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和具体举措
——《地平线报告(2017高等教育版)》解读

2017-05-15高茜殷丙山

中国教育网络 2017年4期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学生

文/高茜殷丙山

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和具体举措
——《地平线报告(2017高等教育版)》解读

文/高茜1殷丙山2

2017高等教育版《美国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下称“报告”)从“加速高等教育技术采用的关键趋势”、“阻碍高等教育技术采用的重要挑战”、“高等教育中教育技术的重要进展”三个方面,展望了未来五年国际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发展为学校管理、教学创新、技术环境的构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图1汇总展示了报告的主要内容框架。

学校管理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育实践,高等教育院校需要更新管理理念和机制,担负起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主要职责。一方面鼓励创新文化,发挥高校发明创造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努力促进数字公平,让更多的学生利用信息化资源实现个人发展与成长,减少成就差异。高校应为新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应用、改变、创新,提供政策、资金、环境等方面的支持,适应新技术带来的教与学变革。

图1 2017高等教育版《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内容框架

主要趋势和挑战

文化转变是学校组织结构和教学模式改变的重要推动力。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要在整个校园中营造创新文化氛围,鼓励更多创新的产生。创新文化是新技术在高校落地生根并得以有效运用的重要养分。《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特刊》2016亚洲大学峰会主题发言人曾提出,高等教育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够塑造一个生态系统,人们可以没有约束地去探索、干预和学习。如何形成持续创新文化将是高校重点关注的主题。

信息化发展进程中,高校面临的“公平”问题可具体为两类:提高数字公平,减少成就差异。高校担负着促进数字公平的责任,让更多的学生拥有获得数字化资源和工具的机会。同时,虽然开放教育资源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学习的可能性,但受社会经济地位、种族、民族或性别影响,很多学生仍然面临成就差异问题。

应对举措及实践案例

高等院校在组织构建和活动创设时,要授权利益相关者,支持创新变革。很多院校已经开始尝试构建“创新文化蓝图”。美国奥本大学(Auburn University)与城市领导合作,举办首届创新节,为大学和当地企业提供机会进行合作和对话。美国马里兰大学学院分校(The University of Maryland University College)设计了持续创新文化蓝图,开发能力为本的项目,创新学习模式,积极适应变化,在院校内部形成持久的创新发展力。

在提高数字公平方面,除了政府努力提供更多的互联网接入、为数字化资源和设备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外,高校还要制定相应的数字化战略,提高开放教育资源的使用,减少教育成本,利用技术满足更多学生需求。技术在促进低学历人口接受高等教育和确保残疾学生使用网络材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牛津大学将在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建立的edX平台上提供免费在线课程。设计良好的MOOC课程让成千上万的学生能够接受到优质的教育。

想要满足更多学生的需求,减少成就差异,高校要调整高等教育课程,促进学生深层次学习,获得适应21世纪的学习技能;通过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和数据驱动的学生支持系统,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提高就业率;改变现有资历认证模式,提供更多的资金资助。皇后社区学院采用了“海星早期预警”系统(Starfish Early Alert),将学术素养中心、校园写作中心、学院探索中心、数学学习中心、学生学习中心连接起来,建立了学生支持服务的虚拟网络。通过这个基础设施,学生能够收到即时反馈,接收到符合自身需求的推荐资源。

教学创新

在教学领域,不论是教学法的创新发展,还是教学支持设施的更新完善,都旨在为学生创造更丰富、更具有实操性、更接近真实世界的体验,促进深层次学习。在未来五年信息化发展中,教学创新趋势集中表现在:创设多样化、灵活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行为的有效评估,实现智能化教学管理。

主要趋势和挑战

技术增强的学习正在影响着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教与学的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灵活,在线学习、合作学习、移动学习、混合式学习成为主要趋势。学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之中,而是在信息丰富的环境下体验、实践和创造,开展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

在21世纪,学习成果强调的是学习者完整的成就——学术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和内省能力。为了评估这些学习成果,学习测量和评估的策略将有所转变。新一代评估策略将需要测量一系列的认知能力、社会情感发展和深层学习,收集学习过程中的多维数据,包括生物学和心理学数据,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可操作的反馈。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深刻影响。在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方面,管理系统可以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地监控和管理学生学习行为。下一代学习管理系统的发展将致力于实现复杂的学习分析、自适应学习和动态的社会交流,让院校和个人能够灵活地创建适应特定需求的定制化学习环境。

应对举措及实践案例

高校已经尝试利用新技术,创新教学方式。移动设备的普及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地获取学习资源。基于云技术的服务、应用程序和其他数字化工具能改善连接的持续性,学生、教师及其他合作群体可以随时进入共享工作空间,开展合作学习,定期交换想法和见解。混合式学习融合了在线学习和面对面学习的最佳实践,让学习具有更高的灵活性。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医学生参与了一门混合式学习课程。研究显示,学生们很喜欢两种方式的结合,既能够在课堂环境下互动,又能够在线便捷地完成任务和观看视频讲座。学生认为该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高质量的设计和结构,采用浅显易懂的动画和互动测验。

为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基于数据的学习评估越来越受到高等教育领域研究者的关注,并逐渐进入应用实践中,用以多维、便捷、系统地描述学生行为。评估的数据信息通过自适应学习工具促进更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分析教师教学设计及学生需要改进的领域,并相应地为每个学生提供定制化内容,促进学习行为,帮助学生取得更深度的学习成就。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的教师采用SNAPP——一种学习管理系统插件,分析在线论坛上学生的互动情况。它将参与者的社会网络图实时可视化,教师能够比较和对比不同时间的交互模式,对教学进行调整。

图2 基于LoudCloud平台的心理学基础课程

下一代学习管理系统研发重点也将逐渐转向深化学习行为。一方面,管理系统需要支持能力为本教学方式的实施,支持学生技能获得;另一方面,管理系统需要能够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全面了解学习过程。美国大峡谷大学使用了LoudCloud,利用大量开放的教育资源和学习分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体验。图2为基于LoudCloud的心理学基础课程。

技术环境

为了有效推进数字化战略,各个大学正在调整技术环境,改变学习空间,尝试在教学领域引入正在影响社会变革的新技术,为学习提供更多的可能。技术环境的改变一是体现在物理实体环境的变化,创设支持主动学习的环境;二是各种前沿技术逐渐融入校园生活的诸多层面,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主要趋势和挑战

各个大学在实体课堂中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主动学习,为了促进这些教学方式转变,大学正重新调整实体环境,设计学习空间。高校在创设新的教育环境时,关注更高的移动性、灵活性,分析应如何利用学习空间与师生的反馈,提供职业发展机会,鼓励新建或翻新空间,实现创新教学。

高等教育是智能技术开发和应用的沃土。物联网、人工智能、自然用户界面等新技术的出现,影响着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变革。新技术的教育属性,将渗入高校的方方面面,包括基础设施、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资源获取等,逐步改变着人们与技术互动的方式。这些前沿技术在教育中的潜力还未被充分挖掘,高校正在努力将设想变为现实。

应对举措及实践案例

高校重新设计学习空间,配备各种先进技术和工具,营造更为真实的环境,鼓励学生探索、创作,为学生开展基于项目的学习、合作学习提供灵活的学习空间。西澳大利亚大学重新设计了里德图书馆空间,旨在以学生为中心,促进正式和非正式学习。里德图书馆一楼设计了合作区,提供技术支持下的各种小组研究空间,以及专用的休息区域,学生在进行长时间学习时,感到更为舒适。图3为改造后的里德图书馆。

在新技术的应用方面,院校尝试充分应用技术的教育优势,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持。人工智能算法为个性化学习及自适应学习技术应用提供支持。自然用户界面在教学中的应用让更多的学生,包括残疾人,能够方便地获得学习资源。物联网影响着院校的基础设施,还影响着学校的课程体系设计和过程数据挖掘。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尝试将皮肤作为触摸屏的接口,这可作为减小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尺寸的解决方案。这个工具被称为SkinHaptics,通过身体传送超声波,在皮肤上产生聚焦触觉反馈,将身体作为传感器和显示器。图4显示的是SkinHaptics的工作原理示意。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中指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总体目标是“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水平”。这与报告中的重要主题不谋而合。在信息化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下,以“创新”、“公平”为理念引领的高校顶层设计和管理,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支撑的“软环境”,以及各种智能技术打造的“硬环境”相互作用,成为高等院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方向,共同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工作场所能力的发展。

技术和教育的相互作用并非一成不变,在学校管理、教学及技术环境的彼此适应、融合、调整的动态过程中,院校需要积极地寻求多机构合作,分享成功的实践经验,制定指导政策;教师需要转变自身角色,提高数字化素养,更好地适应教学变革;积极应对信息化进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如教学模式创新、学习分析与干预等。

(责编:杨洁)

图3 改造后的里德图书馆

图4 SkinHaptics工作原理示意

(作者单位:1为北京开放大学城市管理学院,2为北京开放大学社会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教学学生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赶不走的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