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合作课堂中不再“孤独”
2017-05-15胡巍巍
胡巍巍
摘 要:以往语文课堂,学生参与到事先预设的学习流程中,师问生答,学习模式相对固化,参与学习广度不够,主动不足。一成不变的课堂模式让踊跃发言的孩子成为课堂的宠儿,不善言辞、默默无闻的孩子更加沉默。渐渐地,不断沉默的孩子成了课堂的“孤独者”。怎样让课堂活起来?本文中的教学实践表明,光合作不够,恰当合理地分组更能让合作优质有效。
关键词:分组策略;沟通与合作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5-008-1
课堂中是不是有些孩子对课堂学习不关心,高兴听两句,不高兴就“关”耳朵?怎样才能使孩子们感到学习既快乐又充实?什么样的学习才能让这些课堂中的“孤独者”参与其中呢?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沟通与合作素养”是通用素养里头最重要的一种素养。每节语文课的合作学习板块对课堂中的“孤独者”是个福音。细分的小组中,三四个人一起学习比在班级学习中更能感受学习价值与进步。
一、语文课堂需要合作
本文以合作学习读课文为例。朗读是儿童学习语文立脚点、生长点,读中积累、感受、内化语言。有研究表明:朗读时70%的脑神经细胞参与大脑活动,学习效果超过默读。没有合作时,有的孩子不读。有合作时,班级划分为更小的单位,组内学习伙伴互相帮助监督,更多孩子被邀请到学习中。
小组合作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积极主动的性格,而与他人合作能力是儿童必备核心素养之一。
二、合作方式呼唤改变
合作常见分组标准:位置相邻。组长一般是由老师指派能力较强的孩子担任。渐渐地合作中出现了杂音:有组长抱怨读得特别慢的,拖了全组后腿;有孩子拒绝合作学习的,宁愿“孤独”;有孩子把别人给自己纠错不当回事的:“就错一个,没事”……
A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困难尤其突出。一篇识字课文别的小组四个人都读完了,这组还剩A一个人还没读好。不但慢,错的也多,有些音反复纠正两三遍还不能读对。A拼读生字速度也慢,遇到复韵母有拼读障碍,这同样表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不打破这个学习分组,这组将永远慢下去,组员埋怨的情绪增加,A产生不自信、抗拒的心态又不积极参与学习中,他们成为合作课堂中的新“孤独者”,这也不符合合作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合作有没有效呢?查阅学前儿童学习心理发展变化的资料,发现合作是儿童学习的需要。从儿童心理发展来看,0岁独自游戏阶段,3岁平行游戏阶段,4岁联合游戏阶段,5岁已经发展到合作游戏阶段了。儿童是希望与别人合作的,儿童气质类型和后天发展不同,往往在具体学习中表现出差异性,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也有差异。
如果课堂学习是“游戏”,孩子定乐学、爱学。所以,合作必须进行下去,传统课堂中“孤独者”,合作中产生的新“孤独者”,更需要合作。小组合作学习为孩子情感、生理和智力发展带来诸多益处。孩子正是在游戏一般的合作学习很多重要技能,与人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孩子的个性。
三、改变后的合作学习课堂
合作学习能在较少时间内让每个孩子在伙伴间相互学习中,解决能解决的问题,自主学习的时间长了,能力提高了,老师讲少了,精了,课堂简约了,学习更加优质有效。
位置不再是分组唯一的标准,我们重新划分小组,让A加入到另外小组。每次合作读书,A更积极,读书声音响了。比较前后两个组长的组织方式:A在新小组享受优先朗读权,这显然对A有效。别人读得好,他最后读且读得不好,先产生的是不自信;每次第一个读,既有“第一个”的兴奋,又有大家耐心教,还能从别人朗读中学会,这是战战兢兢所不能达到的学习效果!
合作学习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改变每组的学习方式:轮流担任学习组长,组长负责确定本组读书的顺序;根据每人学习情况打上不同等级星数;学习内容也拓展了,合作生字、组词、质疑、解疑……
最大胆的尝试莫过于自由选择合作学习伙伴,孩子们在开心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感受到学习幸福。就如读课文,除了规定不超过四人以外,座位可变,人可选择,方式可选择。孩子们新奇地热闹有序地找学习伙伴了,既没有乱成一团,也没有大声嚷嚷。最重要的变化,孩子们的脸上表情丰富了,轻松的,微笑的,开心的,期待的,再不是板脸、严肃。不论两人一组,还是四人一组,不论是原来的就近伙伴,还是课后的玩伴,学习有序地开展了。这何尝不是一种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呢?
可哪有完美的模式呢?在大家愉悦学习时,“孤独”的身影仍然在。B看别人合作,自己独自學习。B比较乖巧,可每次合作他都是一个“孤独者”。是没有自信能找到合适的伙伴?还是别的孩子不接纳他?是不是小组合作不超过四人的规定太过苛刻?
“孤独”的还不止这一位。C平时爱疯爱打闹,座位在角落。这次自由合作,他没有离开座位寻找学习伙伴。所幸,伙伴很热情。一个搬着椅子还没有找到伙伴的女生向B走来,他愉快地接受了这个女生。C在大家都合作完成时,找老同桌合作了一把。这样也是小有收获。
自由组合的学习效果呢?全班大组交流时,我任意抽学习水平中等的孩子分段朗读课文,虽不够流利,字音却是正确的。看来,自由选择伙伴对学习效果没有影响。
可见,恰当合理的分组是进行正常的交流合作学习的基础。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方式、交流水平各不相同,只有从多方面来考察学生在不同小组的表现,来设计更恰当的分组策略。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孩子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学习表达与交流,在合作中成长,让合作课堂中的孩子不再“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