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短板性修复模式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分析
2017-05-15芦晶
芦 晶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室,辽宁 沈阳 110035)
护士短板性修复模式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分析
芦 晶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室,辽宁 沈阳 110035)
目的 研究护士短板性修复模式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工作的13名护士进行研究,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短板项目的分析,并针对不同的短板项目进行修复,观察经短板修复后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情况。结果 护理人员在职称、文化程度、年龄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在接错患者、手术体位安置方向有误、机械准备不全、清点有误、仪器使用有误、用药有误、术中标本保存不当或丢失等方面实施短板治疗后显著少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护理人员的短板进行修复,能有效减少护理工作中的错误,有利于整体手术护理质量的提高,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护士短板性修复模式;手术室;护理质量;影响效果
手术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有条不紊的护理,在手术室这个特殊的地点,对护理人员的工作也体现了高水准的要求[1]。手术室的护理质量与护士的短板护理情况是息息相关的,对护士短板护理的修复,有利于提高手术室整体的护理质量。而护士的护理水平自然也与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配合度及工作经验有关,因而对护士短板性修复的干预主要集中在新生护理人员中[2]。为探究护士短板性修复模式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特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工作的13名护士进行观察,报道如下。
表1 护士短板修复方案实施前后手术室护理缺陷的比较()
表1 护士短板修复方案实施前后手术室护理缺陷的比较()
项目人数实施前综合能力评分实施后综合能力评分tP年龄(岁) 22~24370.01±6.1379.89±5.4810.6120.000 25~30483.87±5.6889.24±6.135.6750.000 33~45688.43±3.2596.57±3.2215.7140.000职称护士471.02±5.4580.42±3.6412.6670.000护师285.35±4.3790.11±2.538.3250.000主管护师789.27±3.2498.25±1.1223.1350.000文化程度大专582.98±6.7790.37±3.668.4810.000本科及以上888.34±3.1096.35±2.1318.4830.000
表2 护士短板修复方案实施前后手术室护理缺陷的比较[n(%)]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工作的13名护士,年龄22~45岁,其中22~24岁3例,25~30岁4例,31~45岁6例;具有护士职称4例,护师2例,主管护师7例;文化程度,本科8例,大专5例。所有护士均由其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本研究享有知情权。
1.2 护理方法: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短板项目研究,观察护士的短板情况,并为其制定符合个人的短板修复方案。其中短板修复的护理干预的具体内容如下:①成立调查考核小组,对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协调能力、专业水平、服务意识、生理状况、心理状态、应变能力及专业精神进行考核,并对护理人的综合水平进行评分,专业水平及业务能力每项为20分,其他分别为10分,所有的评分又专家评定,其中低于75分的便出现短板。②提出修复的方法,针对患者的每项短板进行修复,分别对护理人员进行服务诱导、启发学习、技术帮扶、健康关怀、心理支持、沟通互补、应急互动和职业分析等修复任务,观察护理人员护理效果。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护士的手术室护理缺陷及修复前后综合能力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以()表示,实施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士短板修复方案实施前后手术室护理缺陷的比较:比较护士在实施修复方案前后的综合能力,发现实施修复方案后综合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士短板修复方案实施前后手术室护理缺陷的比较:护理人员在接错患者、手术体位安置方向有误、机械准备不全、清点有误、仪器使用有误、用药有误、术中标本保存不当或丢失等方面实施短板治疗后显著少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医疗水平的进步,也促进了护理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而随着护理学的完善,患者对自身治疗环境的要求也在不管的提高,自我意识及法律意识都在增强,因而手术室的护理质量被推到风口浪尖,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3]。护理人员的短板理论来源于木桶理论的短板效应,也就是木桶的盛水量不在于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最短的木板,对整体的护理质量而言,护理质量的提高在于对短板项目的修复,因而进行护士短板修复是十分必要的[4]。在本文的研究中将护理人员的短板分为八项,分别对各项进行修复,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5]。
本文为分析护士短板性修复模式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特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工作的13名护士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护理人员在职称、文化程度、年龄等方面存在差异,在接错患者、手术体位安置方向有误、机械准备不全、清点有误、仪器使用有误、用药有误、术中标本保存不当或丢失等方面实施短板治疗后显著少于实施前,与刘雪来等的报道一致[6]。提示实施短板修复有助于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究其原因,笔者考虑是因为在对护理人员进行短板项目的调查中可以发现,年龄越小、文化程度越低以及职称越低的护理人群,出现短板项目的概率越大,因而可以得出短板效应的出于护理人员的年龄、文化程度及职称相关。针对护理人员年各项的短板,给予其服务诱导、沟通互补、启发学习等修复项目,弥补其因年龄差异而导致沟通障碍、知识匮乏以及服务意识缺乏等现象,因而在实施修复之后,护理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同时,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会出现多种原本可以避免的情况,在短板修复过程中根据每人护理人员制定个性化的修复方案,当其出现身体或心理的不适时,应给予适当的休息时间并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缓解护理人员的压力,让其情绪得到宣泄,有利于手术护理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护士短板修复模式有利于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提高,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1] 叶彩云,何敏,熊合民,等.短板修复模式在护理人员管理中的运用[J].护理学杂志,2013,28(13):42-43.
[2] 王文静.手术室夜间护理工作质量提高的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0):291-292.
[3] 谢张黄,谢小冬,蔡一波,等.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室整体护理及配合[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4):148-151.
[4] 邹彦,陆雪飞,朱秀峰,等.PDCA 循环对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19(9):2145-2147.
[5] 赵体玉,夏述燕,陈红,等.信息化技术的流程管控和节点控制在手术室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2015,23(11):9-11.
[6] 刘雪来.手术室优质护理应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对患者心理状态及手术配合度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5,18(5): 860-863.
R472.3
B
1671-8194(2017)07-02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