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牧:只想安静地做一位军神

2017-05-15

关键词:李牧白起边关

●程 琳

【名将榜中榜】

李牧:只想安静地做一位军神

●程 琳

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赵国名将李牧与其他三位名将——白起、廉颇、王翦(jiǎn)明显不同:一是他极其低调、与世无争;二是他的成名并非如其他名将一样,在诸侯争霸战中PK高下、闯出名号,而是在边境上与北方的匈奴战斗时,如一匹黑马般脱颖而出。

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军神李牧那不一样的成名之路吧!

我行我素,成竹在胸

一般将领走的成名路线通常为攻城略地,一战爆红,但李牧却走不了这个路线——他的任务是戍守边关。其实早在赵惠文王末期,北方的匈奴就开始时不时地骚扰赵国边境抢掠财物了,直到赵孝成王继位,才派了李牧前去镇守代郡和雁门郡一带。

尽管赵孝成王没把李牧当作一线名将放在争霸战的舞台上,却十分大方地把边疆的财政大权和军权一并交给了他!如此一来,李牧可谓“要兵有兵,要钱有钱,边疆我最大”,那小日子过起来,可不比其他领兵征伐诸侯国的将领差。

当然了,赵孝成王给了李牧多大的权力,就对他寄予了多大厚望,可李牧的所作所为却着实令人失望。李牧一到任,就一改之前匈奴来犯必定迎战的战略,组织士兵当起了“缩头乌龟”。他要求所有士兵一旦发现匈奴兵入侵就立刻返回营垒,坚守不出。如果有人敢自作主张迎战,才不管你打赢了还是打输了,一律军法处置!对于百姓,他也一样实行军事化管理,收割的粮草及时上交,牲口也都严格管控。一旦看到烽火燃起,百姓与物资就都得藏好。匈奴骑兵只擅长在边境趁机劫掠粮草与牲口,碰上赵兵这样死守不出的,完全没辙,次次空手而归。

如此几年下来,赵国的边境安宁,将士伤亡极少,百姓的财产也没再因此受到损失,“战果”看似不错,但无论是赵孝成王还是边关的一众将士可都不满意!

赵孝成王给李牧边关大权,是让他给匈奴点儿颜色看看,可不是让他去玩捉迷藏的。而将士们对于这个将军似乎也满腹怨言,虽说他隔三岔五就宰牛羊来给大家改善伙食,但吃粮拿饷不就是为了报效国家吗?敌人就在眼前却不能出战,这兵当得太窝囊了!

但无论怎样,李牧都不为所动——只要他还在任上,那么谁都改变不了他的作战风格。赵孝成王看李牧连自己这个国君的面子都不给,不由得气急,索性将他撤了职,召回邯郸,看他是否低头认错!

然而下了岗的李牧依然一脸淡然的神色,非常开心地“家里蹲”:难得赵王给自己放长假,就先休息一段时间吧。

不打则已,一打惊人

果然,新上任的边关将领每逢匈奴来犯都积极出战,可战绩却十分惨淡,将士死伤众多,百姓也无法正常地进行农耕与放牧,搞得怨声载道。赵孝成王这才想起李牧的好,领悟到他守城之计的巧妙,只得再请他出山重返边疆。李牧却不急着答应,依旧装病不出,等赵孝成王三番五次催促后,才与他约法三章:“如果大王您一定要用我,那得同意我还和以前一样,我才敢领命。”对于他的要求,赵孝成王当然是二话不说就应下了。

就这样,李牧官复原职,还是几年如一日地“防御防御再防御”。忍字诀被他练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可他手下的将士还是咽不下这口气,纷纷请求与匈奴决一死战——不能让匈奴人笑话赵兵胆小怯战哪!看来是时候了。经过这么多年的默默忍受,匈奴已经完全轻敌,而赵兵却是斗志空前高涨,只等着一雪前耻!

此时不打,更待何时?于是李牧当机立断,开始调兵遣将,精心挑选并训练出了一个专门对付匈奴骑兵的步兵大兵团。这个大兵团可了不得,包括大量战车、步兵和弓弩手,战斗力惊人。匈奴骑兵在大兵团的包抄和轮番进击之下,完全没了往日威风!

那一战,李牧靠他出色的作战策略与排兵布阵的技巧,以十五万步兵大兵团全歼了曾经无人可挡的十万匈奴铁骑!他还乘胜追击,将周边的另外三大胡族收服,从此威震边关,身价翻番,成为一代军神。

在此之后的十多年里,匈奴再也没敢来赵国边境挑衅。谁都没想到,那个被众人当作懦夫的李牧默默无闻镇守边关多年,最终“不打则已,一打惊人”。

赵之白起,是福是祸

赵国的边境问题是解决了,可强秦的威胁却迫在眉睫。尤其是到赵悼襄王时,国内可谓人才凋敝——蔺相如、赵奢已死,廉颇和乐乘也都离家出走了。因此在打仗这事上,还得靠李牧一人独挑大梁!

但是李牧这人没什么为官头脑,对职位与爵位的高低也不太在乎,一心只想着如何打胜仗。赵悼襄王哪天需要他了,就把他派去抵御秦兵。把秦兵打回去了,李牧就低调地直接回雁门郡,继续干老本行,过着与世无争的边塞生活,甚至都懒得去讨赏。他一门心思扑在行军打仗上,所以从来琢磨不透为什么几任赵王对他只有呼来喝去,却始终不给他加官进爵。不过到了赵王迁执政时,李牧总算是捞到了一个听起来响当

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没错,这也正是秦国名将白起的封号。那么赵王迁怎么就突然想起给李牧加封了呢?这还要从赵王迁三年说起。

当时秦兵再度来犯,赵王迁糊涂,只看关系不看能力,派了亲信扈(hù)辄去对抗大举来犯的秦兵,搞得十万赵兵全军覆没!赵王迁这才想起李牧,急忙任命他为大将军南下迎敌。任劳任怨的李牧当然是二话没说就赶赴前线,在一个叫作宜安的地方和秦军作战——一如既往的大手笔,一出马就歼灭了十万秦军!

这消息从前线传回来时,赵王迁那真是大喜过望,倍儿有面子,直说“李牧真是寡人的白起”,就这么把李牧封为武安君。当然,李牧完全当得起这个称号,因为在当时能与秦军抗衡的将领,放眼诸国寥寥无几,更别说让秦军如此惨败了。可武能安邦的白起最终得到善果了吗?还不是落得一个赐死的结局!所以说李牧成为“赵之白起”,还真不知道是福是祸啊!

军神陨落,死而有憾

这一战后,李牧又率领赵国的将士再次阻挡了秦、魏、韩三国的轮番进攻,几乎以一己之力延缓着赵国的灭亡速度。很多人都认为,如果李牧后来没有被害,或许赵国能再多坚持几年。

但历史容不得假设,赵王迁七年,同是武安君的李牧遭遇了和白起一样的事情——多年军功敌不过佞臣的几句谗言。当时,李牧正在前线与秦国大将王翦对峙,在后方的赵王迁却禁不住奸臣郭开挑唆,以为李牧有了谋反之心,下令派赵葱和颜聚去接管战事。

而接到这个命令时,李牧有什么反应呢?他深知这两人根本不是王翦的对手,因此李牧没有选择顺势退休、明哲保身,而是拒交兵权,继续指挥作战。他本以为自己可以用最终的胜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这样做反而坐实了他“拥,最终被赵王迁无情地处

戎马一生的李牧没能战死沙场,反而遭君王猜疑,衔剑自刺而亡,实在是死而有憾!若是能一直在边疆安安静静地做一名军神该有多好?可天不遂人愿,或许从李牧被封为武安君的那一刻起,他的悲剧就已注定了。

军神李牧的后世地位

唐朝建中三年(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64人,并为他们设庙,享以祭奠,当中就包括“大将军武安君李牧”。同时代被列入这个名单的只有孙膑、田单、廉颇、赵奢和王翦。

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宋朝皇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72位名将中依然包括李牧。

猜你喜欢

李牧白起边关
白起抗命,英雄悲剧
有些事不可以试探
边关战歌
李代桃僵(上)
拧瓶盖的男生
我在边关深爱着我的国,也深爱着我的家
谷口村 恨吃“白起”两千年
边关月(独唱)
边关巡逻路
威震四邻亦震主的常胜将军白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