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现代化之路的起点和终点
2017-05-15雅侃
□ 文/雅侃
日本现代化之路的起点和终点
□ 文/雅侃
横井小楠(1809-1869)在两岸三地并非如福泽谕吉那么耳熟能详,但是他才是真正影响明治维新以及后来明治政府的不少施政纲领的重要人物之一。
《国是三论》这本书收录了横井小楠四种最重要的著作,分别是《国是三论》(1860)、《向松平春岳关于新政的建言》(新政に付て春嶽に建言)(1867)、《沼山对话》(1864)、《沼山闲话》(1865)。
此书这四种非汉文著作,而是汉文的训读文文体与侯文文体。《国是三论》全译注再版,亦是重新认识明治维新的一个契机,而且在此时此刻,仰观全球政治,俯观近身时局,读来别有感概。
《国是三论》分为三章,富国论(天),强兵论(地),士道(人)。一般都以明治时期的富国强兵直接来自中国先秦的文献如《管子》与《战国策》,实际上不是,而是直接来自《国是三论》此书。在《国是三论》,横井小楠在第一章富国论里,讨论为何日本必须放弃锁国体制,主张日本必须开国,必须殖产兴业,解释为何必须走入西方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乃是“以公共之道,经纶天下,而万方无碍”,也就是走入西方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是“公共之道”。
横井小楠非常清楚,光是开国,光是空有理想,无济于事,而是一定要强兵。横井小楠的强兵论,一言以蔽之,就是建设强大的海军,而不是强大的陆军,海军主要是用于自卫,而非侵略他国,横井小楠对中国与日本的关系,以“唇齿之寒”理解,日本不能“坐视旁观”;这主要是东亚连带论与中日合作论,但实际上后来亦有沦于介入中国与朝鲜事务的主张,不可不察。
最后一章,横井小楠提出人才要文武并行,不得文武分离,他说这个典范就是在《尚书·大禹谟》中对帝舜的称道:“乃圣,乃神,乃武,乃文”。除了广设学校以外(请注意他没有提倡科举制度),他更强调“道理求于圣经,治乱捡于史传”,这里的圣经当然是东亚原来的圣经,即是所谓的四书五经。因此,在富国强兵论以后,横井小楠似乎提出一个儒学的老生常谈,似乎转向“保守主义”,实则不然,而是日本后来在大正昭和时期,军国主义横行,其实就是文武分离、道理不求于圣经的后果。而横井小楠早就察知日本走向富国强兵以后,很可能发生的走偏风险,因而苦口婆心,主张以道理主导富国强兵,预防万一。
横井小楠的《国是三论》,连贯起来,就是王道论,没有连贯起来,自然就不是王道,缺一不可。所以,开国通商,殖产兴业,万国交流就是天道,就是对普世价值的认识与认可,一国独立,始于军备,始于拥有强大的海军防御外侮是地道,也就是对现实情况的掌握,而人道始于教育,教育以三代治教为宗旨,教育的目的在培养治国安邦的人才。
横井小楠在明治维新以后,列位新政府要职,在明治二年(1869年)1月5日,他受到6位乡士暗杀身亡。在这之后,横井小楠的所谓现代化之路的“起点”也就成了“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