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童言稚语”中关注儿童文化
2017-05-15周庆芳
周庆芳
摘 要:俗话说“童言无忌”,指的是幼儿语言的真实性,因为它反映的是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幼儿的语言发展还很不完善,逻辑思维还不够严密。因此,在他们的语言中常会出现“前言不搭后语”、“不知所云”的现象。为此,我们往往会不耐烦听孩子把话说完就打断孩子,甚至因为孩子语言的逻辑性不完整而着急。其实,就在孩子断断续续的话语中,闪烁着孩子无穷的想象和智慧的光芒,以及他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童言稚语;儿童世界;儿童文化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5-009-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孩子创造健康、丰富的环境,使孩子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它第一次旗帜鲜明的提出“以人为本”,即教育应向儿童世界回归的教育理念,为我们幼教工作者改变教育观念,转变教育行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一、从“童言稚语”中看儿童文化
什么是儿童文化?目前,笔者根据这几年的工作经验,随机选取了2个事例:
童言稚语一:自然角里,有小朋友从家里拿来了几只“蚕宝宝”,我对孩子们说:“蚕宝宝只吃桑叶,其他的东西都不吃。”
浩浩问:“蚕宝宝吃饼干吗?”
我说:“不吃。”
他又接着问:“那糖果呢?”
我说:“也不吃。”
孩子们说:“蚕宝宝可真挑食啊。”
童言稚语二:户外散步时,小朋友捡起落叶在讨论着。
晨晨说:“夏天到了。树叶太热了,所以落下来了。”小朋友都捂着嘴笑起来。
君君说:“应该是夏天到了,树上的叶子脱下黄色的衣服,穿上绿色的衣服。”
子怡说:“不是夏天,夏天树上不会掉树叶的。”
西西说:“树叶发霉了才会变黄。”
杰杰说:“是树叶被虫咬了,所以会黄。”
这些“童言稚语”是幼儿园里展现儿童纯真天性、反映儿童生活方式、生活情感、生活态度的一个窗口,一个视角,一个小小缩影,它闪烁着儿童智慧的火花,展现了幼儿博大的关怀、同情与奇特的想象力。在这里,孩子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用自己独到的语言表达身处绚丽多彩的世界。
二、从现代“童言稚语”中表现出来的儿童文化特征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在现代众多幼儿园中,能反映儿童文化“童言稚语”少之又少,我们成人关注儿童世界更是少之极少,儿童文化正面临着重重危机,这种缺失现象不能不让我们反思其原因所在:
1.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缺少自由的时间。
成人社会中竞争的加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已不知不觉地影响到儿童的生活,迫使儿童不得不跟随成人的节奏和愿望从事自己的事情:立即起床、立即吃饭、赶快上学,儿童在成人时间表的催促下已无法随心所欲地拥有自己的时间。上午舞蹈,下午学绘画,晚上回家还要坚持不懈地弹钢琴,练书法,许多要到小学才学的内容已被提前到学前阶段,儿童的时间太少,儿童在这种高强度,高控制的旋涡中筋疲力尽,逐渐远离了游戏,远离了游戏精神,儿童文化便在儿童身上悄悄消失。
2.现代居住环境的改变——缺少自由的空间。
钢筋混凝土包围的孩子离大自然越来越远,他们能感受到的大自然也越来越模糊,既无法到林中和小鸟一起歌唱,也无法在草地上打滚和捉迷藏,象被囚禁在笼中的小鸟与自然隔绝着,也彼此隔绝着。再加上现代家庭普遍为独生子女,自由自在的同伴交往也就成了一种渴望。
3.新技术和大众传播媒介读儿童的影响——缺少真实的生活。
电视作为视听大众文化,在给儿童生活带来新的乐趣,拓宽儿童思维,开阔儿童视野的同时,却剥夺了儿童在实际生活中进行体验的机会,削弱了儿童的感性能力,使儿童成为静坐的动物。他们在电视上了解农作物从播种到收割的全过程,却闻不到农作物成熟时的清香,体验不到收割农作物时给人带来的喜悦。远离了真实的体验,也就导致了“童年的消失”。
4.成人文化对儿童文化的压制和侵袭——缺少童真和童趣。
儿童文化和成人文化分属两种文化,他们标准不同、感受方式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成人文化是强大的一方,它代表着社会,代表着交流,并且以它自以为更高明,更优越的一方压制、侵袭儿童文化,他们希望儿童按照自己的价值标准,按照成人关于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不能做的规定来行事,这种不能容忍儿童文化的存在,无视儿童文化存在的态度,以及时时处处以成人的文化标准来要求儿童的行为,是儿童文化缺失,甚至面临消亡危险的主要原因。
三、充分挖掘并利用孩子的“童言稚语”,有效改进教学方法
1.感受幼儿真实的想法,拓展孩子的语言。
在師生互动中,只有细心聆听幼儿的话语,才能真正走进幼儿的心灵,因为每一个孩子对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会给孩子一些统一的问题答案,这种做法不利于孩子思维的发展,只有聆听孩子的真实想法,给孩子自己了解的机会,教师才有可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2.聆听孩子的解释,留下足够的空间。
正如皮亚杰所言:教师应站在一边静静地等待,给学生让出时间和空间,仔细观察幼儿的所作所为,聆听孩子的解释,并从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而后你的教学就可能不同于平常。
3.尊重孩子的想法,寻找最佳教育方法。
我们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寻找有效的教育方法,建立有效的督促机制,让孩子学会自我约束。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活泼的语言。了解孩子的“童言稚语”,可以了解孩子自己对事物的想法。在对孩子的语言和行动做出反应前,教师必须留有余地,给孩子表述想法和解释答案的机会,尝试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寻找适合孩子的方式去引导他们,让他们有所学,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