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炜国:从传统里吸取能量,用当代的方式演绎
2017-05-15侯炜国
以下策展人李裕君简称“李”,艺术家侯炜国简称“侯”。
李:作为参展艺术家,您怎么理解此次展览的主题“物境——绘画样本研究计划”?
侯:“物”和“境”,包括绘画都是一个大命题,每个人的理解肯定不太一样,有很多的线索和枝干,我想策展人李裕君老师是通过其中一根主线索把大家串联在一起发生关系,这是很有效的。
李:请介绍一下您自己此次参展作品的背景情况。
侯:这次展览主要带了我的两幅铜版画和两幅版角料系列的作品,虽然形式和呈现方式不太一样,但两者之间是顺承关系,版角料系列的作品就是用铜版画的试版和版画废料拼接而成,所以虽然同属纸媒界并且都用马作为载体,但呈现效果却反差很大,放在一起展示,我想让它们既有冲突又互相解释。
李:在艺术形式多元化的今天,您坚持绘画创作的理由是什么?
侯:其实我没有定义我的作品都是绘画或者架上作品,我也有装置作品、声音作品等,但我创作作品的内核是基于古典、基于传统的,我希望从传统里吸取能量,用当代的方式进行演绎。
李:让您记忆较为深刻的作品是什么?有怎样的感受和故事?
侯:可能是我的一个声音作品,我为了收集马的声音,在马厩里和它一起“生活”了11个小时,只有真正贴近才能真正理解,作品叫《11 hours》。
李: 近期的创作,您在关注和思考或讨论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侯:我最近经常会去听一些艺术与科技的讲座,了解一些最新技术,看新人类会用什么媒介来表达,毕竟我们是未来的“古代”。
李:在创作中,您怎么去思考和处理作品的“内容”“形式”和“观念”?
侯:这三者我称为三元素,在2013年的时候我就做过一组铜版画作品《美的历程》,即在一张铜版上,做出12张内容、形式、观念同时发生改变,更精确地讲应该叫三元素进化的实验,我的本科毕业论文就是围绕这个命题写的一点体会。
李: 每个人对作品的感受不同,您希望自己的作品带给观众怎样的思考?
侯:我在做每一个作品的时候其实是一个赋予某物生命的过程,比如“瘦马”系列,我会做很久,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做完,也会随时停下来放一放,直到有一天我在它面前走的时候,它的眼珠跟着我来回转动,我想它活了!
侯炜国 《相马首》 版角料拼贴 70cm×115cm
侯炜国 《在一起时我们是动物分开成了诗人》 铜版 100cm×80cm
侯炜国 《它的低鸣惊醒了卡夫卡》 铜版 125cm×100cm
侯炜国 《沉默打破了马厩的寂静》 铜版 135cm×100cm
侯炜国 《不安之书》 版角料拼贴 90cm×10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