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虞美人盛开的佛兰德斯
2017-05-15邱绫绫
●邱绫绫
【止战之伤】
在虞美人盛开的佛兰德斯
●邱绫绫
在佛兰德斯战场
在佛兰德斯战场,虞美人迎风开放
开放在十字架之间,一排排一行行
标示我们断魂的地方
云雀依旧高歌,展翅在蓝蓝的天上
可你却难以听见,因为战场上枪炮正响
我们死去了,就在几天前
我们曾经拥有生命,沐浴曙光又见璀璨夕阳
我们爱人也为人所爱,可现在却安息在
佛兰德斯战场
继续和敌人战斗吧
颤抖的双手抛给你们
那熊熊的火炬,让你们将它高举
你们若辜负死去的我们
我们将不会安息,尽管虞美人
染红佛兰德斯战场
虞美人是一种原产于欧洲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外观仿佛一位亭亭玉立的端庄美人,浓艳而华美,然而在我国古代,这看上去生机勃勃的虞美人却寓意着生离死别与戚戚悲歌。在英国,每年的11月11日,人们也都会在身上佩戴红色虞美人花形的胸针,以纪念那些在纷飞战火中为正义与真理捐躯的战士。
那么,英国人为何会选择以虞美人纪念一战停战呢?这还要从一首诞生于一战期间的著名诗作——《在佛兰德斯战场》说起。
伊普尔(Ypres)位于比利时西佛兰德省
在佛兰德斯战场,虞美人迎风开放
《在佛兰德斯战场》创作于1915年,作者是加拿大军医约翰·麦克雷中校。彼时,有成千上万和麦克雷一样的加拿大热血志士奔赴欧洲参战,而与此同时,残酷的第二次伊普尔战役也已在比利时西部的伊普尔地区打响,奥匈帝国和德国军队先后向伊普尔英法阵地连续施放了18万公斤氯气。这也是战争史上人类首次大规模地使用毒气。
震惊世界的伊普尔战役
第二次伊普尔战役:
一战期间,英、法等协约国军队同奥匈帝国和德国军队在比利时西部伊普尔地区进行了三次战役,这三次战役统称为伊普尔战役,其中第二次伊普尔战役发生于1915年。
伊普尔战场上的战士
这年5月,作为英军随军军医的约翰·麦克雷在伊伯拉斯附近负责救治伤员的工作,如果战火未曾燃起,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专业的他,也许会成为一名终日忙碌于实验室和医院的卓越医学家。然而,一切美好与平静,最终都因为一战戛然而止,面对蔓延的战火,他最终还是选择了义无反顾地拿起武器,奔赴战场。
战争期间,麦克雷除了负责在战场上救治伤员以外,也要亲自拿起武器同敌人浴血奋战,甚至还需要负责殡葬事宜,掩埋那些曾一起并肩战斗、后来却阵亡的战友。那个炮火连天的5月,佛兰德斯开满了生机勃勃的血色虞美人,而与此同时,无数年轻而鲜活的生命却在这片土地之下永世长眠。在亲手安葬了年仅22岁的战友——亚历克西斯·赫尔默中尉之后,悲痛欲绝的麦克雷,望着火焰般跳荡的花丛与远方的十字架,有感而发,用短短20分钟的时间,写下了一首凄绝的诗歌,这便是著名的《在佛兰德斯战场》。
约翰·麦克雷
《在佛兰德斯战场》的创作者,1872年11月30日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既是医生、战士,又是诗人和艺术家。1918年,麦克雷因病逝世。1966年,其在安大略省的出生地——麦克雷故居被加拿大政府辟为国家历史遗址。
云雀依旧高歌,展翅在蓝蓝的天上
当时,麦克雷身边的年轻军士长西里尔·艾林逊见证了这首诗诞生的全过程,艾林逊曾这样回忆:“当时的麦克雷,神色疲倦而平静,他在写完这首诗作之后,将纸片交给了我,而我,立即被那些悲伤而充满力量的诗行深深震撼。”
然而,当时的麦克雷对这首诗却并不怎么满意,若不是他的战友将写着诗篇的纸片保存下来,并邮寄给一家伦敦的报社,也许现如今的我们就没有机会阅读到它。
《在佛兰德斯战场》在杂志上发表之后,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流传开来,并成为当时最为著名的战争诗篇。也正是因为这首诗,1921年的时候,英法等一战战胜国一致通过决议,正式把虞美人定为一战停战纪念日佩戴用花。而后,在英国,每年的11月11日,人们都会佩戴红色虞美人花型的胸针,以此缅怀那些永远长眠的战士。此外,为了纪念麦克雷和他所作的《在佛兰德斯战场》,加拿大政府还把这首诗的第一段印在了面值十元的纸币上。
如今,一战的烽火早已散去,千万人残酷厮杀的场景也渐渐模糊了轮廓,但火红虞美人盛开的佛兰德斯,云雀依旧在高歌,它们展翅在高远的天上,感受拂晓,目睹夕阳灿烂,并且似乎不断在用嘹亮的声音向人们诉说:对战争最好的纪念方式,便是再也不要发动战争。
《在佛兰德斯战场》英文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