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主体地位视域下防止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问题的探究
2017-05-15蔡雄杰
蔡雄杰
[摘 要]
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问题与党内民主建设原则目标是相违背的。实现党员主体地位是全面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全面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源动力。党员成为党内政治生活主体和推动力量,党组织才能真正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确立以党员主体地位为导向的党内政治生活发展路径选择,党要着力加强健全党内政治生活运行机制建设,更加重视培育全体党员的主体意识,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切实地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的实现,从而真正发挥党内政治生活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作用与价值。
党员主体地位;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问题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D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7)05-0026-03
全面从严治党,首要的是全面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做出了战略性部署,为全面从严治党奠定了坚实基础。规范的党内政治生活对党员干部具有教育、管理和监督作用,是生成清正廉明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土壤,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条件。当前党内政治生活存在不同程度的政治生活庸俗化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由于党员的主体地位在党内政治生活未能得到充分实现与保障,致使广大党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受到严重挫伤,这与党内民主发展目标是相违背的。因此,把保障和实现党员主体地位作为推进党内政治生活健康有序发展的切入点,这是我们准确而清晰地把握党内政治生活的价值目标的重要前提,也是我们解决党内政治生活面临的现实问题与矛盾的必然要求。
所谓党员主体地位,一般而言,是指党员是党的活动的主体,“在党的活动和建设实践中拥有的决定性、自主性、主动积极性的政治地位”。[1]真正让党员成为党内政治生活主体和推动力量,这是符合现代民主的一般规律和价值取向,也只有这样党组织才能真正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一)从价值目标看,实现党员主体地位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价值取向。从民主政治实质与目标来看,民主政治发展最终归宿是实现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性质决定了其民主的实质是党员当家作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实现党员在党内政治生活的主体性与平等性是党内民主政治生活的本质要求和逻辑起点。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命力之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尊重、保障党员主体地位的思想源头。可见,实现党员主体地位正是对无产阶级政党党内民主本质与目的的把握与体现,尊重与保障党员主体地位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必须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从价值功能看,实现党员主体地位是优化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动力。社会实践中,人既是价值主体也是实践主体,没有实践主体的不懈努力,人的社会价值是不会实现的。从党员工具性价值看,尊重与实现党员主体性地位是推动党内民主政治发展的内在动力。切实地实现党员在党内政治生活中主体地位,可以增进党员对党的政治信仰自觉认同,促使党员自觉地按照党内政治活动的目标进行自我调整和定位,更加积极地参与党内政治生活,推进党内民主的不断发展。从民主政治制度完善性角度来看,规范化的党内政治生活要转化成党员干部主体自觉的行为准则,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安排和政治运作必须贯穿和体现党员主体性的本质诉求,否则,党内制度、规范的完善就会失去党员主体性最大的源动力。
(一)制度建设的滞后性造成党员权利的虚化。规范化的党内政治生活需要有能切实保障党员主体地位的完善的制度规范的支撑。制度建设的水平也是衡量党内政治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党内制度规范不健全,党员各项民主权利的行使缺乏应有的保障。如党内参与机制不完善,必然会挫伤党员主体的积极性。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民主集中制确立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明确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最大的制度优势。但是实际上由于长期以来偏重于党员履行义务即“义务本位”的管理方式,一定程度上保障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配套制度相对滞后,没有形成相应有效的保障机制,党员民主参与、监督的渠道不多,可操作不强也不规范,使党内党员的民主权利出现部分虚泛化的现象。如果党员无法真正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党的内部事务,党内的决策就容易形成个人专断,破坏集体领导,形成党内政治生活一边倒的庸俗化问题。
(二)公民社会的历史根基造成党员主体意识的淡化。党员主体意识的培育与规范化的党内政治生活是同步形成。没有党员主体意识的觉醒,党内政治生活会因缺少必要的内在精神支撑而陷入庸俗化问题。因为党内政治生活的运行机制是依赖党员自觉的主体意识来推动的运行模式,没有培育成熟的党员主体意识是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规范的党内政治生活。分析我国党员主体意识不强的原因, 这与两千多年高度集权的封建思想的深刻影响相关。邓小平曾说:“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傳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2]加上我们党成立后由于长期处于残酷的革命战争环境,客观上形成我们党必须高度强调集中统一的传统。正是由于这些历史文化的原因,所以尽管我们党章明确规定了党员的主体地位,明确规定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但是相当一部分党员依然未能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缺乏对党的事业应有责任感,对党内事务缺乏热情和主动精神,对党内民主的建设和发展漠不关心乃至缺乏信心,对党内监督视而不见等等,致使他们在党内政治生活中随大流,唯上级和领导是从,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等等。这种薄弱的党内的民主意识是无法真正推动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发展的。
(三)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造成党内政治生态的异化。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优良的“政治生态”可以概括为四个字“政通人和”。[3]异化的党内政治生态是健康有序的党内政治生活状态最大破坏者,它阻碍了党员主体意识的生成,压制着党员干部的创造性、积极性的发挥,致使党内无法形成强大的凝聚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党内民主实践也在不断探索中,党内民主理念逐步深入党员心中,党员的主体意识正在觉醒,党内民主氛围日渐浓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社会转型带来巨大的社会变革,一方面市场经济社会带来巨大的社会财富的释放,另一方面党内自我约束的党性原则乃至外在强制性的制度规范都处于“真空”时期,使得许多党员干部在利益诱惑面前陷于前所未有的角色冲突之中,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部分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价值取向日趋趋利化。在此影响下,部分党员干部把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如等价交换、自由交易等商品交换原则,带入党内政治生活之中,党内政治生活成为某些党员干部权钱、权色交换的角逐场,于是乎党内政治生态自然而然地形成投机取巧、唯利是图、钻营取巧、曲意逢迎、阳奉阴违等庸俗作风,做什么事都要讲条件、讲代价。党内政治生活一旦功利化、庸俗化,那么党内政治生态就会处于资本逻辑的主导的怪圈之中,什么党的组织原则和政治纪律必然会遭到扭曲,走向异化。
(一)完善党内政治生活制度规范,强化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保障。健全完善的党内政治生活制度规范是党员主体精神得以彰显的基本保障,没有完备的党内政治生活制度规范,实现、保障党员主体地位的目标就会失去相应可靠的保证。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政治生活制度规范要实现互促共进的良性互动,党内政治生活制度规范建设和运行必须要以实现党员主体性地位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切实保障实现党员民主权利得以实现为基本原则,否则很难真正实现党员主体地位的目标。健全党内政治生活制度规范,具体来说,首要的是坚持与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党章法规明确规定党员主体地位的法理性权威,明确党员主体地位的法律地位与依据,确立党员在党内政治生活既是权力主体也是权利主体的运行理念,切实保障党员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等权利不受侵犯。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细化党内政治生活相关制度条例和保障党员权利的制度体系。在制度规范的内容上要更加全面,要覆盖党员应有权利的各个方面;在制度规范的操作性上,制度条文和细则要更加具体化以便于实践操作,要明确规定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具体程序和方式,以及明确规定组织应采取什么措施来保障党员正常的民主权利,使党员发挥主体作用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制度规范的强制性上,要提高制度规范的强制性、执行力,确实保障党员权利的制度体系强制性和约束力,并要实现对保障党员权利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监督,采取严格措施,严肃查处那些压制批评、打击报复等侵犯党员权利的行为。
(二)培育党员主体意识,增进党内政治生活动力。党员主体意识的觉醒是充分发挥党员主体地位的前提条件,没有党员主体意识的提升就不可能有党员在党内政治生活中政治能动性发挥。我们党之所以有力量、凝聚力,就是因为它充分尊重了党员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广大党员的意志。培育党员主体意识,一方面需要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党员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教育,善于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增进党员对党的理想信念的认同,加深党员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理解,使其牢固树立党员主体意识,提升党员主体地位的思想认识基础。另一方面要不断探索建立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的载体平台,来大力培育党员的主体意识。培育党员的主体意识,发挥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相应的机制、载体承载生成土壤。党员只有在具体党内政治生活中体验到党员的政治价值,才能生成党员主体意识和成就感。没有这些载体平台,党员主体地位在实践中是不可能得到体现的。在新的形势下要大力支持和鼓励各级党组织积极探索党内政治生活实践,如许多基层党组织试行的公推直选、公推公选、党员议事会、民主恳谈会、党员旁听常委会等民主实践,就是行之有效的党内政治生活的载体与形式,为培育新时期党员主体意识提供崭新的发展空间。另外,随着现代移动互联技术的深入发展,各级党组织要不断探索现代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借助现代网络传媒手段创新实现党员主体地位和建设党内民主的载体,积极搭建电子党务、网络微博、网络问责、网上论坛平台,幵辟党员讨论交流专栏,使现代科学技术在党内政治生活建设方面可以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让广大党员在多种民主平台与载体中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
(三)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优化党内政治生活环境。良好的党内民主政治生态为党员主体意识的培育与党员干部党性原则的修养提供了厚重的生成土壤。为此,我们党需要不断地营造构建以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为价值目标的党内民主政治生态,切实地保障广大党员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党内清正廉明的政治生态的生成,实现党内政治生态与党员主体地位两者之间的良性循环运作。具体来说,其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政治生活是锻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的熔炉的功能定位,确立党性原则是党内政治生活的根与魂。為此要花大力气持之以恒强化与整顿党内政治生活秩序与纪律,采取各种手段加强督促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进行党性修养与自我约束,不断提升党员干部政治定力,增强他们纪律、规矩意识,制止、防止党内出现种种歪风邪气现象。其二,要在党内营造有利于党员发挥主体作用的党内民主氛围。各级党组织在推进党内政治生活中要坚定地树立党员在党内一律平等的观念,坚定不移地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尊重党员各项民主权利的行使,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鼓励广大党员积极主动参与党内生活,让党员能够讲真话、讲心里话,从而营造和谐宽容、生动活泼的党内民主氛围;其三,党内要适时建立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机制。完善而有效的激励、关怀和帮扶机制,能够让广大党员切身地感受到党员的政治价值,能够切实体验到党员主体地位的政治荣誉感,进而主动发挥党员主体作用。为此在思想政治上要关心爱护党员,建立党委与党员经常性交心谈心制度,实现党组织与党员之间经常沟通,增强党员对党内的政治认同。另外也要有侧重地做好对困难党员的关爱工作,建立对困难党员的帮扶救助制度,切实帮助那些困难党员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让困难党员能够切实感受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强化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
参考文献
[1]胡业福.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问题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09:4.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2.
[3]陈梅.政治生态视野下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3.
作者系中共福建省福州市委党校党建教研部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