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样本检验全程中质量控制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2017-05-15姬晓川
姬晓川
(葫芦岛市中心血站,辽宁 葫芦岛 125000)
血液样本检验全程中质量控制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姬晓川
(葫芦岛市中心血站,辽宁 葫芦岛 125000)
目的 探究血液样本检验全程中质量控制管理的方法和措施。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我血站献血者的血液样本2100例,随机将血液样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50例。两组献血者的血液样本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验,对照组不给予全程质量控制管理,观察组给予全程质量控制管理。观察两组血液标本检验结果误差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献血者的血液样本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的误差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质量控制管理的方法和措施应用于血液样本检验全过程后,最大限度的消除了影响血液样本检验结果的因素,提高了血液样本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能为临床用血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血液样本检验;质量控制管理;误差
血液检验是血站对献血者是否存在血液疾病进行判断的重要方法,其中最常进行的就是血液样本的检验,主要包括血常规检测、血型鉴定、ALT、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检测等。近年来,临床血液样本检测水平随着血液分析仪器的快速发展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检验质量会受到操作过程中各方面的影响。为了探究血液样本检验全程中质量控制管理的方法和措施,我血站选取2100份需要检验的血液样本进行了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我血站需要进行血液检验的献血者2100例,所有献血者均为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根据随机法将献血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50例。对照组中男性582例,女性468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3.25± 9.63)岁。观察组中男性576例,女性474例;年龄19~54岁;平均年龄(34.56±9.78)岁。对比两组献血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对照组:该组献血者的血液样本仅进行常规的检验。观察组:血液样本检验过程中主要包括检验前样本的采集保存方式、运送和接收,样本的检验以及检验后样本的监管。针对上述过程,对观察组献血者的血液样本进行质量控制管理:①检验前的质量控制管理:a.样本的采集:首先,嘱咐需要采集血液的献血者空腹1 h,以确保检测指标的准确性,若献血者空腹时间过长不仅会使血液中的有效成分下降,还会使机体内代谢产物升高,影响检测的准确性;其次,血液采集时,应选择清晰可见、充盈良好的血管,选采血熟练的护士采血,保证采血针定位和落针的准确,确保一针见血,若不能一针见血,针尖会在血管内反复进出,不仅会加大血液采集的工作量,还会使血液样本出现溶血和凝血的现象[1];再次,对样本的标号、类型、数量、采集地点及采集者进行详细的登记。b.血液样本的保存:血液样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若不能及时送检,应将血液样本放于2~8 ℃的冷藏箱内进行保存,因为血液标本在室温下长时间放置会使血小板平均容和血浆中K+升高,血糖下降,影响检测结果[2]。c.血液样本的运送:样本由专门的护理人员运送,运送前,先检查装有样本的试管塞子是否松动,之后清点样本的数量,并进行详细的记录,确认无误后再装箱运送,若运送的时间长、路途远时,须将样本装入带有保温装置、温度监控装置和防震装置的血液运输箱内,以保证血样质量。d.样本的接收:是指采集部门将样本交接给检测部门,是血液样本检验出现质量问题的关键环节,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检验部门接收样本时,详细检查样本的取样量、外观、数量、类型、标识、保存温度和时间以及运送记录,拒收不符合检测要求的样本。②血液检验中的质量控制管理:血液样本检验过程中所用的仪器和试剂也会影响检测结果,因此也需要进行质量控制管理。确保检验所用的试剂均经过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的合格品,均为专业配套的试剂,且所有的检验用水均为纯水;之后检测前对所有的检测仪器进行校对,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最后,所有的检测步骤严格按照仪器和试剂的说明进行。③血液检验后的质量控制管理:检验结束后,要对检验结果进行初审和复审,以避免漏检、误检,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若发现异常,第一时间与采集部门联系,重新采血和检验。所有样本检测前留样,以备查用;检测结果存档10年。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血液标本检验结果误差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研究结束后,将数据准确录入到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可信区间为95%。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使用卡方检验。若存在P<0.05,则两组献血者的血液样本检测结果误差的发生率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献血者血液标本检验结果误差的发生率:对照组献血者的血液样本检验前发生误差185例(17.62%),检验中发生误差115例(10.95%),检验后发生误差132例(12.57%);对照组献血者的血液样本检验前发生误差71例(6.76%),检验中发生误差44例(4.19%),检验后发生误差53例(5.05%)。统计学比较后,观察组献血者的血液样本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的误差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献血者血液标本检验结果误差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 论
血液样本检验是临床检验的一种,也是最常用的一种,通过对各项指标进行测定,得出具体数据后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虽然当前的检验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检验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均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而检验结果是否准确直接关系者临床用血安全性[3]。
我国卫生部2006年5月颁布了《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对血液样本检验前、中、后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管理,确保所检测血液样本的准确性和有效性[4]。有研究显示,在血液样本检验过程实施工作标准化、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的方法和措施后,能有效避免各个环节的负面影响[5]。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献血者的血液样本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实施质量控制管理措施后,误差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将质量控制管理的方法和措施应用于血液样本检验全过程中后,最大限度的消除了影响血液样本检验结果的因素,提高了血液样本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能为临床用血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1] 訚璠.探讨影响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结果的因素[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8):524-526.
[2] 陈中友.血液样本检验中各环节质量控制要点分析[J].医药前沿, 2013,3(11):82-83.
[3] 栾功一.血液样本检验全程中质量控制管理措施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2):2271-2272.
[4] 苏景岩.血液样本检验中应用质量管理控制的应用研究[J].医学信息,2012,25(12):411-412.
[5] 王裕红.质量管理控制在血液样本检验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疗,2012,31(4):26-27.
R446.11
B
1671-8194(2017)07-016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