点,“当踢毽子的裁判”紧扣知识重点训练,强化基础知识;针对性练习通过一道辨析题突出“两位数与两位数比,必须先比十位”的方法,并在“十个十个的数数”中加以验证,突破难点;综合练习“给小兔当参谋”中设置的三个问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培智数学课堂教学是智障学生掌握数学技能,培养数学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要遵循智障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符合智障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智障学生的发展为目标,重视学生的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方可真正在培智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升其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成中正.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对策[J].新课程导学,2016(03).
[2]沈卫华.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J].教育科研论坛,2008(05).
[3]蒋磊.让真实有效、和谐民主成为数学课堂的永恒底色——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J].小学教学参考,2012(24).
[4]包立伟.英语课堂有效教学之我见[J].新课程(下),2012(09).
[5]朱瑾.与生活紧密连接,实施数学课堂有效教学[J].新课程学习(中),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