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帖抄经

2017-05-15王啸峰

苏州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金刚经柳公权经文

王啸峰

临帖抄经

王啸峰

《吴门梦艺》书影

十多年前还有五一长假。我们开车到浙江的一个小城游玩。吃好晚饭,在小商品市场闲逛。我走在队伍最后,也是左看看右瞄瞄,什么都没买。已经走过好几步了,我又回头。一个皮鞋铺挂了一块牌子:“免费结缘,抄经自取。”我刚翻了几页经书,前面的人催我快走,加上当时店铺里没人,我就没有“自取”。我想可能前面店铺还会挂出同样牌子,可是,直到住宿的地方,再没有人发出跟我们“结缘”的信号。

对这事,我很懊恼。随着回来日子的增加,我渐渐感觉一个结正在形成。那是一本楷书《金刚经》,每一页都覆盖一张透明薄纸,即可用来描红,又可以单独作字帖临摹。我已经很多年没有练习书法。那年,外公刚刚离世。他留给我宝贵的训导是:“做人有风骨,写字有骨架。”虽然他不是著名书画家,但是书法以柳骨魏碑为特点,别有刚健风格。我不可能取得他的成就,练字则是对他的一种纪念。

我大概七八岁开始练大字。大楷本上留下歪歪扭扭的“一”“大”“王”“正”等字时,我的手指还勾不太牢大楷笔笔杆。外公在乡下教书,每周六下午,他都骑车回城。一般在傍晚,他那辆永久自行车顶开大门,进到老宅。取下一些时令河鲜、蔬菜后,他一边擦脸一边开始检查我功课。刚开始,他毫不吝啬红圈,只要我临帖不出大问题,每个字总有部位得到红圈奖励。后来,他拿出《玄秘塔碑》后,情况就变了。

柳体好看,但是难写。我端一个小板凳,在枇杷树下坐着方凳抄写。风动树叶沙沙声,让我仿佛回到唐朝。字帖黑底白字,笔画清瘦遒劲。单独扫一眼自己的字,觉得还能看看,再看字帖,完全两回事,连边都没有摸到。外公打的红圈也少了。往往一两页纸能见个红就不错了。日复一日对着一本帖抄写,枯燥而无趣。我开始懒惰。借口学校作业多,每周七版的大字集中在一天赶工完成。终于有一天,外公看了一眼,脸色铁青,把大字簿扔回。

我获得了自由,没有写字任务的日子里,嬉闹顽皮,开心自在。直到有一次,校门口展出优秀书法作业,其中最上面的一版大字就是我在课堂上写的“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同学们叽叽喳喳的声音,在我静静看自己字的几分钟之内,几乎完全隐去。脑子里出现的是外公训斥的画面。当天晚上我又端起大楷笔,但是手却抖得厉害,不要说铁画银钩,就是横平竖直都要屏息用功才能做到。

我向外公表达自己继续练字的愿望,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指指那本被包了若干次封面的《玄秘塔碑》。我心里想的并不是重新临这本帖,而是钟繇、王羲之,或者董其昌、文徵明。可我还是又搬了板凳在天井里书写。说不上外公对我要求更严格还是干脆不当回事了,总之他在我本子上画的红圈越来越少。也许我顽强地坚持下去,字就会突破瓶颈,突飞猛进。但是,我搬离老宅,告别外公,把字帖留下来。在忙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过程中,将书法遗忘了。

也不是一遇见浙江小城的《金刚经》字帖就心有灵犀。这之前好几次,在不同场合看到柳公权抄写的《金刚经》,印象最深的是,一家艺术馆整面墙布满经文。我在其间徜徉良久。回老宅看望外公时,我请教他“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又如电,应是如是观”,他却回答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法我当初并没有入心,但我记住了这本帖本身的故事。

“极有可能不是柳公权真迹,而是宋人伪作。”外公看着天井里的盆景,米兰正散发迷人香气。我感到很惊讶。这么刚劲浑厚的书法,怎么会假?

“书法家都有自己的成长过程。按照年代算,柳公权书《金刚经》时四十七岁。之后,他分别写了《李晟碑》《钟楼铭》《冯宿碑》《苻璘碑》《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等。其中《玄秘塔碑》被誉为‘柳书中之最露筋骨者,遒媚劲健,固自不乏,要之晋法亦大变耳’。在《李晟碑》《钟楼铭》等碑帖中,柳体书风却还未完全形成,甚至还在模仿钟繇等古人字体。但是《金刚经》的书风已经非常成熟。与十七年之后的《玄秘塔碑》相比,笔法圆润而骨力不足,有些字两帖几无二致。还有落款字迹粗鄙、经文漏抄等,都是个性刚直严谨的柳公权不太可能出的纰漏。所以,行家大多认为《金刚经》书者模仿《玄秘塔碑》。”

外公说完,又开始侍弄花草。而《金刚经》里的一些偈语以柳体的形式在我心头挺立起来。我急于弄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等真义。认真阅读江味农、南怀瑾、星云等大师讲解《金刚经》的读本,虽然不理解、不明白的还占大部分,但是我对自己说,不管怎样,只要有金刚般意志,就能到达智慧彼岸。

也是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关于佛教、佛陀、《金刚经》、《心经》、《坛经》等的著作,成为我阅读的一个重要部分。井上靖的《天平之甍》、贝克夫人的《释迦牟尼传》、黑塞的《悉达多》、一行禅师的《故道白云》、铃木俊隆的《禅者的初心》以及宗萨钦哲仁波切的《正见:佛陀的证悟》等,都为我在现世生存下去提供了不一样的思维方式。我们苦苦追寻的宇宙终极问题,能够轻松地在佛教经典中找到答案。

历朝历代著名书法家出于对佛的景仰,留下了海量抄写经文的墨宝,其中以《心经》为最。名家大多以玄奘翻译的《心经》、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经》为通行本抄写。我收集了柳公权、黄庭坚、赵孟頫、文徵明、董其昌等书写的《金刚经》字帖。《心经》字帖实在太多,我买了《名家心经书法合集》,其中从皇帝到画家,名人众多。合集里,我最喜欢溥心畲作品。字体刚健遒美、秀逸有致,书家以高古笔意阐释了对经文独到的理解。我在抄写《金刚经》的间隙,时常临摹他书写的《心经》。《心经》二百六十字,相比五千一百余字的《金刚经》,抄写的时间、笔法、心境都大不相同。我习惯两本经轮流抄写,类似长跑与短跑相结合的意味。

抄经的一些规矩,是我从浙江小城回来后,苏州的一位诗人告诉我的。因为没有结上缘,心里总归有点不舒服,我就找到那诗人。诗人约我一起去西园寺。领我进西花园茶室。他没有请我喝茶,而是邀我一起坐下抄经。他严肃要求:一不能闹,意念集中,禁止说话、喧哗。二不能快,一笔一画都要认真体会。三不能断,一篇经文一次抄完,如果太长,每日等分完成。

西花园茶室前的紫藤开了,那天还有点雨。花香、雨声。人们静静地从窗前走过。我们开始抄写《心经》。自认为心静了,但杂念还是像波浪般涌向我脑子。手又开始抖动。我控制住思绪,不去想遥远的事情,把柳公权、外公、天井里的枇杷树和小板凳默默隐去。我们抄得认真,直到中午才完成。诗人比我字漂亮,我刚说出这层意思,诗人就阻止我,抄经追求书法,将会失去抄经本意。我有点羞愧,我总像一个初学者。我的确想通过抄经提高自己书写水平。

促使我持续不断抄写《金刚经》的,只是朋友聚会时的一席玩笑话。雕塑家夫人说有位朋友,接触《金刚经》后,发愿抄经。当她抄完第八遍时,突然不能吃荤了,见到荤腥就会呕吐,至今一直茹素。她把这个现象归结为抄经功德。我想我得试试。

抄到现在,远远不止八遍了,但是“突然吃不了荤”的现象却没有出现。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初讲这故事的朋友估计都忘记了,而旁听的我却默默较着劲。很多事情就是这样,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当抄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感觉书法的魅力根本无法摆脱。其实,经文与书法早已互为表里,不可分割。

我用掉了陶文瑜先生不少小楷笔。每支笔都有灵性。当你选择这一支写下去的一瞬间,你就会感觉到今天能写出什么质量的字。当你心情浮躁时,再好的笔和纸都没用。在过度沉浸在书法的快乐当中时,我就告诫自己要按诗人关照的方法抄经,不应执“字好”这个相。再者,不能忘记还有很多文章要写。

上面提到的书法大家的《金刚经》字帖我都一一临摹过。每临一次,都对经义、书义有新认识。除了柳体,最认真精致的就是文徵明八十七岁高龄时抄写的小楷《金刚经》。全文没有任何懈怠之笔,始终保持精细严谨风格,一笔一画端庄隽秀。临帖时,我花更多精力体会用笔高妙。虽然字还是不行,但是我力求端正工整,接近楷书“坐卧行立,各极其致”的要旨。而临黄庭坚帖时,折服于独特用笔,他以画竹法作书,有“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之势,可惜我学不像。赵孟頫以行入楷,生动灵活,临写他的帖,感到自己的字在向行书靠拢,笔法轻快起来。在“高秀圆润,天资迥异”的“董书”面前,我深深体会到书法不能言传的妙处。

翻看一页又一页抄写的经文,感慨日子一天接一天地流逝。不知不觉中,我完成了若干遍《金刚经》的临摹。有人说我的字有了进步。可我不在意这样的评论。坚持每日抄经,比坚持每天阅读、写作、走路、跑步等更有意义的是,能保持一颗安静沉稳的心。《金刚经》的本义是智慧能断一切烦恼。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只要秉持“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生活中的困惑和问题,便不再成为人生负担。

猜你喜欢

金刚经柳公权经文
经文
盖经文:一个基层人大代表的日常故事
从敦煌写经看唐代《金刚经》的版本与流传
《圣经》经文中国化
柳公权戒骄成名
《金刚经》六种译本差比句式研究
“金刚经”炼成记
郑淑万
柳公权拜师
黑城本《弥勒上生经讲经文》为词曲作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