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微探
2017-05-14杨娟
杨娟
德育作为终身教育的一个分支,伴随着人的一生,也影响着人格的健全发展。学校教育应该将德育作为抓手和契机,渗透多种教育的方式和职能,让学生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然而,面对目前学校教育中频频出现的校园欺凌等行为,开发生命教育的内容,利用不同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知度,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如何将德育和生命教育有效结合,树立正确人生观是当前德育的重要内容。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中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是生命教育的隐性课程。班主任要结合各类主题活动,让德育工作更加有效地发挥育人功能。
一、目前我校生命教育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校实际在校人数3000多人,初中人数2000名,高中学生1000多名,每学期发生校园欺凌事件至少三起,具体表现为学生之间的人格侮辱,对学困生的歧视和玷污,同学之间互相攀比而导致的心理失衡问题严重,进而演化为自卑和对生命的漠视,所以开展生命教育是我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我校现有课程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内容比较单一,只有基本的德育校本课程,其中的内容无非是学生应遵守的各类规章制度、中学生守则、班纪班规、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等,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针对性、指导性尚不明确;对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缺乏有效的操作性指导;部分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对校内外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缺乏系统有效的整合。因此,帮助我校学生完善人格、健康成长,尝试着以德育为抓手渗透生命教育的教育新模式势在必行。
二、德育中渗透生命教育内容的重点和案例
1.从学科教学中找到切入点,让学生学会思考生死问题,正确面对人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引导并探讨人生终极关怀的课题。让学生有正确的生死观,不轻生漠视生命,也不放纵挥霍生命,从而达到德育的目标。
作为班主任教师,应该以课堂教育为依托,适时进行德育,让学生不断思考人生,思考生死问题。在我们的学科教学中,有着潜在的资源值得我们去挖掘关于生命的理解,比如利用教材内容恰当地进行生命教育。在高中课本中,有一篇课文是高位截瘫的作家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文中作者以现身说法写出了自己由一个健全健康的人一下子变为残疾人后内心的无助、失落,甚至对自我的放弃,但最终他在不断的反思、内省、谴责、安慰之后,终于又有了活下来的勇气,他在文中写到: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情,死是上帝给予人类的必然到来的礼物。德育思考:史铁生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他体验到了更多的人生的痛苦,但他依然在命运中挣扎时找到了一片古园,在这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的轮回,深刻地感受每一个季节的特点,体会每种人生的价值。他身残志坚的品质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我们应该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当挫折和困难袭来的时候,我们要坚强地保护生命。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渗透生命教育,进而达到德育的目的,这样不失时機的教育才是有针对性的有效教育。
2.以事实动态和目前教育中的热点问题为素材,以主题活动、班会、团委活动等为契机,恰到好处地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让学生懂得要有一颗爱人的心,珍惜自己,尊重别人并关怀弱势群体,从而提升德育的质量。
近几年来,在高考模式的冲击下,许多学校重视知识教育,轻视法制与规则教育,重视智育,忽略德育。重视自我的生命,忽视他人生命,所以尊重与心理教育、生命教育的结合方面涉足太少,也就频繁出现了校园欺凌现象,如果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对受害者来说是一种幸运。如果在欺凌过程中,欺凌者对受害者构成心理问题,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却没有被及时关注和处理,那么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欺凌致残、致死,心理障碍,关闭与外界交际交流的门户,甚至自卑轻生。
目前,我校把反校园欺凌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作为班主任要恰到好处地抓住班内同学间欺凌现象的苗头,开展形式多样的班会、讨论、演讲等活动。在高二阶段,本人曾主持“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生命”的主题班会,并以小组为单位,模拟校园欺凌事件,学生为了表演,毫不设防,将他们身边发生过的校园欺凌事件以情景模拟的方式表现出来,既让老师看到了学生之间潜在的危机,也让学生明白尊重别人,珍惜自己,有一颗爱心的重要性,达到德育和生命教育双管齐下、双向丰收。
3.生命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一个人有一颗柔软的心,不做伤害生命的事,不妨害他人的生命、财产、名誉、心理、权利等,这就无形中创建了一个和谐的生存环境,和谐美好的德育大环境也就建立了。
2012年,各中小学展开关爱生命,不轻易伤害生命,珍惜自己的道德教育,让不少青少年经过帮扶调适后思维步上正轨。所以,德育工作中渗透生命教育非常重要,让每一个鲜活的生命敢于认识自我,提升自我,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所在。
总之,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以德育为抓手,认真教育未成年人珍爱生命,帮助他们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意义、创造生命的价值。德育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并让个体生命走向辉煌,是每一个教育者让自己的教育之路走向远方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陈丽芳.浅谈生命教育[J].成功(教育),2009(6).
[2]罗楚春.生命教育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04(12).