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千古文章 养磅礴大气
——王云武其人其书

2017-05-15吴川淮

艺术家 2017年5期
关键词:书法作品写字书法

□吴川淮

王云武先生是我的陕西乡党,非常好的朋友。我们俩经常在一起切磋书法,还一起合著出版了《书作研究》,目前正在合作撰写第二本关于书法方面的书,还是一个大部头。要说点关于王云武及其书法的话,我首先想到的是这样一句:阅千古文章,养磅礴大气。

王云武,字淼之,号大秦之人,自称愚人。从他的名、字、号中,就可以读出他的人生观和书法观。他青年时期从农村到部队当兵,先在北京卫戍区,后在六十三集团军,当了个上校团政委,转业地方进入中央宣传部,之后奉组织之命到中国出版集团工作至今。从他的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出蕴藏其中的军人性格,他风风火火地来,洋洋洒洒地写,书法清新飘逸,精神超然洒脱,有秦人的性情,诗人的气韵,军人的风格,文人的内涵。书法是人的精神补充,具有性偏特性:大骨结者字秀,小身板者字强,貌弱者求势,丰腴者求平。云武先生,名字中有文(云)有武,所以占着两仪,秀者可为,壮者可作,翩翩挥毫,志兴意满。

王云武的书法被愈来愈多的人所关注,这和他的为人很有关系。他喜欢交朋友,喜欢做公益,他以担当精神和胸怀形成了特有的感召力和亲和力。一个书法家应该具备的多方面的才能他都具备,尤其是做事的魄力、写字的魄力以及多年积累的组织能力。由他倡导、全国十几家新闻出版单位响应组建的中国新闻出版书法家协会,2013年6月成立以来,凝聚了新闻出版业一大批同人,以空前的热情爱书法、学书法、用书法,可谓风生水起,波翻絮涌,社会影响日益扩大。

王云武 书法作品

王云武 书法作品

书法是人的精神体现,涛风海立,字在其中。王云武的书法就是他精神的另一面,体现着他的性格、理念和情绪。他的书法具备了一种强烈的动感,一种气势,一种冲击力。当下书法多元发展,其“文人化”的倾向势头很猛。王云武因性格所致,王云武的书法英武、外拓,笔力刚毅遒劲。不管临什么帖,都能看到他自己的影子。用沈鹏先生的话说,就是“原创”。

王云武平日待人随和,但在书法研究和创作上他却是一个犟人。他的书法在张扬之中,透着一股犟味,出自丹田,发于笔墨,俊逸无羁,磊落有气。笔从性,人从气,意随道,书成艺。写字是他的嗜好,用他的话说是个修身养性的方式。他说,他从来没有想过在书法方面要得到什么利益,只是一味地写,一味地练,享受着书写过程的乐趣。可能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他恰恰有了书法的那种意趣,那种超脱,那种无意于佳而佳的状态。

王云武 书法作品

书法,是写心的、写情的、写意的,一句话,是写精神的。所以写书法就是写自己,写自己的人生体验,写自己的情感理念,正所谓字如其人。表面看,书法是笔与纸的关系,但从内涵实质看,更是心与道,道与器之间的关系。姜夔说诗:“大凡诗自有气象、体面、血脉、韵度。气象欲其浑厚,其失也俗;体面欲其宏大,其失也狂;血脉欲其贯穿,其失也露;韵度欲其飘逸,其失也轻。”(《白石道人诗说》)书法亦然。王云武的书法气象大而阔,体面正而强,血脉流而婉,韵度飘而刚。贯穿其中的是一种保持本色、内蕴兼外向的性格。以雄浑为堂奥,以蕴藉为神枢,张扬而能守持,豪迈而能端庄。他的书法是一种开放的拥抱式,积健为雄,横绝飘逸;走云连风,饮真茹强;蛇盘藤根,马踏飞燕;崎岖牵引,倔强有力。他的书法善于造情势、造气氛、造气势,轰轰烈烈,意气飞扬,神采沸腾,精骛八极,元气磅礴,随物赋形。

王云武的书法往往很率意,显示出了一种真情,不刻意,显本真。其书法在情感的表现上,是在自然状态的运行中生发的,沉稳含蓄,起伏连绵,在奔放、疾速的同时,隐含着抑扬的交替,其丰富的层次和极为细微的变化,显示着时间与空间结合的完整过程。放纵自然,不知起端亦不知其后尾如何的写就,总是有一股气在推动、在演进,在运化。

我与云武兄交往多年,感受最强烈的是他军人式的风范转化在书法中的那种精神,他拿笔如枪,杀纸有力,刀笔豪胆,体亦多变,英气出于纸外,豪情自见笔端,宽厚弘博,充乎于天地之间。他把平素的学养熔炼成线条与结字,使得书法的形意转换为精神的形意。书法是在行进中养人,在挥写的微妙里,体验着传统的滋润与韧力。王云武在书写作品时,时而刚猛,时而平静,时而跌宕,时而回旋,渭北春天树,京华日暮云;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写字最见性格,有的人的豪气是装出来的,有的人豪气是做出来的,王云武的豪气是自然流露出来的,蓬蓬勃勃,芊芊秾秾地展示着那种风采。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

王云武读书写字,主要在楼下一个小小的半地下室里进行。说它“小”,是因为这个屋子只有十来平方米,一旁是书架,一旁是书桌,另一边放着一个茶座。他读书时,屋子里静得掉根针都能听得见。但是他写字时,先要在录音机里放上一段秦腔,吼得激越瓦鸣,用他的话说,这叫调动丹田之气,养满激情和精神。于是乎,他便挥笔淋漓气饱满,满墙皆见翰墨诗,满意的作品留下,不满意的撕了重写。

从他住的单元楼上走到半地下的书房,他说,这是从生活的世界进入艺术的天地。如果没有要紧的事,他几乎天天如此。他常常从黄昏写到深夜,星斗疏明禁漏残,风吹歌管入笔端,写字修道炼人生,墨尽鸡鸣心在天。书法让他独得其趣,独享其乐,独见幽邃,独善其身。一天的忙碌,在书法的世界里消停,又在飞动的线条间搭起通向精神世界的桥梁,修道修性,直达极境。

王云武平时十分注重书法知识的积累,他注重从古今法帖碑石中找寻书法的同一性和差异性,注重从古今艺理书论中思索书法的规律性和创造性,融合进自己的书法创作之中。在对于传统的学习上,他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谦虚得像个小学生,认真得像个研究员。苏辙说:“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书法于王云武是一个持续、渐进的“养气”过程。他说,欧阳中石先生有一方印石,上面刻着“有始无终”四个字,书法“养气”也是“有始无终”,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王云武 书法作品

王云武身上所具有的精神气质是独特的、大气的、有内涵的。《周易》有言:“君子豹变,其文蔚也。”王云武一辈子经过了几次“豹变”,从农村走到了人民军队,从人民军队走到了中央机关,又从中央机关走到了中央文化企业。三次“豹变”,三次升华,使他养成了一种独特的“精气神”。他有他成长的那个时代的“钉子”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他爱军队,由战士成长为上校团政委;他爱宣传理论工作,由军人转变为党建理论专家,成为中央直属机关党建研究会副会长;他爱中国书法几十年,于是伴随荏苒岁月,在书法中找到了一种精神归宿、一种希望寄托,一种传承中国文化的途径,一种修齐治平的多赢之路。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与翰墨结情深,在国学中养精神。少年锋芒,中年平静,老年蕴藉,人人大概如此,王云武亦然。当下的王云武正在改变着笔墨的路子,心从性而直发,笔从意而守法,郁郁勃发之气充盈笔端,古之诗思在霸陵桥头低吟,今之书法在京华矮屋挥就。

人有痴好方可爱。王云武书法刚性之中又有一种柔韧性,这是书法所得,亦是他生命的感悟。“大巧因自然以成器,不造为异端,故若拙也。”他已年近花甲,六十个春秋寒暑已经使他在风风雨雨中磨炼出了一种定力,此种定力化而为书,其情必然含蓄沉稳,其性必然张弛有道,正所谓“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如渌满酒,花时返秋。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有一次与云武兄聊天,他说,学习书法有四个阶段:守法、破法、成法、变法,这四个阶段循环往复,每一次的循环都是否定之否定的升华。对于这“四法”,他洋洋洒洒地讲了一大通理论,听起来颇有见地,足见他不是一个死练书法和练死书法的人。

书法在王云武这里成了一个人生问题。书法是审美,书法是滋养,书法是寄托,书法艺术承载着他人生的内涵与色彩。难怪欧阳中石先生说他“德性好、悟性好、灵性好”呢!我在他出版的第一本书法作品集中赞叹:“驰骋疆场壮国威,挥毫砚海墨浪飞。豪气文胆熔一炉,不信今时无书魁。”

王云武 书法作品

猜你喜欢

书法作品写字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书法作品选登
我学写字
战“疫”书法作品选登
学写字
写字好看,需从小“练”起
我学写字
书法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