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应有清晰的目标

2017-05-15于水生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脚后跟目的地回家

于水生

台湾大学教授黄武雄先生曾经撰文《父亲的脚后跟》讲述自己年少回家,却在路上跟丢父亲的一个真实故事:回家这条路他跟着父亲走过二三十趟了,但他每次都是眼睛紧盯着父亲的脚后跟,并没有注意记住回家的路,走丢后呆在原地回忆回家的路,却发现“怎么一下子变得如此陌生?思忆,但呈现的总是父亲那双不停晃动的布鞋。父亲回到家竟还不知我早在半途就已丢失。如果父亲是最最上乘的教育家,也许他在指明家的方向后,便要我带路,他在后头宁可随我多走一点冤枉路,一边加以修正。其后并画图比较近路与远路,如此我不只会熟悉家城之间的路径,城东郊的地理我必也在走过一遭后便了如指掌,再也不愁迷路,甚至可以常常代我父亲跑腿办事。”

课改中的教师不能在改课中成为文中父亲的角色,只顾埋头教学,从不告诉学生学习的目的地在哪里,我们这节课为什么要这样做,那样做。否则学生只会紧随老师的脚后跟亦步亦趋,一旦失去老师的指引,学生就会茫然无措,出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情况。

一、用“目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上课伊始,我就先明确点明这节课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将要到达的目的地,为什么我们要到达这个目的地,把这节课师生互动学习的目的与学生来校学习的目的结合起来,结合后共同点越多,那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越强。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的第一层次热爱是“知之”,从理智层面懂得应该学习、如何学习;第二层次“好之”,是发自学生内心的喜欢,是在感性层面产生对于学习的兴趣爱好;第三层次“乐之”,是乐趣,是生命的幸福感体验,是由学习引发的快乐感、满足感、幸福感。这是一种理性认知和感性认同叠加起来之后,从个人理想需要高度来寻求达到的人生快乐。

二、与学生共同探寻目标

师生共同设计到达目的地的路经,即通过老师示范,或者学生探究,寻找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最好的方式是让学生去探索,老师作为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在学生旁边给予适时指导、纠正。也许学生会走一些冤枉路,会花更多的时间,做一些“无用功”。其实,这些貌似多花的“心血”是值得付出的,因为难能可贵的收获是,学生会汲取探索过程中的知识和经验。

学生在实践探究过程中,如果能提出其他合理解决方法,能更加快捷高效到达目标,那么我也要予以充分肯定,“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三、让学生独立追寻目标

课堂学习过程是学生提升能力的必经过程,学生如果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那么他们就一定能够在课堂中找到稳妥正确的解决问题的路径,反之,说明他们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能力。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也可以换一种思路,让目标走近学生,即从目标出发,倒推教学应该如何从目标走向学生,与课堂学习的路径结合后,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实践。

学生心中有梦想,课堂改革有梦想,我的心中有個更大的教育梦想,培养健全的人是现代课改的根本,是教育梦的具体化载体,如果能从宏观高度把学生心中的家与课堂教育梦契合起来,课改才能更成功,教育才能走向成功。

【责任编辑 孙晓雯】

猜你喜欢

脚后跟目的地回家
恋爱中的城市
迷宫弯弯绕
阿喀琉斯的脚后跟
动物可笑堂
脚后跟干裂怎么办?
回家的路(外一则)
1670天后,回家
过年回家,他们在路上
用脚后跟走路可以补肾气
脚后跟痛查查腰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