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影能否突围?
2017-05-15申学舟
申学舟
酝酿了10多年的《中国电影产业促进法》 (下称《促进法》)终于在3月1日照进了中国电影的现实。在这10多年时间里,中国电影从不到10亿元的年票房跨过了450多亿元的大门,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但是,当前国产电影的发展仍面临着进口电影的冲击。今年春节档之后,进口片以近乎碾压的态势,在票房上击败了国产电影。
新法施行后,国内市场会呈现怎样的态势?国产电影如何在其帮助下逐步强大自身?3月30日,由微影时代和微影数据研究院主办、壹娱观察协办的“微影娱乐数据沙龙”上,多位专家及业内人士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微影数据研究院分享了一组关于他们发现的“中仓影片”的数据,所谓“中仓影片”,就是中国区票房高于北美市场的影片。2013年时大概有3部,2016年就有8部,几乎是每年都在增加。
与之相随的是,进口片一边倒地碾压国产片。在春节档之后的约50天里(2.10~3.27)国产片总票房成绩为11.4亿元,其中新片总票房仅4.2亿元,但进口片总票房达到52.2亿元。从票房区间来看,国产片无一能过10亿元,仅有的两部破10亿元电影均为进口片。1亿~10亿元区间中,国产片有1部,进口片则有9部。1千万元~1亿元区间,国产片有6部,进口片有1部。让人感叹的是,票房在1千万元以下的电影中,清一色全是国产片,达27部。
对此,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表示,过去我们总以为中国观众给他点喜剧、爱情,再加点武打就搞定,但是观众成熟很快,这个阵地失去之后,再守住就难了。资深电影制作人及编剧麦田则认为,现在市场的主旋律是焦虑,不知道从哪儿上手,但并不担心未来的市场。
为了保护国产电影,《促进法》另一个引起关注的地方是,对其放映时长做了明确的规定,规定每年国产电影放映时间不得低于总放映时间的三分之二。
曾深度参与《促进法》拟定工作的尹鸿解释称,目前国产电影发展压力还很大,三分之二的放映时间标准相当于一个防火墙,在未来遇到更多进口电影时,用这样的规则给国产电影留一些空间和时间。“大部分欧美国家,包括韩国都是在经过缓冲期之后市场才放开。原来韩国也有三分之二放映时间的限制,但现在其本土电影发展起来之后,这个配额限制已经取消了。”
不过,根据微影数据研究院的数据,目前国产片放映时间还远未达到三分之二的标准:2016年国产片放映时间为42.5亿分钟,进口片放映时间为36.7亿分钟,国产片放映时长占比约为54%,并未达到三分之二的标准。这一占比在2017年的前3个月(截至3月 28日)甚至进一步缩小,国产片放映时间仅为总放映时间的42.5%左右。但从影片数量来看,国产片则要远高于进口片。2016年有417部国产新映影片,进口新映影片仅90部。2017年前3个月,国产新映影片为62部,进口新映影片仅有19部。
不過,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虽然国产片以超过总影片数四分之三的数量才获得了国内市场半数以上的票房,但国产片的每分钟票房却要高于进口片。数据显示,2016年,每分钟票房国产片为6.3元,进口片为5.2元。2017年截至3月28日,国产片每分钟票房达到7.8元,进口片则为4.9元。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一些尾部国产片的排片量之低。
微影数据研究院武剑表示,这是因为国产片占了一年中包括春节档、暑期档、国庆档等重要档期,这些档期一方面几乎没有进口影片能进入,国产片排片几乎达到100%,另一方面它们也比其他档期有着更长的时间。
“今年前3月这近100天的时间里,进口片因为没有进入春节档,仅用了50天就以更少的影片数量,完成了与国产片几乎一样的票房成绩(国产片76亿元,进口片64亿元)以及比国产片更高的放映时长。”武剑说。
事实上,2016年1月~4月,曾出现过“票房造假”的现象。根据微影数据研究院提供的分时票房数据显示,这些“幽灵场”均出现在凌晨1点到6点,且场场票房惊人。鉴于此,武剑对国产片三分之二的放映时间表示担忧,院线或以类似的手法来达到放映时间标准。
不过尹鸿则解释称,《促进法》中对早前的偷漏瞒报票房等违规现象已经有具体的惩罚措施,而对于类似三分之二放映时间等规定,还只是做了大框架的设定,使得以后在制定细则时有法律依据。“这个细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对中国电影市场电影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判断来具体化。”
对业内人士来说,促进中国电影生产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立法保护之外的动作。尹鸿表示,《促进法》的三分之二放映时间要求,给了中国电影发展一个缓冲期,但关键是,中国电影能否借此让自己变得更有竞争力,同时在失去这种文化保护后还能站得住脚。
麦田也指出,目前国产电影仍面临着产能过剩、想象力缺乏,还有基本的制作能力和创作能力不足的问题,这些都亟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