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阅读思维品质的培养策略

2017-05-15王学鹏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框架文本文章

王学鹏

摘 要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指的是人的思维个性特征,而阅读又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以思维品质的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人教版Go for it 七年级上册Unit 4为例,提出培养策略:打乱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总结写作框架,培养学生整体性和概括性;注重细节意识,培养学生的准确性;续写结尾,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写作框架的再次探讨,培养学生批判性能力。

英语 阅读 思维品质 策略

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阅读思维品质的培养已逐渐成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黄振定指出,“语言的灵活性来源于思维的丰富性,语言的准确性来源于思维的确定性”,这说明语言的特性在某种程度上是由思维品质所决定的。那么思维的核心品质到底有哪些呢?随着对思维品质研究的深入和概括,相对比较全面的是林崇德和胡卫平教授提出的思维的五个品质: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独创性。这五个品质,全面反映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倡在教学中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为培养学生能力的突破口,从而为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智力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有效的操作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思维品质为指导,逐步倡导思维型课堂教学,强调思维是贯穿教学活动中师生的思维活动。笔者以人教版Go for it七年级上册Unit 4 Where is my schoolbag?中Section B 2b阅读为例,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反思性思维等核心思维品质的具体策略。

一、打乱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般情况下,教师导入之后,学生就直接开始进入文本阅读。而七年级上册的阅读有个明显的特征,即篇幅相对较短。因此,教师在让学生阅读前,可以先不提供所学的完整内容,而是把要学习的阅读篇章分句打乱,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把句子结构理清,组成一篇完整的阅读。如:在这篇文章中,教师可以把文章分成六句,然后打乱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整理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①In our room,my books and tapes are in the bookcase.

②Im Kate,and my sister is Gina.

③My keys are in the schoolbag.I have a clock. It is on the desk.

④Im tidy,but Gina is not.

⑤“where are my keys? Wheres my ruler? Wheres my schoolbag?”Gina always asks.

⑥Ginas books are everywhere—on her bed, on the sofa and under the chair.The white model plane is hers.Its under the desk.

要想把六句话组成完整的篇章,并且要求准确,需要一定的逻辑性。比如开头的选择,为什么②是开头句,因为这是一句介绍。一般来讲,介绍放在最前面。介绍完以后是篇章中心句④,接着下面细节都是围绕这两句话展开的。首先围绕Im tidy,接着围绕but Gina is not叙述。这样的结构框架需要学生很强的逻辑思维才能达到其准确性。从最简单直接的文本阅读到让学生完成文本的整合,这不仅是一个思维的过程,也要求学生善于展开全面的思维过程,运用自己的逻辑思考问题,具有一定的思维广度和深度。

二、总结写作框架,培养学生整体性和概括性

在要求学生完成排序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回答他们自己排序的理由,最后教师在PPT上展示完整的篇章,看完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概括阅读文章的整体框架。林崇德教授在阐述思维的基本观点时认为,思维是智力和能力的核心,概括是思維的基础。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让学生自己总结文章的写作框架。学生通过思考至少可以用中文概括出介绍、中心句、细节等相关词语,最后教师呈现相关术语和文本的框架。

Im Kate, and my sister is Gina.

Introduction

Im tidy,but Gina is not.

Topic sentence

In our room, my books and tapes are in the bookcase.My keys are in the schoolbag.I have a clock.It is on the desk.

Supporting details (Im tidy.)

Ginas books are everywhere—on her bed,on the sofa and under the chair.The white model plane is hers.Its under the desk.“where are my keys?Wheres my ruler? Wheres my schoolbag?”Gina always asks.

Supporting details(but Gina is not)

三、注重细节意识,培养学生的准确性

英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细读能力,寻找文本的具体信息。本文主要是对主题句“Im tidy ,but Gina is not.”的介绍。那文本又是如何介绍这句主题句的呢?很明显是通过对比的手法来叙述各自的真实情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设计对比语境,来体现两人的不同。如表1所示。

表1 人物对比

在学生找出两人的对比信息后,教师还要求学生能够用本单元重点词汇“but”把信息连成句子,如Kates books and tapes are in her bookcase,but Ginas books are everywhere.这样不仅使学生对本课的重点词汇“but”更有印象,而且更能凸显两人细节的对比,概括文章的主旨。

四、续写结尾,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在上述环节之后,学生对掌握文章框架和细节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师可继续追问:假如这是一篇非常完整的文章,我们还缺少什么?学生马上会想到,文章缺少标题。程度好的学生能想出文章缺少结尾或者总结性的句子。然后教师在学生的问题基础之上,让学生给这篇文章加上一个标题和总结性的结尾。对于标题,大部分学生会给文章加上:Kateand Ginas Room,也有些学生直接把主题句当作标题:Kate is tidy,but Gina is not,这些答案笔者认为都是可以的。

对于结尾,有些学生回答:What an untidy room!尽管这样的回答只片面回答了Gina的房间,但学生也在不断开放性地思考。程度较好的学生能从文章的情感角度出发总结出:I hope Ginas room could be tidy.文章虽然通过对比的方法讲述了Kate比Gina整洁,但从文章的情感角度把握,是希望Gina也能做到像kate一样整洁,进而反观自己在生活中也能像Kate一样整洁。如果学生最后的总结能从情感态度上把握,说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很高的。而非智力因素的提高也是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表现。因为思维活动是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统一,非智力因素也是思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也要有意识地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五、写作框架的再次探讨,培养学生批判性能力

仔细阅读此文本,我们发现此篇文章并非只有这种结构。就像刚开始排序时,有些学生会把总结句④放到最后,这样的表达方式也是对的。因此,教师可以在处理完篇章以后要求学生进一步思考:总结句是否只能放在介绍后面?针对这个问题,学生会批判性地提出很多自己的意见。如学生马上会想到把这句话放到最后面,使之成为整篇文章的总结句。

有些学生会把它放到In our room,my books and tapes are in the bookcase.My keys are in the schoolbag.I have a clock.It is on the desk.之后,成为上下文的过渡句。这样的移动反而使文章的段落更加紧凑,体现了高度的语境意识。

也有些学生把这句主题句拆开,如下:

Im tidy. In our room,my books and tapes are in the bookcase.My keys are in the schoolbag.I have a clock.It is on the desk.

But Gina is not. Ginas books are everywhere—on her bed,on the sofa and under the chair.The white model plane is hers.Its under the desk.“Where are my keys?Wheres my ruler?Wheres my schoolbag?”Gina always asks.

這样的改写就把主题句分散,变成了段落的总起句。这样的思路逻辑性也是非常强的。此环节的设计和讨论,是对原有框架的进一步深化,说明文章的写作结构并非一层不变,也要求学生结合阅读语境和逻辑思维,灵活转变思路。这一环节的展开也为最后学生自己的产出提供了铺垫。

六、以读促写,培养学生反思性能力

在学习完此篇阅读之后,学生肯定对文章的框架有了自己的认识,在心中形成了自己的阅读和写作模式。此课的教学在设计之初就是定位“以读促写”课,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即要求学生在掌握文章框架之后,对比自己的房间和父母亲的房间,写一篇类似的文章,要求有标题、主题句、论据和结尾。这种创造性一方面体现真实性,也是应用迁移的一种表现,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实际生活中使用,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说明了思维的灵活性;另一方面这种创造性也具有反思性,能够反思、检验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在这样一个真实的写作中,学生势必会对比自己和父母亲房间的不同,寻求原因,甚至改善行为,从而促进思维方式的发展与完善。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语言能力,但与此同时,也要逐步渗透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培养的过程侧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我体验,更多依靠学生在实践中的摸索、积累和体悟,是个体认知和元认知建构的过程,是在外界引导下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和自我升华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黄振定.语言、思维和教学[J].古汉语教学,1995(增刊).

[2] 林崇德,胡卫平.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社科版,2010(1).

[3] 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 王 颖】

猜你喜欢

框架文本文章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框架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浅谈框架网页的学习
基于Jmeter对Node框架性能的测试研究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